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让孩子的心态保持与众不同-学龄前-潜能开发

2015-4-26 15:14|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特殊之时,就可能有一种“生 命的觉醒”,觉得此生不可虚度,要给世界留下点东西,进而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孩子在精神上有些优越感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这种优越感能够转化为责任。   ...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特殊之时,就可能有一种“生 命的觉醒”,觉得此生不可虚度,要给世界留下点东西,进而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孩子在精神上有些优越感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这种优越感能够转化为责任。

  从小培养与众不同的意识

  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否会培养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骄傲心态?这种与众不同的自我认同感,和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又如何协调?

  我承认,与众不同的感觉确实容易催生自大的人格。不过,人人平等也并不等于从众。与众不同感应该来源于对生命的真实感受:每个生命都是特殊的,都负有特殊的使命。 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用中国的话说,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下来就是要成就某种非凡的事业的、是负有使命的。

  我从小就告诉女儿:你是亚裔,你比别人聪明,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如果和一个美国人考一样的分数,他能进哈佛,你则连门也没有。你必须比他优秀许多!我相信这样的自我认同对她日后的发展有利。一般美国人要是知道我这么说,肯定会骂我是亚裔优越论的种族主义者。其实我是非常坚决反对种族主义的人。我只是指出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在美国,亚裔确实优异,如果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就跑得太快了。给他们设置些障碍、多些挑战,并非不合理。这是文化原因,不是种族原因。到美国的中国人总体上是被挑选过的,素质比一般人口的素质高得多。 另外他们身在异国,注意吸收当地文化的优点,对孩子所寄的希望较大,投资较多,自然使子女比较优异。更重要的是,当他们自认为自己优异时,就在自己的文化认同中形成了“正向心理循环”,因此变得更加优异。比如,女儿夏天去中文学校上暑期班。这一暑期班的教育方法其实很差,还是中国过去那一套僵化过时的教学。但是,暑期班中的中国孩子就不一样了。女儿和他们接触后回来告诉我们:中国孩子聪明、学的东西多;相比之下,她在美国学校的课程实在太简单了,美国的那些同学也太慢了。我则马上提醒她:以后和你竞争的,主要是那些暑期班的中国孩子。你要以她们为标准。她自己也觉得,她是属于前一个群体,不是后一个群体。

  自我认同  不追风

  当女儿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识时,许多事情就好办了。美国学校里从众的风气很盛,女儿则能够靠优越的自我认同与之保持距离。比如一位朋友曾告诉我,她的十一岁的女儿,刚开学就突然要求染头发。 一问才知道:孩子同年级的一个女生,一直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女孩儿。可是开学第一天,不知道在哪里染了头发,一下子竟成了全年级最人气的女孩儿、风头出尽,并闹得几乎所有女孩子们都要模仿她的头发。 这类事情,我八岁的女儿其实也碰到过。实际上,她认为,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忙着呢,自己的生活很充实、 很有意思。大同学们都吃垃圾食品、 喝大人的软饮料,显得酷;女儿则说:那些美国的孩子吃得太不注意、不明智,而且还装大人,很傻,她不跟着这种风走。大家都玩电子游戏,女儿又说:那些美国孩子对电子游戏上瘾、 不读书、脑子不好使,她属于不同的人,基本不跟着玩。 总之,这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给她许多精神支持,使她能抵制同伴的压力、不盲目赶时髦。 以后再长几岁,面对吸毒、抽烟、乱性等等压力,她更需要这种与众不同的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是在从众追风的大众消费社会中保持健康的家庭传统的关键。

  中国的环境当然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家长在本土养孩子,也不可能有条件像我们这样培养孩子作为“外国人”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但是,如果你认为社会风气不好、希望孩子能出污泥而不染的话,从小就应该在孩子心中培养特立独行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感受到对自己生命的独特责任。 我这里讲的只是原则。至于具体应该怎么作,就要看中国家长的创造力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4 , Processed in 0.06268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