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即将于8月10日登陆中国,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圣》也于7月21日全球首发。截至昨日,河南省新华书店首批2000册英文版终结篇销售一空。哈利·波特何以令青少年如此追捧? 探源: 青少年渴望被重视 哈利·波特“投射”自己 “哈利·波特对青少年起到了心理投射作用,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认同,从而不能自拔,如痴如醉。”河南华夏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韩慧影说。 韩慧影观看了上市的所有哈利·波特影片,对影片的吸引人之处,她作了如下的总结:哈利·波特除了故事情节丰满以外,环境的神秘气息、阴森的霍格沃兹古堡、时隐时现的列车、会发脾气的大树,不但吸引着小朋友,也勾起了成年人的童心。 对这一说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申继亮教授表示支持。他说,哈利·波特的魅力在于他与现实中青少年的心理行为有诸多契合点。这正是心理投射的重合。渴望被重视是所有孩子的潜在心理诉求,对于自己能否被重视,他们往往无从知晓,唯一能作为认定依据的是家长、老师和周围人的态度。如果得到肯定、鼓励,孩子将会更有信心,做得更好。如果受到否定、打压,他往往会灰心丧气,不愿继续有所作为。这两种因素时常交错出现,令孩子无所适从,很是惶恐。 哈利·波特的故事给孩子们点了一个燃烧不息的火炬。哈利·波特本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随着他的成长,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正是孩子们所渴望的,从哈利·波特身上,他希望也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肯定性暗示,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所以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他们从心理上认同哈利·波特。觉得自己就是哈利·波特的投影,哈利·波特正召唤着自己劈荆斩棘,拥抱成功!”申教授如是说。 手法: 情节贴近生活 借用剧情演绎自我 “有别于其他科幻小说,哈利·波特影片和图书中的情节虽离奇却并不荒诞,有着很强的贴近性,很多情景就像是自己身边刚刚发生过的。这是哈利·波特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辛自强副教授说。 他指出,在阅读中人们会发现,除了故事外,“吼叫信”、“鼻涕虫”等怪物,被魔法想像力处理或描绘过的东西,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的对应物或对应现象。 谁没有被同学恶搞过?谁没有被家长暴吵过?谁不曾在举目无亲的车站徘徊?谁不希望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得到一支速写笔?这些遭遇和愿望,不分年龄,难道不是人人都曾经历和暗暗希望的吗? 这些细节的戏剧化演绎使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贴近,多数剧情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感觉到、触摸到,心照不宣,痛快至极。“简直就像借用哈利·波特在演绎精彩的自我,孩子们咋会不动情呢?”辛副教授说。 启发: 合理引导叛逆行为 促进孩子发现潜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哈利·波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能帮助我们寻找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方法。”郑州十一中心理教师穆君胜说。 穆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自我发现潜能”是青少年很重要的心理成长环节,这种心理特点使他们注重仪表形象、人际关系,想让自己成为焦点人物。如果得不到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入歧途。这时候,家长、老师应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勇于迎接各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哈利·波特如何将叛逆心理和行为消融在追求正义和光明的过程中也值得借鉴。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实际上是他们极度要求自尊、追求尊严的体现。在这个时期,没有比摧折青少年执拗态度和强令他服从更坏的做法了。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宽容,使孩子动员其全部精神力量,以消除性格、行为上的缺点。 另外,哈利·波特是凭着对神秘事件的浓厚兴趣,才很快掌握了魔法知识,从而拥有魔力的,这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深刻启发。 “总之,如何将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转化成增长本领、克服困难的动力,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应好好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哈利·波特就算没白看。”穆君胜说。 □记者杨振东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0 , Processed in 0.0679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