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一种思考问题的状态。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道德教育将不再是在纷繁的社会现实中简单地把前人总结出的道德真理传递给下一代,而是带领孩子去审视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并从中发现真理。 要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让孩子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将道德教育演变成孩子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在道德教育中依靠强势话语灌输,习惯于与教育对象处于一种强势的、制约性的、成系统的对话状态。简单地告诉孩子:必须怎样怎样、不许干什么什么,这实际上不利于发挥孩子在道德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中心,是当代教育改革中教育组织形式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教育以使人获得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具体表现。 以问题为中心,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一种思考问题的状态。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道德教育将不再是在纷繁的社会现实中简单地把前人总结出的道德真理传递给下一代,而是带领孩子去审视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并从中发现真理;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在所有的德育过程中,都要树立一个参与的观念,调动青少年主动认识、自主参与、积极探索的能动性,通过自主寻求的活动,使他们获得人际交往、信息获得和表达等多种能力;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德育过程,给孩子提供一些角色,创造一些情景,把他们放在道德选择的两难之中,如“我当一天家”、“跟妈妈学做列车乘务员”等活动,都是通过情景和角色,实现了孩子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状态,真正发挥了他们自主认知的功能。 道德是一种能力,因此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的道德教育总体上是一种对于个体的观念传输和行为约束,但实际生活中道德表现反映的却是个体与周围客观世界,包括与他人间的一种关系。因此,道德教育中的群体互动不仅是对于教育效果的促进,更是实现一个人道德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在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需要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同时重视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就必须求助于群体中个体间的互动,真正让孩子在群体运行中的承担角色,在与他人的融合、矛盾、冲突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规则和实际行为的能力。 家长可以运用成长小组的模式,主动为孩子建立一个经常性的互动群体。所谓成长小组,就是在家庭中集中孩子的三四个同学或小伙伴,让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周末或隔周末活动一两个小时,孩子们彼此分享成长的快乐与苦恼,比如倾诉一下自己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后的快乐、抱怨自己与父母之间不调和的表现、把自己心中想不明白的问题说一说等等,这种状况下的互动重要的不是是与非的辨别,也不是接受很多的道理和正确认识,而是作为个体在团体中的一种沟通和联系。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家长教诲孩子,而是在家长的辅导和帮助下孩子在相互交往中的自我成长。通过这种在群体里的沟通和互动,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在团体中生活。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对于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几种方法: (1)利用传统故事、影片等方式对孩子灌输道德思想。 (2)给孩子以主动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分析,并拿出解决方案。 (3)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充当志愿者等。 (4)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使孩子和家长之间形成多向沟通,让孩子在沟通中体会道德情感。 帮孩子打好荣辱观的基础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3 , Processed in 0.05398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