农历大年初一,郑菲菲一觉醒来,发现枕边多了一抹红色——一个折叠着的红包。打开一看,是一张写满字的红纸:“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勉之。”苍劲有力的书法,菲菲看出是爷爷的字。她激动地说:“前几天就跟家人说,今年我不要压岁钱了,你们送几句祝福就好了。没想到,爷爷还真的写了。”这种“不讨压岁钱,只要压岁言”的新风,在一些家庭悄然流行。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时下春节人们拜年的一种通行做法。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大大小小的红包,派送给拜年来的亲朋好友的晚辈们。鞠躬也好,磕头也罢,总之是小孩子心满意足地从笑眯眯的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一“花”了之。 一个红包,花了也就花了。没有人在消费的时候,再去回想手中这些钱到底是谁给的。“压岁钱”也就不过是单纯的金钱而已,既没有压“祟”,也没有避“邪”。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守着长辈的“压岁钱”不花,把自己变成回忆中的泼留西金。如何让“钱”味少些,“年”味浓些,在春节的时候,可以领受到一些有益的教诲甚至受用终生的“压岁钱”,才是症结的所在。 “压岁言”的出现,给这个传统的“压岁钱”带来了新的亮点。一辈子看惯了沧海桑田,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辈、老人,他们赠予晚辈的不单单只是一句话,而是他们人生的总结和精华。或许,他们的一句总结可以让晚辈后生少走很多的弯路,在迷航的时候或者可以作为人生之路的一盏明灯,是能让我们享用一辈子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继承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更渴望让他们手中的精神文明薪火相传。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点破迷津。当我们的前辈把他们的人生阅历凝结为精神动力赠予我们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正在精神的回归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个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乃至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指望着一蹴而就。或许,在新生力量的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风言冷语,受到传统势力的歧视和打压。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来支持鼓励,众人携手,让这株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不做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去做从者如云的万人响应。在一个不断成熟的理性社会里,“压岁言”取代“压岁钱”成为春节的一道风景,“压岁言”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5 , Processed in 0.0592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