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宝宝为什么离不开慰藉物-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4-29 15:5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毛毛是沈青毅的最爱,是一条从小就陪伴着他的被子,一条印满卡通小动物的软软的黄色被子。沈青毅给它取名为“毛毛”,因为它非常软、非常香。   被子有这么重要吗?当然了,对于沈青毅来说,这个毛毛就是他的 ...

  毛毛是沈青毅的最爱,是一条从小就陪伴着他的被子,一条印满卡通小动物的软软的黄色被子。沈青毅给它取名为“毛毛”,因为它非常软、非常香。

  被子有这么重要吗?当然了,对于沈青毅来说,这个毛毛就是他的最爱。小时候,毛毛每天都陪伴着它,白天,想到了就去摸;晚上,肯定是整晚抱着。毛毛在断奶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沈青毅迅速忘掉了妈妈的怀抱,这让妈妈惆怅了好久。

  刚上小班的时候,毛毛又跟随着沈青毅去了幼儿园,老师特批他在刚入园的前几天可以抱着毛毛。那时别的小朋友在哇哇大哭,沈青毅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安静地摸着毛毛。毛毛让他度过了那段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光。现在是从幼儿园一回家先要到小床上看看毛毛,躺在上面摸摸毛毛。

  专家点评:你会发现婴幼儿期的宝宝“粘上”那些摸起来毛茸茸或者软绵绵的玩具、毛毯、枕头、被子等等,走到哪里,这些东东也跟到哪里。在宝宝情绪起伏或者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这些不会说话的“小跟班”能够帮助宝宝迅速恢复情绪的平静。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幼稚”的依恋又常常会让你感到忐忑和不安,怎么宝宝长大了还这样?

  无论是到哪里玩,只要是留宿,一定要带着毛毛,无论是去姥姥家,还是乡下、去合肥去苏州去九寨沟,都要带着它。不然晚上谁也别想睡觉。发生过很多忘记了毛毛的事,有一次忘记在姥姥家,结果晚上一到家里沈青毅就吵着要。外面刮着大风又下着大雨,妈妈实在是不想去,可沈青毅不停地哭,没办法只好去拿。那年沈青毅才三岁。以后不管是忘了什么就是不能忘了毛毛。这是全家人的共识。

  专家点评:做父母的天生具有了解宝宝生理状态的本能,以便宝宝能迅速摆脱饿了、渴了、尿了等不舒服的状态。但即便是婴幼儿,他也有各种心理需要,首当其冲的便是爱的需要。

  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曾做过一项关于恒河幼猴的依恋研究,他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用海绵和绒布把包裹木头做成,另外一只由铁丝网制成。两只人造母猴的胸前都安装了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换句话说,这两个人造母猴除了在外部皮肤的触感方面存在差异之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幼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尽管两只母猴都能够提供奶,但几乎所有的幼猴偏爱的都是绒布妈妈,并且这种偏爱的程度趋向于极端,幼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的怀里睡觉。相反,幼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而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在恐惧和惊慌时,在绒布妈妈身边的幼猴情绪能迅速平静,而在金属妈妈身边的幼猴仍然不停大叫和走动。

  这使儿童研究者认识到,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即所谓的“接触安慰”,这种安慰能够使宝宝心理上感到舒服和安全。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吃饱了、喝足了、暖和了,还常常不满足,甚至哭闹,而只有当你不停地逗他、抚摸、轻拍甚至抱他的时候,他才表现出安静和愉快。

  我们也曾意识到沈青毅太恋毛毛了,用爷爷的话说就像奶瘾一样,一定要帮他戒掉。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爷爷用替代法:买毛茸茸的玩具代替毛毛。买的时候他都是一口答应,可真到了晚上又六亲不认,只认毛毛,就这样家里又多了很多小熊大熊小白兔。

  爷爷失败后妈妈采取了利诱法:如果你晚上不要毛毛的话带你去吃肯德基,带你去公园。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晚上那个翻来覆去哭着一张脸,妈妈看得心疼死了,结果还是失败。爸爸使出强制法:一场严厉的指责后把毛毛强行拿走,沈青毅那个哭啊,几个小时都不停,嗓子哑了还在哭,全家都受不了,又失败了。

  怎么办?现在只能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白天不许摸,不许拿到睡房以外的地方。多陪他玩游戏看书,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毛毛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有一次沈青毅去爷爷家了,忘了带毛毛。妈妈拿起来闻了一下:好熟悉的味道,好亲切的奶香。妈妈一下子抱住了毛毛就像抱住了沈青毅一样。

  专家点评:一般来说,发育正常的宝宝会对抚养者产生亲密的依恋。但有时母乳喂养较少,或者爸爸妈妈过早有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或者抚养者本身表达情感的方式内向,或者现实生活导致的亲子之间聚少离多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宝宝的“皮肤饥饿”从抚养者那里得不到满足,就会自发地从柔软的物品中寻找替代。

  这时,抚养者强行阻止会消极地强化宝宝的“替代型”依恋,他会更加怀念他柔软的“毛毛”。而买玩具、吃肯德基等只带给他一时的感官刺激,并不能满足宝宝内心深处对爸爸妈妈爱的需要。妈妈和家庭中的其他抚养者要多用拥抱、亲吻、眼神交流、语言鼓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宝宝的喜欢;对他表达的想法认真地倾听,不管这种想法是不是幼稚;多和宝宝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比如读书、游戏、散步、手工、和小朋友打闹嬉戏、依偎在一起看动画片等等。

  这一切需要妈妈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只有当宝宝从家人那里获得充盈的爱的满足时,他的内心才会建立起不需要外界慰藉物的安全感。
   
  点评专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姚 敏 (学前教育学硕士)


相关报道:限制会增加对依恋物的依恋 
          过分依恋的宝宝象块牛皮糖   
          孩子的“依恋”出问题了吗   
          孩子达到“依恋障碍”了吗   
          女儿为什么会痴迷袜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7 , Processed in 0.06167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