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生说,表面上看,孩子很极端,很逆反,实质是家长长期以来高高在上过分专断,不尊重孩子造成了恶果。 张大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逆反的形成:首先,中国传统历来讲究“孝顺”,这是大家广泛认同的标准,让孩子从小规规矩矩听话,孩子稍有不从、不敬便会受到批评,被冠之上“逆反”的帽子。其次,养儿防老,儿女成龙成凤自己脸上有光的老观念在中国还有市场,因此,一些家长的功利心很重,希望孩子完全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路线成长,甚至把自己的未来押在孩子身上,过度施压导致孩子出现非正常逆反。同时,家长被自己的两种心态掌控着:一、你是我生养的,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甚至像我一样去思想。二、你还小不懂事,不知道人情冷暖,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爱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另外,相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没有经济自主权。国外的孩子可以通过假期为邻居提供修剪草坪、送报等方式积攒零花钱,去买他喜欢的东西,而中国的孩子只能依赖家长。家长不同意,就没办法。中国孩子课业压力大,接触社会少,在父母面前是弱势群体,解决与家长意见不一的能力有限,几乎没有逆反的资本。因此,张大生认为,逆反的根出自家长、学校、社会,不要动辄拿“逆反”说事儿,推卸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逆反”是成长的需要 加强沟通能缓解逆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哈师大教育系刘爱书博士认为,孩子逆反的过程是自我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不逆反的孩子是没有长大和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逆反是孩子摆脱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思维判断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只有通过逆反,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完整、充实、有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优秀的人。压制逆反,就是对孩子的自我认识的否定,必然会引发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面对孩子的长大、独立,刘爱书博士认为,作为家长要预先学习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学会放手、信任、尊重孩子,加强沟通,让“逆反期”平安度过。当明白逆反不是对父母辛苦养育的否定和漠视,不是对父母权威的威胁,父母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冲突自然会减少,甚至会鼓励孩子逆反。当家长在适当的范围内鼓励孩子逆反,孩子不仅得到了成长应有的空间,而且会变得合作乖巧,亲子关系自然会得到缓解。
“押”着“逆反”孩子去看“病” 开学前后心理咨询门诊火每到开学前后,哈尔滨市众多心理咨询机构往往会迎来咨询高峰。3月1日,开学第一天,读高中的小严被母亲领着去了哈尔滨希望青少年心理中心,因小严不愿意再回澳大利亚读书,只得来中心寻求帮助。 小严的母亲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没多少文化,靠艰苦创业成了水果批发大王。有了经济基础后,就希望女儿弥补我们文化的不足,能有机会出国深造,选择了让女儿去澳大利亚读书。为此,家里已经花了近30万元,可她在澳大利亚就是待不长,一次次往家跑,这次说什么也不再回去读书。为了让女儿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花钱、求人,操碎了心,可她说不读就不读了。这么逆反,太伤父母心。小严对母亲的倾诉有些不耐烦:家里是为我花了不少钱,可那是你们的选择,我不喜欢,我就不回去。看到母亲着急上火,小严反倒很高兴,她说,一直是你们控制我,终于能控制妈妈一回了。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前来咨询的有一位很有能量的母亲,频繁给孩子转学,从某名校转到另一所名校,孩子上了初中后还是如此。可孩子成绩反而下降了。这位母亲说转学是为了孩子好,能从小接受优质教育,但孩子却越来越逆反,不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孩子告诉张大生博士:“什么为我好,纯粹是为了她自己的面子,她的好朋友圈子中都能办到让孩子转学,所以她也要显示自己的本事。我现在朋友没了,成绩下降了,什么都没了,我不爱去上学。” 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阳阳威胁妈妈:“你再说,我就跳楼。”原来,妈妈将阳阳送到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因同学中有人怀疑她偷东西,觉得委屈的阳阳气愤地想转学到大连,可妈妈不同意。阳阳说:“我妈妈控制欲特强,平时我说啥她都不同意,她就相信她自己。”阳阳说,这回可找到让妈妈屈服的武器了,这个武器就是“跳楼”的威胁。 其实,家长们关心的问题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就是孩子的逆反情绪。在记者采访的10位家长中,没有一位家长不抱怨自己的孩子存在“逆反”。“这孩子太逆反了!”几乎成为初中生家长的口头禅。“不理解家长的苦心”是家长谴责孩子的主要内容。家长们反映: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五六岁,就像变了个人,总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两三年。有的孩子只有十来岁,家长就抱怨孩子很“逆反”。有的孩子表现得明目张胆,有的孩子表现为消极对抗。孩子的逆反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双方都变得十分敏感,家庭仿佛成了火药桶,一触即发。 据心理中心主任张大生博士介绍,每年开学前后,都会有一批中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家长痛心疾首,斥责孩子的同时,孩子往往一脸漠然,无动于衷。 你“逆”我才“反” 中国孩子“逆反”不充分张大生博士通过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积累认为,是家长“逆”才导致孩子“反”,中国孩子的“逆反”是不充分的。 专爱和家长、老师、社会“作对”的青少年时期被心理学专家称为“逆反期”。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特殊变化,就是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其实他们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是父母亲,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8 , Processed in 0.06439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