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只是小事一桩,但谁也没料到,这对于14岁的花季少女覃瑶而言,竟然成了一根引线,点燃了她自杀的念头。 “一次正常的批评竟然引发了她选择自杀,这说明她正处于心理问题的高危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覃瑶留下的遗书非常能说明问题,因为她一方面提到了“在学校里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又提到了“觉得很累、很累”,这说明她的举动并非偶然的结果。 孙云晓说,从覃瑶的成长经历来看,她之所以觉得压力很大,不外乎是其在年龄、学业及各种期望之间的反差中产生出来的。她的年龄很小却上了高二,从而被媒体等树立成为“神童”的形象,这无疑给她造成了压力,而十三四岁又是自我意识非常张扬的时期,特别敏感,又缺乏挫折锻炼,所以这种压力成了她的不能承受之重。 遗书中有这样一句:“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孙云晓认为,小小年纪的覃瑶被家庭和其他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这种期望实际是在剥夺她作为未成年孩子的权利,“虽然外界没有明显给她强加压力,但她自己意识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受表扬不能受批评,这是非常残忍的,因为孩子就是要在犯错中长大,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期望。” 针对“神童”现象,孙云晓表示,所谓“神童”实际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智力超常,智商在130以上,这样的儿童可以称为超常儿童或者天才儿童,但另外一种情况是可能小孩智力水平平常,但因为超常努力而获得了成绩,同样被认为是“神童”,这种情况在中国尤其多。 “‘神童’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尤其是通过超常努力而被冠以‘神童’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值得重视,因为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可能在学业等方面出现越来越缺乏应对的能力,这样必然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孙云晓说,对这一个群体的心理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内心动荡不安且冲动性很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可能做出非常冲动的举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松说,他特别注意到了覃瑶在平常表现得很能承受压力、很开朗,但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选择了自杀这一巨大的反差。 “她的父母也许没能真正进入她的内心深处”,朱松说,他在多个临床案例中发现,有一部分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别人尤其是父母怎么看待自己,他们内心敏感,会察言观色,希望能得到好的评价,平时表现得很阳光,甚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目的也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 “但是,孩子的表现与内心却很不相符,他们明明有压力,却表现得似乎很轻松,明明有心理问题,却显得很阳光很开朗,就在于维持他们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徐松说,对于可能损害自己在父母心目中评价的行为,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排斥,甚至觉得不能接受。 他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反应剧烈、容易受伤害的特点,对孩子过于严格、过于期待、过于照顾、过于干涉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也有可能出现隐蔽性,父母应该学会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身心健康。”(记者 叶铁桥)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8 , Processed in 0.04900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