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不要让孩子聪明投错了方向-学龄前-潜能开发

2015-4-27 06:35|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记 者: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才能使孩子充分认识大脑、使用大脑呢?   凌志军:日本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稻田太作是一个对人类智能寄托崇高乐观精神的人。他相信,人的智力的差别不 ...

  记    者: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才能使孩子充分认识大脑、使用大脑呢?

  凌志军:日本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稻田太作是一个对人类智能寄托崇高乐观精神的人。他相信,人的智力的差别不在于天赋的高下多寡,而在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唤醒你的天赋。

  他提出了“头脑指数”的概念,就是说,大多数人本来拥有的智商和实际表现出来的智商并不一致。在天赋相同的情况下,“实用智能指数”越高的人越聪明。这个规律导致了我们的第一个公式:

  实用智能指数=天赋×大脑使用效率

  比如一个人虽然具有200的智商,但是只使用了其中50%,所以他的智能只能是100;另外一个人的智商只有150,却利用了其中80%,那么他的智能指数就达到了120,反而比那个天生聪明的人还要聪明。这就是稻田太作所谓“头脑指数”的巨大价值。

  然而,是什么东西在影响人的“大脑使用效率”呢?是态度。

  你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态度是你的学习过程中最无价的财富、最伟大的力量。在“天赋智能”相等的情况下,提高“实用智能”的关键在于改变你的学习态度。这个规律导致了我们的第二个公式:

  大脑使用效率=智力×态度

  一旦拥有较高的“大脑使用效率”,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比过去更聪明了。

  记    者:孩子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大脑使用效率”呢?

  凌志军:“大脑使用效率”与大脑集中指数、大脑开放指数、大脑主动指数这3个最重要的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给孩子说,你如果想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那就要最大限度地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用“大脑集中指数”来衡量一个人聚精会神的能力有多大。通常情形下,你集中精力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你的大脑集中指数也就越高,所以:

  大脑集中指数=集中精力的长度×集中精力的深度

  张亚勤就说,他的过人能力就是善于聚精会神。他说:“我想我一般都是在脑子比较清楚的时候,就把该做的全部做完。我的大脑经常处于发散状态,有时候太长时间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我不会那么傻,学不进去的时候还坐在那里学。实际你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累,一累精力就分散。脑子已经走神了,人还坐在那里,当然就没有效率。有时候虽然还没有走神,但已经钻不进去了。”

  “与其心不在焉地学10小时,不如集中精力学1小时!”张亚勤总结道,“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大脑一定要连贯。就好像激光,放射出来之前一直是在集中,集中好了以后一下子把它放出去,这时杀伤力是最强的。”

  大脑的开放指数=想象力×独立性

  对此,“微软小子”王坚深有感受。他本是文科学生,大学毕业前,却选择了高等数学作为报考方向。他的突发奇想、他的孤军奋战成就了他的事业。他的老师早就预测说:“如果他将来有所成就,那就在于他的独立性和想象力。”

  大脑主动指数=热爱×激情

  对此,“微软小子”胡耀华就说过:“我觉得一个人是不是天才不重要,能力强不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动,是进取,是把潜力发挥出来,才能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很难摆脱成绩啊考试啊名次啊这些东西,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在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别人要你做的事,那么考试就不重要了,名次就不重要了,名牌大学就不重要了。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主动精神。”

  记    者:孩子们都渴望聪明,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变得聪明、走向成功呢?

  凌志军:聪明对于普通孩子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神童”张亚勤就说过:“人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聪明不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自己的聪明。”

  关于聪明,张亚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聪明人有很多种,聪明也有很多种。有些人的聪明是很容易显示出来的那种;有的人是大智若愚;有的人的聪明很缓慢,但在某些方面可能钻得很深;有些人反应很快,但不能达到很深的程度。有一种聪明很有扩张性,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种聪明就像酒一样,得靠时间去慢慢品味,时间越长,你就越是感觉强烈。还有的人就是小聪明,时间一长,你就觉得淡而无味。大家都有不同方式的聪明,重要的是,相信你自己就是聪明人。”

  许多人没有走向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我自己”。他们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使用自己的聪明,这就使他们的聪明投错了方向,最终导致了结果大不一样。

  我研究的这些事业有成的人,追溯他们的成长道路,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自己想要做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要想孩子走向成功,首先应帮助他们克服厌学的心理,不排斥书本和老师;其次应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被动、麻木的学习态度;接着是帮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然后是帮助他们自信、主动、积极地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好;最后是主动、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朝着既定的目标执著地追求。

  按照这个方向鼓励、培养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成功。

  采访感言

  多年前,就看过凌志军老师写的《追随智慧》,后来又看过《联想风云》,再后来看了《成长》这本书,才知道他对教育也深有研究。看过他的书,与他有过交流后,笔者深深地感到:凌老师是一个国内少见的采访时思路严谨、思维活跃、紧跟时代、敢于直面现实、公正客观、深度写实、一丝不苟的人。他的才华和他的做人一样令人敬佩。泱泱大国,有像他这类人的声音出现,我们就感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还没有泯灭,我们民族的脊梁还没有垮塌,我们还能看到客观、公正、理性的中国问题报道,还能听到发自肺腑的、代表民众的、能给人力量催人振奋的时代之音。

  凌老师的上述观点都很客观、很公正,不带任何个人情绪,所以,在现今中国,凌老师所指的这条人才培养道路,可谓是稳妥、现实、适合大众的一条路。虽然,他的教育观也许还不是无懈可击,也不见得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但是,对于普通孩子,对于立志成才的孩子,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他的教育观还是非常精辟的、切实可行的、很有启发意义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2 , Processed in 0.05372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