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欣赏,从后印象欣赏到现代派,从现代派欣赏到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再转回来,欣赏到浪漫派,再到巴比松、再到巴洛克……每个时期都有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画家、有意思的画。 比如说,我拿出拉菲尔《在岩洞里的圣母》那幅画,我说你们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孩子说: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衣服穿,妈妈却穿得那么漂亮。因为圣母穿着缎子,耶稣光着身子。 我问:他们在什么地方? 在岩洞里。 他们为什么在岩洞里? 因为要地震了,为了避震,只好搬到岩洞里住。 你看,这样的语言,全是孩子自己从内心感受到的。 然后我说:你们感受得都很不错,但是有一点,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地震才到岩洞里来的…… 我就讲了耶稣的故事,他们听后才明白:噢,这就是圣母,这就是耶稣。 有一天,他们在我的画册上面乱翻,翻到了一幅画。他们喊:噢,老师,这个人是不是也是圣母呀?我说是的。他怎么把圣母画得这样丑呀?我说那个时期画家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成熟。中世纪,那是绘画的黑暗时期,因为过分地为宗教服务的缘故,都不太注重绘画的形式了。画的人直僵僵的,都是侧面的脸正面的身子。 你看,随手一翻,又把中世纪的艺术欣赏了一次。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人体扫黄 在我们中心,过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人体扫黄”…… 老学生扫了,又来了新学生,所以要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活动。比如,我在休息的时候看人体画册,老学生凑过来:老师,真美啊,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新学生听见了,过来一看,立刻捂上眼睛:丑死了丑死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赶紧进行人体欣赏。欣赏的时候,所有的老学生全部站在老师一边,他们“现身说法”,教育新学生。直到把他们教育过来为止。 到后来,全班的步调慢慢开始统一了。再过一个阶段,那些新来的学生就会从心里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由“恶心死了”变成“漂亮死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1 , Processed in 0.04929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