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父母的期望如何变为现实-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4-28 09:08|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公布的《中美儿童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3周岁美国孩子微笑要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比外国儿童高 ...

  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公布的《中美儿童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3周岁美国孩子微笑要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比外国儿童高出92%、1.3%和138%。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往往对独生子女抱有太大期望,这是令子女内向孤僻,更容易焦虑的主要原因。

  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许多父母走进了高期望值的误区:热衷让孩子提高智商、上幼儿EMBA班、学打高尔夫球等。但结果如何呢?孩子真的会因为父母为他们苦心创造的“良好环境”而心存感激吗?真的会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龙成凤”吗?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公式: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期望实现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越高,情绪指数就越低,这样人们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就越多。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太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怎么“玩命”也达不到的情况下,往往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长期处于被动消极影响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闭、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其心理、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舒缓,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为失常,甚至自残、自杀、伤人等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父母的期望如何才能变为现实?

  首先,要把握期望的“度”。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有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适度期望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这种适度期望不仅是一种激励,更使子女感到被信任,愿意发挥主观努力。

  其次,期望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取得孩子的认同。这样,才能内化为孩子自己努力的目标,转化为孩子的行动。

  另外,当孩子的发展状况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时,父母要学会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应经常鼓励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而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

  正如卡姆拉斯所建议的,父母要多给孩子笑容,同时给他们更多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9 , Processed in 0.0527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