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你是否在给孩子搭迷宫?-学龄前-潜能开发

2015-4-26 15:2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个追求自由的人,不喜欢有人干涉我的生活,也不会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我认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最近我开始慢慢审视形成我这种行为模式的深层原因。   审视是从觉察开始的,我发现我保 ...

  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个追求自由的人,不喜欢有人干涉我的生活,也不会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我认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最近我开始慢慢审视形成我这种行为模式的深层原因。

  审视是从觉察开始的,我发现我保护自我生活内容的级别是“高级”。简单的来说,我完全不希望我的生活被别人了解,如果有需要我仅仅和相关的人说,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事情,没必要告诉其他人。同时我又是个严格尊重平等的人,所以我基本不关心别人的生活或是过多卷入别人的生活中。

  这样的行为模式下的我,是一个虽然很容易和陌生人开始,但很难和比较多的人深入的交往的人。在别人眼中,如果他不在意我,我就是个消失在人群中的人。如果他在意我,我就是个神秘的人。是个沉默的有心计的人。其实这样的评价一直困扰着我,我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人为什么会被同学们朋友们这样看待。现在我释然了,如果他们认为不应该隐瞒的事情我都守口如瓶或是好像是闪烁其词,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的话,那他们心中就会有个很大的问号。例如我买了个大枕头用黑色塑料袋装着走在路上碰见了同事,他一边看着大黑塑料带一边问我:干什么去了。我仅仅会说,出去了一下。那么他对我的塑料袋里东西的好奇度就会上升。明明是枕头也会让他有很多联想。时间久了神秘的印象就形成了。

  那我的行为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回忆儿时经常重复的一个片段。在家睡觉时,我醒了如果屋里没人我就会把被子叠起来,而且在叠的时候我会希望千万别有人进来。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如果在没人的情况下叠好被子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如果有大人的情况下,他们会要求我去叠被子,那么叠被子就变成我的任务,做好不算好,做不好就是坏。

  由此可见,我的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就很好解释了。妈妈总是喜欢命令我,她的口头语是:我要不说你知道么?那么我的自发动机就变成了完成她的命令。同时,如果做的不对就会被批评,做好是应该的。所以慢慢的这种外在的奖惩模式形成了我的几个行为模式,一就是尽量不让别人知道我的想法和行动的过程,只呈现结果。二是如果是被命令做,我会变成消极应对。三是尽量不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四是少做少错。也就是在团体里,如果不确定真的没有人能承担带头人的责任的时候,自己是不会出头的。如果是我负责,我接受也喜欢有益的不同意见,但是有人指手画脚批评而不是提建议,我会很抵触并且完全有可能把责任转给这个人而撂挑子不干。因为事情不是完全我的意志做的,那么结果也不应该我来承担,无论是好还是坏。

  当我意识到很多我觉得的“不应该”,仅仅是我自己的“框”的时候,我突然释然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自己的“框”,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一个“迷宫”。自己迷失在自己的内心中。

  我们出生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个大大的空场。慢慢的随着成长,父母的、家庭的、社会的规则和标准在我们的空场里竖起了一堵堵墙,有土坯的、玻璃的、栅栏、铁丝的、钢筋水泥的、高的、矮的等等。我们大大的空场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迷宫。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就像从迷宫的入口进入。如果我们相信能办成,就好比我们相信迷宫有出口。虽然我们遇到了死胡同,也就是我们心中不可逾越的规则时,我们会另找其他通路,因为我们相信迷宫有解。但是如果我们深信迷宫没有出口,我们就会在看见第一个,或者第二个死胡同的时候就放弃了。我们就迷失在自己的“迷宫”中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件事对有些人很简单,但对有些人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是他的迷宫墙很少,或是他有自己的迷宫的地图,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相信迷宫有出口。

  “墙”是我们自己建立在心中的,但是如果隔离它、回避他或是拆除它,都是没有意识到它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去关怀它、接受它时,“墙”也自然就不需要了。自由需要自己给与。   文/孟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4 , Processed in 0.04806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