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专家: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学龄前-心理行为语言

2015-5-1 15:2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   李燕申 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 党委书记 副院长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心理健康尚无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但我国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根据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 ...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

  李燕申 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 党委书记 副院长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心理健康尚无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但我国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根据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认为要达到心理健康应表现出以下六方面的潜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育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能够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正常。在生活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会有更多的好奇、兴奋、探究行为。

  二、稳定的情绪。说到心理健康,核心的行为表现是情绪。心理健康的儿童尽管有时也表现一些消极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和心境。

  三、能合群,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友好相处。能与人尤其是同龄人平等、友好、和谐相处,对人有同情心,无严重的嫉妒心理和孤僻行为,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四、诚实、不说谎。说话符合实际情况;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等等。

  五、自尊且有一定的自信心。对别人的称赞会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会感到羞愧,做事希望得到别人的欢迎和认可,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六、有一定的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一岁的孩子有穿衣服的要求;三岁的孩子有自己动手做事的要求,有爱美的行为等。

  那么如何开发和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心理?——“精心培养好亲子关系是核心!”北京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管理科梁爱民副主任医师重点提示您:

  儿童在三岁之前,更突出与父母交往的重要;三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提高,兴趣广泛,则要提高其社会性交往,增强其“社会性发展”。那么什么是 “社会性发展”呢?“社会性发展”是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性别认同能力和与不同人打交道能力等。

  如何保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应至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爱抚。充分的爱抚包含着体贴、关心、爱护、依赖等,它能带给儿童满足与温暖,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如果儿童能获得这种情感的体验,那么,他也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光明,也有能力去爱别人,从而具有生活的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儿童才可能进行其应有的探索、学习活动,保证正常情感、智力的发育。

  原则二、家庭中父母担负着良好的示范角色,心理健康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父母。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身教是重要的家庭教育途径。因此,为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在与儿童的交往活动中,父母或抚养人应喜欢且经常与孩子接近、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注重与孩子交流的技巧,能和孩子沟通思想感情;在和谐欢乐的家庭,有家规可循,并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父母以身作则,行为端正,有修养,避免对孩子采取忽视、冷漠甚至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溺爱的养育方式。

  原则三、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参与社会生活。除亲子关系外,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父母应提供充足的时间,提供适应的机会,注重孩子与同伴交往。除了正常的集体生活,如幼儿园、学校、各类兴趣班等,父母还应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鼓励儿童正常的交友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除引导儿童学会择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外,更多的是给孩子交往机会,让他们自己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学会一定的社会生存、交流技巧,锻炼健康的心理品质。

  训练孩子心理健康的10锦囊:

  锦囊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

  锦囊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锦囊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

  锦囊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损伤其自信心。

  锦囊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仇恨、出走等异常行为。

  锦囊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锦囊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锦囊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

  锦囊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锦囊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办法。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有问题不一定就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在有问题时,通过父母、老师、同伴,甚至专业心理教育咨询机构的帮助和调整,绝大多数儿童是能够心理健康地成长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为孩子注入“心灵营养素”

  专家研究表明,饮食不仅能解除饥饿感、补充营养,还能对人的情绪起到一定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饮食,为孩子注入“心灵营养素”:

  缓解儿童压力的食物

  食物也有“高压”和“低压”之分,“高压食物”指的是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的食品,主要是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它们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分泌抗压力激素,被称为“缓解压力的天然解毒剂”,比如杂粮、全麦面包、动物内脏、瘦肉等,以及富含钙、镁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制品、香蕉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可以平衡体内酸碱值,缓解疲劳、减轻压力。

  儿童偏食与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的不稳定,大多与儿童偏食有关,特别是不喜欢吃蔬菜的儿童。蔬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如白菜能减少人的紧张情绪,葱头可以稀释血液,从而改善大脑氧的供应情况。相反,动物性食物或食盐、味精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不喜欢吃蔬菜者,通常无法摄取足够的钾,因此,多余的钠无法全数排出,残留在体内,变成焦虑、情绪不稳定的主因。

  儿童偏食还会造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也是情绪障碍的一大因素。

  1、儿童情绪多变,爱激动,喜吵闹或脾气暴躁,可能是糖分摄入过多所致,宜削减甜食量;

  2、孩子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应疑是蛋白质低下,多种维生素缺乏,宜增加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番茄、橘子、苹果、青菜等果蔬;

  3、经常忧心忡忡,惊恐不安或健忘,可能系缺乏B族维生素所致,添加豆类、蛋黄、猪肝、核桃、土豆等食物很有必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0 , Processed in 0.06111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