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育儿,经常会想出一些超常规的怪招。为了对付校园暴力,他们把手无寸铁不会走路的小宝宝推上前台,让他们作为“温柔大使”,去感化那些有暴力倾向的问题儿童。 在有些国家,人们在校园里安置金属探测器,有些国家则在校园里设置常驻警察,但在加拿大,一位名叫玛丽·高登的教育家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把感化好斗学生的重任,交给那些吃奶的娃娃。 具体办法是,每月邀请一位妈妈和她的宝宝来到课堂里,学生们围着他们坐成一圈。在熟悉这个项目的大人帮助下,孩子们试着来“解密”一个小婴儿的感情,了解他的各种需要。比如,他们要找出宝宝哭和笑的原因。 “很快地,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宝宝哭喊,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坏宝宝。”玛丽解释说。宝宝哭喊,是因为他不会说话,他有某种需要,那么,每个学生都被要求找到一种满足宝宝需要的办法。这时候,孩子们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给小宝宝唱一首儿歌,有的冲他做鬼脸。他们的“感情语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运用自如,不久之后,他们就能很容易地满足小宝宝的各种需要。 但是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和小宝宝开始“共情”,他们慢慢懂得了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个比他们小很多,好像什么也不会做的小宝宝,激发起孩子们天生的爱心和理解力,并且“逼着”他们去换位思考,替小宝宝感受和判断。 效果是令人欣慰的。一位学校老师梅兰妮·萨瓦德说:“我亲眼看到,一些自闭的孩子走出他们的‘贝壳’,另外一些攻击性很强的小孩,变得越来越有忍耐力。” 随之而来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从新西兰到爱尔兰,中间还有美国,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纳这个神奇的教育怪招。法国人也感兴趣,有些人已经考虑邀请玛丽·高登来“传道”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0 , Processed in 0.05755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