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妈在我博客上留言,提及他那宝贝儿子某天因不认真识字,她气得揪了一下他的耳朵,小家伙居然说出语出惊人的话:“我真想死,省得你天天打我!” 这句话就像给了蓝精灵妈一棒,因为她自认为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从未不分清红皂白地打孩子,为什么孩子居然会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蓝精灵妈在既伤心又错愕下,不知该怎么回应,只有对孩子是说:“下次不可以说死,你是妈妈爸爸的宝贝,这样说会让妈妈非常伤心的。” 孩子承诺说下次不说了,但这话却一直梗在蓝精灵妈的心里。 我看到蓝精灵妈的留言,忍不住笑起来,因为想到一个读幼儿园的小屁孩,居然会说出如此“成熟”的抱怨话挺有趣的,这有点“隔岸观火”的残忍,不过也就是因为是“隔岸”,也由于已熬成了“老鸟妈”,所已就能较冷静的提一些看法。 首一要让“新鸟妈”安心的是,蓝精灵的“想死”,绝对不是我们妈妈所担心的“真的想去死”,而只是用夸张的语句来形容他“觉得认字、挨打很痛苦的心情”(我们不也是常会用“烦死”、“忙死”、“愁死”、气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些夸张话吗?)。 因此倒不必太紧张孩子说“想死”词,而该去重视、思考:“必要逼着孩子去认字吗?是否可以用比较有趣让他没有压力的方式来认字?认字的时间点是否不对,时间太晚他累了,或时间太长了?” 若蓝精灵下次还说“想死”时,不妨轻松地说::“哎呀,死了以后你可就吃不到你喜欢的……你喜欢的玩具……,看你喜欢的动画片……,也见不到你喜欢的爸爸妈妈……” 保准小家伙一听“死”必须放弃这么多好吃好玩好看的,他才舍不得死呢! 蓝精灵妈认为孩子之所以会说到“死”这字眼,是否是因为家中长辈曾经提到过有关死的话题,她该如何引导孩子来正确认识死亡呢? 我就分享一下我儿子6岁时,我是如何跟他谈论“死亡“这个话题的往事。 某天我跟儿子说完睡前故事《美人鱼》时,6岁的他问我:“妈妈,美人鱼变成泡泡是不是就是死掉了?”我回答:“是。”后,他追问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呢?”在听到我的回答又为“是。”时,他紧接着又问:“那么爸爸妈妈你们也会死了?”我说:“是的,而且爸爸妈妈因为比你年纪大,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会比你早死。”儿子听了大哭起来:“不行不行,我不要你们比我早死,你们死了我怎么办?” 我连忙搂紧他安慰道:“你放心,爸爸妈妈会很努力的活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太太和小孩后再死掉,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的。”儿子还是哭个不停:“我不要,我还是要你们活着,不要你们死!” 我抱着哭泣不已的儿子,心里也酸酸的,因为我知道,虽然我跟他“保证”自己会努力活到他长大,但人命如草芥,当风来时谁也无法去控制其生死。 正在母子二人伤心不已的当儿,3岁的女儿拿着一本书摇摇摆摆的走过来:“小星星亮晶晶,说星星的故事。” 女儿拿的书是我旅行内蒙呼伦贝尔时,鄂伦春朋友送给我的介绍鄂伦春民俗的书籍,我曾跟儿女讲述过其中有关鄂伦春人认为人死后,会升上天空做星星的习俗。 我接过那本书,再次添上了人物情节,以说故事的方式,跟孩子讲述鄂伦春人对于死亡的看法。故事讲完后,儿子不哭了,睁着被泪水洗得晶亮的眼睛问我:“妈妈,你死了以后,也会像那鄂伦春的老奶奶一样,升到天空做星星看着我吗?”我望着窗外蓝绒夜空上向着我不停闪眼的星星,温柔的对儿子说:“会的,妈妈一定会变成星星,在天上望着你的;你在想妈妈时,也可以抬头看着天空的‘妈妈星’在跟你眨眼睛!” 这是我“美化”亲人的死亡,以便让孩子能接受“亲人死亡离别”的恐惧与悲痛;我们也可以利用发生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曾想死”的人,用甚么方法来克服“一死百了”的念头,度过难关得到胜利的故事,来改编成童话故事讲述给孩子听,让孩子明了如何活出美丽人生的意义。 互动区:《母婴世界》主编微博;《母婴世界》杂志微博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4 , Processed in 0.05919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