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访的目的原为着9月即将入园的那拨孩子及他们的家长,因为每次新生入园,必将有很多家庭面临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哭闹与不舍,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欢欢喜喜上学去,或者将哭闹孩子的时限将为最低,我认为一个理论功底深厚、幼教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并能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是后来,对幼儿园教育一些细节的探讨则不止于此。 专家档案:何丽红,番禺区钟村锦绣幼儿园园长,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学期教育18年,多次被评为番禺区好园丁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学前教育和心理方面探索和研究。在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孩子几岁入园更合适?过早入园对孩子有害吗? 话题当然还是从即将来临的新生入园谈起。说到起孩子究竟几岁入园更适宜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园长说,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孩子入园时间当然是3岁比较好,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家长迫于生存压力,在孩子2岁或2岁几个月时就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托管。虽然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的成熟度来说都不是非常适宜,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于那些关于孩子提早入园对心理有不良影响的说法,何园长表示,在她10年的幼教工作中,对此并没有很深的体会,在她们幼儿园每级的5个班中至少有两个班的孩子是2-2岁半入园的,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现这些入园比较早的孩子相比适时入园的孩子有什么区别,至少在幼儿园的3-4年中是没有明显差异的,不过要对这个问题下定论,则要做更长远的追踪了。 那些入园哭闹的小朋友通常都有哪些共性? 何园长分析说,通常来说,新生中哭闹的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一般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啊、交往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够成熟造成的,一般1个星期,最多2个星期左右,一旦他们适应了新的环境就不会再哭闹了。但是有一些适龄的孩子,虽是极个别现象但每年都会有,他们往往哭闹得非常厉害,甚至要闹上个把月。其实我们每年都有跟踪一些这样的孩子,归结起来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情况是,这些孩子入园前的生活圈子很小,一直就由妈妈或奶奶一个人带,孩子对带他/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第二种情况应该算是一种教育失误,通常这些孩子的家长平日常常会说,"你不能离开家长身边,离开大人是非常危险的,会被坏人带走的。"这种出于安全教育的话无意中给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导致孩子对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非常不适应。另一种情况关乎孩子的性格,其实准确的说是家庭氛围造成的,这些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比较沉默,不擅与人交往,孩子无论是先天性格和后天气质都承袭了父母,而这样的孩子在新的环境里一下子是比较难适应的。 何园长突然笑了起来,然后谈到关于哭闹的另一种有趣的案例。就是今年,我们园里还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每次家长送到幼儿园都要哭,来的一路就神色委屈的样子,嘟哝这不肯去,一进学校就哭起来,但是老师一接过去,妈妈转身没走出多远,这边的哭就停止了。妈妈开玩笑地问过他,你这么爱哭,那我们就不去幼儿园了,他却不同意,说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玩。可说是说,依旧每天照哭不误。对此,何园长解释说,其实哭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而且通过哭,孩子感到自己能够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格外关注,从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能否给家长一些关于择校的建议? 何园长说,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最关键的一点是就近入学,每天把时间浪费在接送孩子,我觉得非常不值得,就近入学能让大家的时间都比较充裕一些,孩子可以多睡一会儿觉,家长也不会太过凌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利于家庭和谐的和孩子成长的。所以我建议,如果住所附近能够有比较合适的幼儿园,就近入学是最理想的。 其次,我认为必须认同所选择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这点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根据幼儿园的招生宣传册来了解该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教育方针,二是在参观校容校貌时认真感受幼儿园的校园文化。进入幼儿园时,留意各种传递这校园文化的信息,比如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容易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美术气息,而美术教育就是我们园的特色。进入一个幼儿园,如果你发现里面的孩子都是黑黑壮壮的,那么运动必然是她们的特色之一。对这些校园文化,你首先必须感觉到舒服,如果置身里面都感觉到别扭,那么奉劝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做选择,因为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东西,要彻底接受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个,我认为家长可以找机会与学校里的老师聊一聊,了解一下幼儿园老师的基本状况。通常负责招生的老师都比较能说会道,所以可以在参观日里随机找一个其他老师来了解情况。我认为,如果说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能贯彻得很到位的话,下面的老师基本上还是能够比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幼儿园的真是状态,当然也不排除正好遇上的那位老师是一位生活老师或者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同时我认为相当重要的另一点是,留心观察幼儿园孩子的面貌,孩子是绝对不会伪装的,比如看到孩子们在排队,如果那些孩子是整整齐齐但面无表情的,就我的话,我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幼儿园,但如果每个孩子脸上都呈现出一种雀跃,我倒觉得是一种很真实很自由很快乐的状态。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特色教育”幼儿园,让家长们在选择时多了几分茫然,这个问题何园长怎么看? 应该说,特色教育的划分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顺应跟多家长对孩子不同的期望。市场是五花八门的,一所幼儿园能够宣传某方面的特色,其中肯定有自己的定位,但我们不能够说,只要是特色就是适合孩子发展的。我个人认为,只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色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应适应以下几点要求:特色教育应与《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结合;特色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关系;特色教育是否能惠及在园全体或者大部分孩子(不存在只有额外交了钱才能享受特色教育的现象)。特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孩子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样的幼儿园教育让孩子最得益? 我认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能力,并不是说会背两首诗啊,会写几个字这么简单。很多家长一开始对此并不理解,总认为少教孩子写几个字就会让孩子落后于别人了,因此我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家长会上都会一再强调我们的这种教育思想,当然,随着现在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家长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在3、4年前,因为我们不教孩子写字而退学的家长大有人在。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教孩子写字背诗是最简单不过了,一人一只笔,一张纸,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然后让孩子每个字照写10遍20遍,自己一旁背着手巡视就完事。可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更辛苦的教学方式呢?我们的老师现在是怎么做的呢?在跟孩子们探讨一个问题之前要准备15套20套教具,让所有的孩子人手一份,让孩子在操作教具的同时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领先,言语镶嵌”,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孩子眼中的“玩”)后,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这才是最难的。
通过3-4年的幼儿园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你认为是成功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直有跟踪记录,由于我们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大部分是在附近的两所小学就读,所以我们同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从我们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进入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说起来也很好笑,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普遍反映我们的孩子太皮了,上课坐不住,不懂得守纪律,但这也是幼小教育的分歧所在,小学老师嘴里的坐不住,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则是认同的。我们幼儿园出去的孩子,个性很张扬,随着一级一级读上去,那些在学校里出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我们幼儿园的,比如司仪、大队长、中队长等等。 我们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通常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比较活跃,二是思维比较敏捷,天马行空,什么都能想到。比如在课堂里,老师问了个什么问题,我们的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应该积极举手发言,哪怕他们知道的只是一点点,都表现出对自己特别的有信心。而其他幼儿园出来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稳重,会在想好了,深思熟虑后才举手。 小学3年级是一道坎,一二年级吃老本,吃的是幼儿园里的老本,而三年级则要吃能力了,我想,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成果正是在3年纪之后更好的体现了出来吧。 我想知道何园长在为幼儿园挑选新老师时有没有特别注重哪方面的特质。 何园长回答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当然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我最看重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很多人会说,这个人斯斯文文的,非常适合做老师,我就不认同这种观点,我喜欢那种阳光点、激情点的人,这样的人遇事比较乐观,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要知道,幼教工作是个相对特殊的职业,如果老师自身没有很好的抗压和调节能力,工作一定干不好,而且也不可能干得长。所以说,我对我的老师,哪怕她本身不是这个性格,我都会让她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阳光,因此在挑选老师时,在技能技巧都无需担心的基础上,我对性格有这方面的要求。 在此,我想跟各位家长做个提醒,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但是又非常担心孩子得不到悉心照顾的家长朋友,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请给孩子的老师以信心,我坚信只有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如果家长们遇事动辄指责老师,大呼小叫,如何让老师对自己有信心,一个对自己所做所想都不确定,战战兢兢的人,怎么能交出自信的学生?既然将孩子交给了老师,就请相信老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吧。 我知道何园长有一个11岁大的女儿,成绩优秀,各方面发展都均衡,在美术、游泳、舞蹈、写作等很多方面表现不俗,我很希望能向园长讨教些实用秘笈。 说到孩子,何园长脸上流露出了一个幸福母亲的骄傲,但却依然谦虚。她声称女儿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独生子女特有的缺点,她这个搞教育的,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也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太多的好经验,但何园长同时表示,也许沟通是她做得最好的一点。现在很多父母都非常忙碌,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占去了家长很多时间,留给孩子的时间常常非常的少,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亲子沟通,同时又让孩子受益匪浅呢?这是一个技巧问题。比如放学后将孩子接到家后,很多家长将电视一开,自己就忙着做饭去了,将孩子一个人晾在电视前面。现在的孩子语言匮乏,满嘴成人化的用语都是从电视上广告中袭来的,虽然很多家长觉得委屈,但是反省一下,其实主要还是自己太懒,不主动与孩子沟通造成的。我的做法是,不放电视,放张经过精心挑选的碟子,歌曲的、故事的、儿歌的都可以,也许同我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关,我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甚至包括很多年前小喇叭广播电台里那些游戏节目。在孩子倾听的过程中,我不会只顾着自己干活,会时不时从厨房里探出身子同女儿交流,或者择菜时将菜盆子端到客厅里,亲子干活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7 , Processed in 0.06046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