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所小学有个一年级学生在最近的期末考试中得了99.5分,给父母留下字条:“爸爸妈妈,这次没考好,请原谅。”笔者不敢断定,这孩子是特别懂事,自觉反省,请父母宽恕?还是格外乖巧,认错在先,省得爸妈生气?抑或害怕责罚,无奈违心检讨?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像孩子,他们的言行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的内心仿佛起了迷雾,叫我们看不清也猜不透。 就在前不久,中国音乐学院附中8名学生,因期末考试不及格被校方劝退。结果其中一女生服了安眠药,另有4人突然失踪。再早些时候,河南洛阳一个15岁的初一女孩,因为和同学打架要受处罚,班级集体公决让她回家思过一周,结果她再也没有回来。离家出走、突然失踪、自残自杀,类似的事件和悲剧时有所闻。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变得如此惊恐、如此自卑、如此脆弱、如此叛逆? 要简单地寻找答案恐怕有点难,个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许多孩子已经迷失了童年,失去了自然成长的和谐环境。他们没有童趣。他们遗忘童真,没了烂漫天真。他们丢失童心,不敢好奇,不能质疑,不会异想天开,做什么都要按照家长、老师规定好的路线走,以至于考了99.5分还要“请求原谅”。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这样匆匆催熟长大的孩子,偶经风雨,突遇挫折,就难免心理失控,行为失常,悲剧也容易在瞬间发生。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慢成熟的过程,就像一棵幼苗,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也需要栽培、施肥和除害。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人的认知常常是错误尝试的积累,对于孩子尤其是这样,不少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知识教学,并不主张给学生标准答案,有时甚至还会用一些错误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辨别、论证。所以我们不必害怕孩子犯错误,与其只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不如让孩子在不断的错误尝试中找到最好的答案。事实证明,日后能成大器的人并不是总考满分的乖孩子。 懂得这些道理不难,难的是对现实利弊的取舍。现在的家长很纠结,这个考了99.5分的孩子的父母说:“不给孩子压力吧,怕他输在起跑线上;给压力吧,就不能给他快乐的童年。”如今的老师也很无奈:不抓升学率吧,领导不高兴,家长也不满意;抓升学率吧,学生太可怜,自己也太辛苦。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父母用无微不至的爱让我的生命了无生趣。”在中美专家联合调查的问卷上,有三分之一的中国学生回答,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存在心理问题,从小学到中学越来越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理解孩子吧,孩子们知道父母、老师是为他们好,但他们只希望找回自己的童年,无忧无虑地成长。(陈亦冰)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30 , Processed in 0.05452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