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时,曾上过一个月的英语强化班。老师让我们用三种不同的语气说同一句话,当时我觉得挺好玩,像是在训练演员。现在我意识到语气在传达意思过程中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引起注意。当早上孩子来园,老师要用热情饱满的声音向孩子问候:“××,早上好!”当孩子第一次没有换室内鞋就跑进教室时,老师要用温和、平静的声音告诉他,进教室之前要换鞋,并做示范,或帮助他换鞋。当孩子打人或接近危险物时,老师要立即用严厉、坚定的声音加以制止。 培训华德福老师的必修课之一是怎样讲话(speech),课堂上老师让每人写一个词描述曾打动过自己的声音,写一个词描述幼儿园老师应具备的声音,概括起来有平静、安宁、温暖、亲切、权威、愉快……孩子对我们语言背后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真心地爱孩子,说话的内容、语气和声调必然会有以上的特质,说出的话能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真实。另外,孩子还通过我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理解我们;成人真诚还是虚伪,孩子心里明白,即使他们说不出来。 幼儿阶段,通过模仿来学习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教育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上周我们的重点是培养收拾玩具的习惯。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摆放地点,无论是碗筷、衣服,还是玩具、日常用品,都要各归各类,各放各处。如果在老师的诱导、哄劝下,孩子仍然不肯收拾玩具,就不许他参加下一个活动。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写道:“小孩子有时候不高兴独自去整理好他所玩弄过的东西。在那个当儿,做父母的可以用他平时所喜欢的东西去助他的兴。‘嗨嗬’、‘嗨嗬’地叫着搬东西是一鸣(陈先生的儿子)平时最喜欢做的,所以我就用这种方法去引导他。倘使我们不去引导他而去强逼他,那他心里就要很不高兴了;虽然他因为怕你,不敢不去做,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如果他不受引导,那么不得不用强逼手段了。” 这周我仍然当厨师,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我就切碎,包在饺子里。听说含有淀粉的火腿肠不是很好,我就买纯肉的火腿肠做什锦炒饭。 我们的厨房杜绝味精和白糖。国外曾经发现“中国餐馆综合征”,病人在中国餐馆用餐后,出现心跳反常、面部充血、晕眩、颈部僵硬、上肢酸软、情绪低落、咳嗽、哮喘恶化、胸痛等症状,究其原因是味精导致的身体反应。西方和亚洲的著名医生都大声呼吁,给幼童吃含有味精的食物,可能极端危险。另一方面,味精破坏了食物的天然味道。 国外有种观点认为,白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坏的发明之一。专家们认为白糖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孩子吃太多,就会得“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变得激动、好哭、发脾气、打架、撕书、毁物。“白糖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无情地消耗体内不多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有害的影响,是致癌的催化剂。”糖吃多了,剩余的葡萄糖借助胰岛素的作用,在细胞内合成脂肪,使孩子患上肥胖病。还有,高糖饮食容易使蛋白质糖化变质,造成神经损伤、智力退化,加速大脑老化。美国一项针对5~15岁儿童的调查表明,饮食中的含糖比例越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和智商越低。甚至发现控制青少年犯人的白糖摄入量后,反社会行为发生率下降48%,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下降82%。 无论是孩子的饮食,还是成人的饮食,我们都要牢记古代名医李时珍的话:“徒取其适口,而阴受其害。”不能仅仅为了贪图口味的满足,而不顾及自身的健康。如果食物里的确需要加些糖,就用红糖。红糖含铬及多种微量元素。另外,也可以适量加些冰糖。 我们的老师刚开始做饭时,不是做多了,就是做少了,或者红豆稀饭煮得时间太短,豆子还不够烂,做饭菜的功底还不够扎实。我想这正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从传统意义上说,厨房是女人的天地,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即使到了现代,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了,但作为母亲、妻子或女儿,如果连饭菜都不会做,只能说明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回想我在接受华德福教育的第一年里,老师很少教我们教育理论、流派、历史发展或儿童心理学,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怎样做事情,如做木工、种地、做饭菜、做针线活、编织、照顾植物等,我当时觉得奇怪,这么平凡的日常琐事,还需要学习吗?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现在,我理解了,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人,他必须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完成一件事情的毅力。 幼儿园里只剩下三个孩子了,我们的处境为什么这么艰难?我们知道自身有许多欠缺,我们唯一的优势在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并且不放弃希望。 令我们振奋的是,一位住在幼儿园附近的马老师,愿意到我们园来做义工,帮我们做饭菜。她做过几十年的幼儿园老师,既有经验,又有爱心。一位从未见过面的朋友捐给我们800元人民币。郁宁远给我发来电子邮件:“万事开头难,我相信会越来越好。我们还在校报上刊登了卡洛琳将去中国帮助华德福幼儿园的消息,并请大家募捐钱物。我在教师会上及班级里也做了介绍。” 周五,当我们因翔翔的离开而情绪低落时,一位志愿者来帮忙,他曾在成都华德福幼儿园工作过半年。他的活力和耐心,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我们坚信会得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005年10月29日 思念 (2005年10月31日~11月4日) 我们的期待落空了。10月31日有对双胞胎的妈妈表示要把孩子送到我们园,第二天早上我特意多买了菜,还买了一个大柚子,结果她改变主意了。11月份不仅没有增加一个新入园的孩子,还走了一个。 不知道翔翔是否还会想念我们?她的离去不仅仅使我们的孩子人数降到只有三人,还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尤其是李玲老师,当她第一次说“我真想去翔翔的幼儿园看看,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以为她是想知道那个幼儿园究竟好在哪里,把翔翔吸引走了。当李玲老师第二次又提到想去翔翔的幼儿园看看时,我才明白她太想念翔翔了,她太想知道翔翔在新的幼儿园过得好不好。 乐乐几次哭着问翔翔呢,她怎么不来幼儿园?李玲老师说她妈妈带她去很远的地方办事了,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望着沙坑里玩耍的孩子中少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李玲老师十分难过,她说:“我原想,当幼儿园的老师,就要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的爱给予孩子,把别人的孩子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现在我发现也许不能这么做,孩子们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园的,到那时,心里割舍不下怎么办?” 上周,我们面临妈妈做老师带来的两难处境。但这周一,李玲老师就重新调整了自己,遇到乐乐把别的孩子弄哭的情况,她一再坚持让乐乐道歉。很快,孩子们的哭声减少了,孩子之间的玩耍更加开心。其实,李玲老师曾经坚持让乐乐道歉,可是家长认为如果勉强孩子道歉,不会有效果,反而会加深孩子之间的不友好。家长的意见似乎也有道理,于是当乐乐不肯道歉时,李老师说他几句就算了。现在看来,即使孩子是勉强或被迫说声“对不起”,也比什么也不说要好。由于缺乏经验,有时觉得不同的说法都蛮有道理,只有实践后才能找到最佳的方式。一个孩子欺负了别的孩子,无论有意或无意,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老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态度,坚持让做错事情的孩子道歉,或让他感觉到这么做是不被允许的。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在1965年做过一项实验,他让幼儿看成人攻击不倒翁的电视短片。短片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是成人攻击不倒翁后,得到奖赏;第二个是成人受到训斥、惩罚;第三个是既没有奖赏,也没有批评、责骂。幼儿分为三组,每组看一个版本,然后将三组幼儿放在与电视短片很相似的房间里,里面有许多不倒翁。结果发现,观看第一和第三个版本的幼儿,都模仿了短片中成年人的攻击行为,而观看第二个版本的幼儿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这说明幼儿能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老师对有攻击行为的孩子进行制止,同时也给别的孩子施加了正确的影响。如果老师不管不问或轻描淡写,只能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使整个班级难以管理。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是针对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本人。比如一个孩子把鞋子放在餐桌上,老师就要严肃地告诉他:“鞋子应该放到哪里?不能把鞋子放在吃饭用的桌子上。”千万不能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懂事,谁像你这样把鞋子放到餐桌上?”小孩子不知道社会行为的规范,需要成人帮助他去建立。小孩子做事通常不会有任何恶意或不良企图,他只是在试探、满足好奇心。成人制止他的某些行为,同时也是在保护他。比如,不能攀爬有危险的栏杆以免发生意外,不能随便乱扔垃圾,不能随便推人……这既是在保护环境和他人,也是在保护这个孩子。垃圾遍地不卫生又不整洁,如果可以随便推人的话,别人也会随便推他。 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要沉着、严厉、坚定。说话严厉的程度要看孩子的年龄。如果是1岁多的孩子把鞋子放在餐桌上,成人的说话态度就要温和,毕竟他还太小,不懂规矩。批评过后,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他感觉到老师非常爱他。妈妈有时也会严厉地批评孩子,但孩子为什么还是依恋妈妈呢?因为,孩子知道无论他做错了什么,妈妈还是最最爱他。老师也应该这样,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老师对他的爱应一如既往。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7 , Processed in 0.0663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