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接纳情绪是顺畅沟通的前提-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5-1 15:1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父母喜欢喋喋不休地给孩子讲道理,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但孩子却没有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为此,家长满腹委屈,“孩子怎么就是不理解我们做父母的苦心呢”。这种无效不足为奇,因为父母没有 ...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父母喜欢喋喋不休地给孩子讲道理,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但孩子却没有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为此,家长满腹委屈,“孩子怎么就是不理解我们做父母的苦心呢”。这种无效不足为奇,因为父母没有关注到孩子此时此刻的情绪,并适当地处理这个情绪,而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孩子的心里塞满了情绪,他哪有空间和精力去思考父母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呢?他完全卡在自己的情绪里了,如果父母继续滔滔不绝地唠叨,孩子可就要发作了。

  一朵被踩扁的野花……

  4岁的小帅,在外面玩的时候,摘了一朵绿豆大的蓝色野花。他非常珍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拿回家送给妈妈。“妈妈,这宝贝送给你当礼物,我在小区摘的,很漂亮。”小帅很自豪地亲手将花交给妈妈,母子俩将花放在地上,趴着仔细端详。一会儿,小帅说口渴了,妈妈走开去拿水。正在这时,不知情的奶奶走过来,一脚踩在小花上,泛着蓝光的小花顿时被踩扁在地上。小帅见状,“哇哇”大哭起来。奶奶闻声扭头一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急忙说:“奶奶没看见,没看见,出去再摘一朵吧……”奶奶说着就回到房间忙她的事了。小帅不仅哭,还说:“坏奶奶,坏奶奶……”坐在一边的爸爸听小帅这么说,急忙走过来教育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奶奶天天给你做饭,给你洗衣服,对你这么好,怎么是坏奶奶……奶奶跟你说了,刚才她没看见,不小心踩了花,她又不是故意的……就这么一朵小花,外面到处都能摘到,再去摘一朵就是了,别哭了……”正在爸爸展开长篇教育的时候,妈妈端着水走过来。妈妈抱起趴在地上哭的小帅,一手抚摸他的后背,一边把他抱进怀里,坐到沙发上。“小帅,看见花被踩扁了你很伤心是吗?”小帅边哭边点头。妈妈继续说:“这是你送给妈妈的礼物,是你的宝贝,宝贝被不小心踩扁了你有点生气对吧,是的,宝贝被踩坏了大家都会伤心的……虽然小花被踩坏了,但是妈妈心里已经收到你的礼物了,妈妈谢谢你……”随着妈妈的抚摸和理解,小帅的哭声渐渐停下来。接着妈妈建议:“这么漂亮的小花你是从哪里摘到的,还能不能摘到呢?”“在小区的草地上,那里还有很多,我再去给你摘一朵。”“谢谢小帅!”“还有哦,宝贝,刚才奶奶没看见地上这朵小花,踩到它对奶奶和你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生活中就是会有这样的意外哦,碰到这样让你不开心的意外,我们会伤心,但是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样意外,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你说是吗?”“嗯……”小帅若有所思,稍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要再去摘一朵花。”

  这样的事情,估计是很多家庭的常见戏码。因为一件小事,孩子情绪发作,大人有的急着给建议,希望解决事情;有的急着进行高大上的教育,希望制止孩子的非理性行为;有的甚至急着吓唬孩子,希望孩子停止发作。但这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是,孩子照样发作,就像什么都没听见似的。为什么?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被关注到,甚至还被否认。他整个人被情绪笼罩着,哪有空间来进行理性思考,哪能听进这些谆谆教诲。这就是为什么妈妈的一番话让小帅慢慢停下了哭闹,转而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还接受了“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意外”这样的道理。也许,这样的道理小帅暂时不会懂,但这会在他脑海里留下印记,随着经验的积累,他自然会懂得。

  情绪是首先要被关注的

  就如上面小帅的例子里,当一个孩子遇到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情绪、行为、认知三个方面的反应,比如,他看到花被踩扁之后,他的情绪是生气、伤心,行为是大哭并指责奶奶,认知是“奶奶是‘坏奶奶’”。爸爸的处理方式是主要针对行为和认知的,他说奶奶天天帮你做很多事,不是坏奶奶,奶奶是不小心踩到花的,花可以再去摘一朵,别哭了等等,都是在跟他讲道理。这些话貌似非常“真理”,但是无效。在情绪、行为和认知这三个方面,首先需要被关注的是情绪。情绪平静了之后,有的是时间来讲道理,找方法。

  可是关注情绪,是父母们最欠缺的一个能力。且别说关注孩子的情绪,就是关注自己的情绪都非常难,出口就是一堆道理。我们很少听到大人这么说:“听了他的话,我真非常生气,胸中一股气顿时涌上来。”反之往往是这么说:“他怎么可以这么说呢,太不讲理了,还有没有德性啊。”后面这句话里也透露着生气和不满,但说话者的焦点是关注对方的错误。同样,看到孩子产生某种情绪,大人也很难去关注,往往是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入手,只有自己拥有了敏锐的觉察力,才能迅速捕捉到孩子的情绪。

  忽视情绪的后果需引起重视

  情绪是一个人在经历事情时的真正感受,孩子的基本情绪如生气、害怕、伤心等感受都是当下直接的反应,是天然而且真实的。情绪也是走进内心的通道,外人可以借由一个人的情绪了解他的内心,一个人也可以借由情绪觉察自己的内心。

  也许是由于文化等多种因素,父母们往往最不能接受负面情绪,甚至是最着急地去否定负面情绪,仿佛那是洪水猛兽一般。比如孩子哭了就会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停住,不许哭,哭是弱者的表现”;孩子发怒大叫了,就会说“你再叫你再叫,再叫我打你”;孩子生气了闷声不响,就会说“闷着啥也不说,谁知道你要干啥”;甚至当孩子不耐烦“哎呀哎呀”叫唤的时候,还会讽刺说“‘哎呀哎呀’这么动听啊,这有什么用,要学会忍耐”;当孩子害怕的时候,父母会说“不要怕,不要当胆小鬼,这样会让人瞧不起”。总之父母的创造力总是在堵住和否定孩子的情绪方面发挥得炉火纯青。

  但实际效果告诉大家,情绪是不能被堵住,也不会因为否定而消失的。这些压抑孩子自然情绪流露的斥责,会让孩子的情绪系统混淆扭曲,失去质朴真实的情绪感受。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父母会觉得孩子太难懂。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不会告诉父母自己的心里话,最终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对待情绪,唯一的办法是接纳

  对于情绪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接纳。接纳不是赞同,而是关注到、意识到、觉察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更宽的视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那么怎么表达自己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理解呢?首先,心里要接受孩子的正常反应,比如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大声说话,害怕的时候可以躲避,伤心了时候可以哭泣。然后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孩子的情绪,专注于辨识孩子的情绪,并且努力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关心和了解,例如“我知道你对这件事情感到很生气”,“他这样的处理让你觉得很委屈”,“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你会这么伤心”等等。父母能够正确辨识孩子的情绪,并且表达了解与关怀,会让孩子觉得温暖,情绪自然会转化,思考也会恢复理性。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更加亲近,孩子遇到困难也会更加愿意和父母分享或商量。

  情绪被接纳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因为人都喜欢像自己的人,所以便喜欢理解自己的人,能和自己感受一样的人。因而孩子往往对能够接纳他情绪的家长或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并愿意与他们沟通,也愿意与他们配合,听他们的话。就是说,接纳了孩子情绪,孩子就会信任你,喜欢你,并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效地和他做进一步的沟通,才有利于深入解决问题。

  父母在孩子有情绪时,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述出来,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在1岁左右便会出现情绪分化,但还不具备清晰辨别能力,父母要帮助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学会表达自己情绪感受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报记者 胡雪瑛

 

 

 

    本文由当代家庭教育报授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0 , Processed in 0.05430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