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宝宝情绪不需明察秋毫-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4-28 21: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一个上幼儿园的5岁孩子已经接受了与亲密关系分离中的焦虑过程。由于他稳定地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会准时来接他回家,内心虽然还存在焦虑,但这种焦虑已经逐渐变得可以忍受。虽然有时候孩子还会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 ...

  一个上幼儿园的5岁孩子已经接受了与亲密关系分离中的焦虑过程。由于他稳定地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会准时来接他回家,内心虽然还存在焦虑,但这种焦虑已经逐渐变得可以忍受。虽然有时候孩子还会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但一般都能顺利地过去。

  蹲在厕所门口等着妈妈,诉说自己不开心,使自己的分离焦虑在妈妈面前充分地体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做这样的事。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因为一些具体的事件,有时候孩子会感觉妈妈变得不像原来那么在意自己,甚至开始疏远自己。这时候,孩子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害怕,会无意识幼稚化,并增多对母亲的依恋来化解这种恐惧感。这个时候,妈妈给予他一些温柔的回应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重获信心。当然,原则是不能因为孩子的不开心,或对母亲的依恋就听任他不去上幼儿园。这样做会破坏孩子对责任、秩序、规则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

  同样,5岁的男孩已经开始了性别发展。鼓励孩子向男性行为、情绪、思维特征发展,父亲应该是表率。如果父亲过于细心、温柔、情绪化,对男孩子性别意识形成一定不好。像来信中的爸爸那样大大咧咧的态度正好补偿妈妈的多愁善感,暗示孩子男子汉不把烦恼看成一回事。

  家庭教育有一种互补功能,很多教育家说教育孩子父母应该一致,这样说法虽然没什么错误,但也不全对。一致性的教育可以快速地为孩子建立内心的规则、价值观、行为与情绪模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样做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在孩子10岁以后,父母就应该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分歧,不论是价值取向、规则选择、行为模式,还是在审美、情趣、爱好诸多方面。这些分歧如果在父母之间彼此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中体现,并允许孩子自由地选择、模仿,同时也允许他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对孩子的成长将更有利。

  目前,我们比较担心的问题恰好是来信的妈妈过于地在意孩子的情绪。这种在意的感觉会暗示孩子,不开心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结果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就强化了他的痛苦。其实,当孩子诉说不开心的时候,妈妈表现得可以轻松一点儿,如开玩笑地说:“宝贝,你也知道不开心啊!我还以为只有爸爸妈妈才会不开心呢!”由于孩子对父母的认同,他听到妈妈这样说,就不会再把不开心当成一件很严重的事了。

  另一方面,孩子说不开心其实是对母亲有一种心理诉求,比如希望母亲抱抱他,亲亲他,或有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时候,直白地问孩子需要妈妈做什么比一味担心要有效得多。不过,即便知道孩子渴望什么,是否一定要满足也要看情况。如果孩子一说不开心就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其结果便是不开心被强化,孩子的不开心就成了家常便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8 , Processed in 0.05794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