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绘画——螺旋状敏感期 每天到处寻高往下跳的乔,这几天突然不跳了,而是趴在桌上专心致志画起画来,这已是他第三次出现绘画的敏感期。 第一次是在他2岁7个月时,乔握着笔不断地在纸上绕圆形曲线,接着便任意在纸上画出直线和曲线组合成的各种图形。我经常会和他一起分享他的画,虽然他尚处在涂鸦期,但我依然会仔细欣赏他的画,并不断发出赞叹声:哇,妈妈觉得这张像牵牛花、这张像狮子等等。这样大概画了2个月,他已经能较娴熟地运用笔了。 第二次是在他3岁1个月时,乔坐了一次双层巴士后,每天便疯狂地画公共汽车和双层巴士,持续了1个月后,他不画了,开始不断要求我为他画各式各样的汽车,当我鼓励他参照图片或实物画时,他总说:“妈妈,我不会画。” 第三次,就是现在,3岁7个月,前几天带他去哥哥家玩,他看见哥哥在地上画房子,便也要求画,从此每天都要求画。起初总是一张张地画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功能齐全的警车,接着开始画其他的,例如:画爸爸、妈妈、兔子、电视机、摇控器、手机、杯子等,他不是一边看一边画,而是先认真看然后再画。比如:画兔子时,先看看兔子,然后再抓起兔子数数有几条腿,最后才跑到桌旁一气画成。这次画画与前两次都不同,他不再说:“妈妈,我不会画。”而是只要看到想画的物品,便有勇气尝试着去画。见此状,我忙拿来一本仿真汽车的小册子,请他来画。当翻看他画的直升飞机、起重机、水泥车、消防车、坦克等时, 我眼泪差一点涌了出来,因为从他的画中已能清楚地辨出画的是什么车了!(王惠伟) 痴迷的绘画敏感期 3岁半的刘一楠入园3个月就出现了绘画的敏感期。那段时间,她每天来院后不接触任何教具,只用随身带的画笔画画。她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常常要求老师帮她画。午睡时,她总是趴在床上,伸出右手食指反复描摹地面瓷砖上的花纹。两个月之内,每天中午她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大约40分钟。 刘一楠的画大部分都画在小纸片上,图案也画得很小。渐渐地,她的绘画内容也固定下来:反复画小鸟。刚开始画面凌乱模糊,看不出什么。后来的几个月,她自己画出了一些以圆形组成的小鸟,非常可爱,画画时也很少找老师帮助了。除了固定的作息时间外,她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画。 自从喜欢上画画以后,她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非常安静,像变了一个人。家长说她在家也这样画个不停。有一天,我帮她整理书包,看到一本童话书,扉页空白处有一群排成队列、飞向空中的小鸟,形态由大到小,颜色由深绿到浅绿,个个憨态可掬,与扉页搭配得非常和谐,我以为是印上去的。当我发现这是刘一楠的作品时真是惊喜万分,不由得夸赞起来。刘一楠以前很喜欢别人夸奖,但那天她表现得很平静。我想,她一定是在绘画中发展了自我,满足了自我。 还有一个小朋友吕楠,各方面能力很强,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当她处于绘画敏感期时,一天到晚带着纸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教室里,走廊里,有时就干脆趴在地上画,始终保持着亢奋的创作状态。她的床紧挨着墙,午睡时我稍不注意,她就“嗖”地跳起来站在床上,捏着一根短短的铅笔头飞快在墙上画出一幅画。这一切仿佛是在一分钟内完成的。让我惊讶的不仅是她的行为,还有她的作品:墙面上出现了一个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的小女孩,两条辫子向上飞舞着,狂喜的笑容,精灵的眼睛,非常生动!这种造型成人根本无法想象!在我眼里,她就是个天才!午睡时也就不管这个天才,让她去教室画画。 在吕楠的影响下,其他好些小朋友也一天到晚带着纸笔,随时跟她趴在地上画画。当时国际学校大组的孩子们上美术课时都特别投入,我觉得与吕楠的影响有关。 还有一个例子。3岁9个月的彭怡慧当时也开始出现了绘画敏感期。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小狐狸”,她画的内容也全都是狐狸。有一次,彭怡慧在走廊墙面上画了一只很大的狐狸,狐狸斜睨着眼睛,竖着大尾巴,憨态中有机警。在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也和吕楠一样不接触任何教具,来幼儿园整天就是画画,家长说,她们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也是画画。 家长还反映,那段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原本有些急躁的性格逐渐变得安静了,顺从了。家长甚至担心这个孩子变得过于安静了。(马钟玉) 孙瑞雪: 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正是如此。这个敏感期大约在4~5岁之间到来,但也有例外。整个敏感期持续一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幼儿从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左右开出有了运笔意识,画的形状成了不规则的梨形、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形状。这个时期过后,儿童会不断要求大人给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儿童又开始自己画。此时儿童基本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能画出一个事物的基本轮廓,画人能画出头部、四肢和躯干,但没有多少细节内容。接着,他开始把握细节,对微妙的神态也有了感觉,他们的画也变得生动奇妙。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使儿童表现出:1.天才的创作智慧;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天才的画笔 “天才的画笔”本是世人对梵高的爱称,我也很爱梵高,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他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和执着。 作为一名从事“爱和自由”教育多年的美术教师,总是被家长问及这样一些问题,“我的孩子没有绘画天份,如何帮助他(她)?”“我的孩子最近对绘画很感兴趣,如何培养他(她)?”“如何教孩子画画?”“我们不懂绘画怎么帮助他(她)?”…… 多年的观察和体验,让我从孩子的身上逐渐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历史,从孩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过程中,看到了一批真正的艺术家的成长和崛起,我不得不说儿童的画笔就是天才的画笔—— 绘画品质与生俱来。每位儿童都是艺术家,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展现着与众不同的生命感觉。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伴随他们成长的画笔不仅带给孩子们喜悦,也不断地为家长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关注孩子的艺术天性。 绘画是人类表达自我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形式在儿童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具体。孩子通过绘画的语言描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 儿童绘画的品质大概从2岁多就开始了,但这个时期绘画的表现还是符号系统,我们看到所有儿童的早期作品都是一些简单抽象的符号,几乎看不到也看不懂是什么内容,于是在成人的眼里这不是绘画,他们甚至认为儿童根本不懂绘画。其实不然,在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的特质就是这样的:一条不规则的线段,一幅横握画笔在画面上绕来绕去留下的麻线团,甚至一个点,都表露着他们最初的认识和原始的记忆。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儿童时期的符号系统”。这个阶段要伴随儿童很长时间。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表现生活的愿望和需求,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把生活与绘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此,儿童进入了绘画的另一个时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他们开始注意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喜欢逛动物园,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成人为他们读童话故事……他们进入了一个有形的空间并开始尝试着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这些他们喜欢的事物,于是早期的造型就从这里开始了。他们总是用最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事物,所以儿童在这个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个雏形——如圆形、方形、稻草人……而且儿童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并把它们收藏起来,从中获取一种莫大的成就感。这个阶段的儿童观察和表现的对象永远是整体的、宏观的,因为他们对细节不感兴趣,而只有成人才会无知的去教儿童和要求儿童,这时儿童便放下了画笔让成人来画,接着,不满、情绪、要求、甚至放弃便开始了。 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大概在4岁半的时候,儿童的绘画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轮廓的宏观表现,而开始关注事物的细节,画面往更细微的方向发展。他们加大了自己的观察力度,尽力去表现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这时的作品已经能够看到具体的内容了——如人的脸上有了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自行车有了两个轮子、一个车把、一个座,甚至他们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和急速行驶的自行车轮胎,家长们通常会对此欣喜不已。这时的儿童对绘画非常认真,但有时也会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于是他们想到了请老师、妈妈、爸爸帮助……所以又出现了不满和放弃!因为成人画的不是他们想要的,怎么画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孩子说“不是这样的……”,孩子哭了。这时成人不知所措,对孩子最好的解释就是“我画不好,我不会画”。 绘画的照片 6岁以后,儿童在对造型的兴趣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开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对自然、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感受和心灵的感觉。这时他们的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绘画的语言、手法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儿童对细节的兴趣更大了,他们很愿意把很多细节画得一丝不苟,同时作品中开始不断地流露自我的情感和人生的态度。 …… 在讲座中,我经常提到梵高——这个生前唯一卖出一张画、终生靠弟弟提供的面包维持生活、去世后其画作却价值连城的“疯子”。他的一生可谓命运多桀,先后被亲人、爱人、社会甚至自己追随的信仰无情地抛弃,直至最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开枪自杀。短暂的37岁,无法理解,但似乎又非常的清晰,他在不断地生命失衡的状态下最终选择了用绘画平衡生命,用绘画诠释生命,用生命绘画……在他去世后,爱他的人们称他为“天才的画笔”,而在现 在的我看来天才的画笔正是儿童的画笔。(安长喜)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5 , Processed in 0.0562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