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要重新认识“自我表现”-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4-28 09:3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记 者:孩子都有在人前自我表现的欲望。但是,孩子的自我表现往往是幼稚的、可笑的、“没有太高艺术性的”,况且高考又不需要孩子现场自我表现一番,所以一般家长、老师都不重视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孩子 ...

  记 者:孩子都有在人前自我表现的欲望。但是,孩子的自我表现往往是幼稚的、可笑的、“没有太高艺术性的”,况且高考又不需要孩子现场自我表现一番,所以一般家长、老师都不重视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孩子若缺了自我表现力会有什么后果呢?家长应该怎样认识、看待孩子的自我表现力呢?

  黄全愈:中国历来都有重行轻言的传统,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甚至以不善表达为荣,讷于言为荣;以能言善辩为耻,敏于言为耻。在中国人的词典里,关于表达能力的描述,多是贬义的,如巧舌如簧、三寸不烂之舌、言过其实、甜言蜜语、口蜜腹剑、花言巧语、信口雌黄、尖嘴利舌、煮烂的鸭头——只剩一张嘴……这种轻言的观念,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有了好主意,但表达不出来,或者不能“有效”地表达,别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那么他的好主意就只能“烂”在肚子里,或者被“能言善辩”的人盗为己用。

  为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美国老师会给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演示、汇报、讨论、采访、对话、辩论、演讲的机会。美国孩子喜欢做课题研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在演示时,能好好地在全班同学、老师,甚至家长面前露一脸。

  矿矿每次得到课题研究后,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去演示,而不是怎么做好研究。开始,我常常批评他“本末倒置”:怎么研究还没开始就先去想是用戏剧的形式,还是用演讲的形式,或是电脑动漫,或是美工绘画……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孩子就是孩子,“表现”是首要的,表现的“内容”是次要的。能上台“表演”是首要的,至于唱什么歌、跳什么舞,那是次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的“内容”才会逐渐重要起来。做研究也是这样,对许多孩子来说,要他们小小年纪就首先对研究感兴趣是不现实的,也是苛刻的。孩子会在不断演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逐渐对研究本身感兴趣,甚至在演示的过程中,又“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有所收获。

  虽然中国的应试教育没有把孩子的自我表现提上考试日程,但这并不能说明自我表现不重要。孩子走上社会,首先遇到的考验就是怎么推销自己。如果家庭从小能给孩子自我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那就能使他们超越应试教育的局限,今后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9 , Processed in 0.0629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