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八中少年班之后,北京人大附中亦于今年的七八月份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规划,在五升六的小学生中选拔各科都非常优秀的苗子,并于新学期为这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们开设特别的班级——“人素班”。这消息在家长们中间迅速传开,联想到每年都有一些接受了超常教育的少年考入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不少家长为之怦然心动。 其实,人大附中很多年前就设立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基地——仁华学校,只是此前孩子们按部就班读完小学才升入初中,而非从五年级跃入初中。多年来,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进那里,竞争异常激烈;而“人素班”的开设,将会使仁华学校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与之相关联的,一些知名的民办培训机构的尖子班、竞赛班、目标班等招生考试或称综合能力水平测试,又将吸引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恶补”变得超常,进而接受超常教育。 很多家长心里也明白,仁华学校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确切地说,只适合少数孩子。但是,超常儿童始终是个诱人的话题,因为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即便孩子智力发育正常,父母也宁愿相信自己孩子是某一方面的“天才”;超常儿童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今天,一些被认定为“超常”的儿童,享受着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或许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国内第一个开办超常儿童实验班的幼儿园——北京陶然幼儿园、北京西城区育民小学、仁华学校、八中少年班,乃至今天的人素班,才如此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事实与愿望永远存在着落差。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超常儿童的比例只有1%~3%,而希望孩子超常的家长在所有家长中所占的比例则远远地超过了这个数字。于是,父母寄希望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班超前学习,并用“天才出于勤奋”等名言来激励孩子,以期达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但是,早期教育和提前学习造就不了超常儿童,超常教育也不是超前教育。超常是一种天赋,并不是一味的努力和培养可以奏效的。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是,不少家长接受不了别人的孩子能考100分,而自己的孩子却不能。事实上,能考100分的孩子本来就占少数,而且有的人偏科,除了努力的因素以外,生物学因素本身也决定了一个人可能会缺乏某些天赋,只能在某方面达到一般水平。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虽然教育是有作用的,但是和生物基础、和遗传因素相比,教育的作用非常有限。正如爱迪生所说的那样:“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1%的天赋,然而,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那1%的天赋”。 超常的孩子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作为家长,必须承认这个个体的差异,而且必须承认有极少数人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有着天生巨大的优势潜能;同时,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清楚他属于哪一个“阵营”,这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不难理解,如果父母把一个孩子当超常儿童来养,犯错误的概率是97%;把一个孩子当普通孩子来养,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家长有一颗平常心,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更现实一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2 , Processed in 0.05522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