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不要给孩子的心灵投放毒药-学龄前-幼儿园

2015-5-4 20:1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2006年1月7日   爬来爬去   (2006年1月9日~13日)   我曾在工作回顾(9)中提到,给予孩子的选择不能过多,但阐述得不够透彻和完整。在Beyond the Rainbow Bridge(Barbara J.Patterson and Pamela Bradley著) ...

  2006年1月7日

  爬来爬去

  (2006年1月9日~13日)

  我曾在工作回顾(9)中提到,给予孩子的选择不能过多,但阐述得不够透彻和完整。在Beyond the Rainbow Bridge(Barbara J.Patterson and Pamela Bradley著)这本专门讨论7岁前孩子教育的书中,我高兴地发现有这么一章,翻译如下:

  我们和孩子的交流要一清二楚。如果我们以提问的方式要求他们,就造成了混乱。“把你的衣服挂起来怎么样?”或者,“现在,你能把衣服穿上吗?”或者,“你愿意把鞋子穿上吗?”这种说话的方式暗示,他们可以选择服从我们的要求或不服从。当我的儿子大约6岁的时候,我体验到这种不明确的说话方式的后果。一天我对他说:“难道你不愿意打扫你的房间吗?”他变得非常烦躁:“如果我说不,你会对我生气。”

  许多年前,在学校放假的时候,我听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含糊问话。一位妈妈对两岁的小女儿说:“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没有回答,妈妈再说一遍,“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仍然没有回答。父亲询问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了爸爸。爸爸接着问:“你想在这里吃饭呢,还是回家吃饭?”小女孩开始哭泣。妈妈说:“她累了。我们回家吧!”很明显,要求孩子为全家做出决定,使她感到负担太重。

  同样,当我们问小孩子想吃什么,他们的感受就像我们走进一家餐馆,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做出决定可以让人变得不堪忍受,甚至对于成人也是一样。当我的孩子渐渐长大,外出时,我们习惯把车停在霍华德餐馆门口。孩子们通常要吃冰淇淋,尤其天热的时候。我问他们想要哪种口味的。餐馆的广告上写着有28种不同的冰淇淋,每次进餐馆后,儿子保罗都要听我说28种冰淇淋的名字。那么多的选择一定把他弄晕了,最后他总是说:“我想要香草味的。”

  询问孩子想穿什么或想做什么,在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类似的感觉。我们过早地呼唤出孩子身上“我要”的个性。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的喜欢和不喜欢。当他们吃饭、穿衣、上床或和妈妈一起去商店时,“我要”变成了他们词汇的一部分。在超市,我们都亲眼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或亲身经历过:“我要”巧克力、糖果,或某种特别的零食,如包装盒里有个小玩具。

  长远来看,给予孩子的选择孕育了自我主义: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需要不太敏感。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就像给他们的心灵投放了一种毒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也许不想做生活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学校的工作、家务劳动,或花园里的杂活。我们和青少年之间的冲突,经常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没有比这种投其所好的方式更加令孩子没有安全感和不满的了。

  在面向家长的一次讲座中,Eugene Schwartz(一位有经验的华德福老师)幽默地阐述了这种窘境,从孩子早上起来的那一刻,家长就给予了数不清的选择。

  早上好,亲爱的。

  你想穿什么衣服?无袖的运动衫,短袖衣服,或长袖衣服?

  喇叭裙?粗斜纹棉布裙?或有花的裙子?

  超短裤,卡普里(capri)短裤,徒步旅行短裤,或者短裤?

  短裤和一件衬衫,好的。哪一件?

  红的、蓝的、绿的、有条纹的、格子花纹的,或格子花呢短裤?

  背心、套领的、短袖的,或长袖衬衫?

  有卡通人物的衬衫,或超人,或无花纹的?

  100%的纯棉、棉和聚酯混纺的、棉加上合成弹力纤维,或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

  让我们来吃早饭。今天你喜欢吃什么?

  橘子汁、草莓汁、葡萄汁,或芒果橘子番石榴汁?

  含有果仁或蜂蜜或红糖或有机水果的格兰诺拉麦片?

  掺有1%、2%豆浆的牛奶,乳酪,或低脂肪酸奶?

  普通或焦黄的英式松饼,或百吉饼?

  供选择的品种还可以罗列得更多。当观众席里的家长意识到他们自己正是如此时,爆发出来的笑声几乎淹没了Eugene的声音,他才说到一半。

  我们是怎样落入这种陷阱的?我们中的有些人,从小是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我们不会再让孩子接受这种管教。但钟摆可能又过于偏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太少的约束,太多的混乱。许多孩子正遭受缺乏限制带来的折磨。

  名目繁多的选择加在孩子身上,一种可能会使他的心理不堪重负而精神失常,另一种可能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卡洛琳认为小孩子不能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他最好生活在集体意识中。这也是为什么华德福幼儿园强调规则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周围的成人一再迁就他、溺爱他,只会使他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向外界开放、关注外面的世界。卡洛琳的话使我想到有些人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一旦满足不了,就又哭又闹,家长只得让步。长此以往,渐渐地越来越自我、自私,他们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和痛苦,他们整天想的是要得到什么,别人如何亏欠了他,而不是付出什么,如何去帮助别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菁菁最近两周变化很大。到了吃饭时间,她坐在椅子上,老师叫她洗手,她说:“我不洗手。”态度非常坚决。怎么办?我把她抱起来,带到卧室,她即使哭,我也只能这么做。在卧室,我转移她的注意力,见她不哭了,就抱她去洗手,但她仍然坚决不肯。我不能强制菁菁,于是又抱回卧室。正在发愁该怎么办时,突然看见放擦手油的小瓶子,我说:“洗完手,我给你擦这里面香香的油。”她同意了。第二次,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再次用擦手油哄她去洗手,洗完手,她竟然忘记了擦手油,自己坐在椅子上吃饭了。

  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容易顺从孩子的心愿(无论什么情况),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可能做到顺从每一个孩子的心愿。如果某个孩子不肯洗手,也许只能让他哭一会儿,想想办法,尽量和大家统一行动。

  那天我们在游乐场玩得可开心了。宝宝一个劲地喊我去坐“飞机”,要坐上他的飞机,我必须四肢着地在通道里爬来爬去。记忆中,我不记得曾经在地上爬过。当我笨拙地跟在宝宝后面爬行时,我想到不是大人带着孩子玩,而是孩子带着大人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学习华德福幼儿教育时,专门有节课讨论婴儿的爬。老师Ken说爬对婴儿的正常发育来说是件自然而然的事,而现在的英国,有些婴儿丧失了爬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站立、行走阶段,这些父母迫不及待地想让婴儿练习站立,发展的必经阶段被人为地阻止或中断,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计算、书写方面的困难。Ken认识一个8岁男孩,因淘气,小时候常被父母绑在桌椅上,现在他的学习比同龄孩子落后。Ken在幼儿园任教时,每天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在地上爬来爬去。

  60多岁的南非学生彼得告诉我,17、18世纪的英国,由于受宗教影响,认为爬是动物行为,人高于动物,不应该让婴儿在地上爬,于是人为制造障碍,如捆绑婴儿防止他在地上爬行。我很惊讶人创立出的一套理论不仅没有帮助婴幼儿健康发展,反而阻碍、扭曲了育儿最基本的常识。母亲的天性和祖传的经验有其合理的一面,人为制造出的理论反而损坏了母亲的育儿本能。同样道理,彼得认为让幼儿提前认字、写字、算术,易把孩子引入一个狭窄的智力领域,幼儿需要时间去发展他的幻想和想象,如果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过早用读、写、算去压制,将来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

  东西方育儿另一个不同是,中国人让孩子与父母或老人睡在一张床上,西方人甚至从婴儿开始就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间,中国农村妇女常背着孩子去劳动,孩子从小与母亲的肌肤接触比西方人多得多。不过现在也在改变,心慧说台湾不少家庭,幼儿有自己的房间,有的父母为看到孩子的动静,在孩子的房间装上监视器,一旦发现异常赶快过去。心慧有一对夫妻朋友,他们5岁的孩子从婴儿期就有自己的房间,至今成长很健康,看不出任何因过早与父母分开导致的异常。一位日本同学却不同意,孩子才5岁,即使有异常,可能出现在10岁或十几、二十几岁,现在下结论太早。

  婴幼儿与父母或祖父母分开房间睡觉,究竟是好是坏,很难说,长大后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完全归罪于过早地拥有自己的房间。但有一点,我确信无疑,婴幼儿需要父母的肌肤接触,需要感受到被拥抱被爱,需要听到父母的声音(不是吵架声),需要闻到父母的气味,总之他们需要人的温暖。西方一些人反倒正在学习中国传统的育儿经验,让婴儿睡在母亲旁边。斯坦纳认为,婴幼儿期,孩子是用感觉器官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母亲的拥抱是婴儿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婴儿用整个身心感受母爱的温暖。

  周三我从家里拿了一个抽屉做的小拉车,是邻居王荣亭伯伯送给我们园的,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一个孩子坐在车里,两个孩子拉绳。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等待,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坐小车。起先,我们拿某个玩具到户外,几个孩子抢,没有抢到的孩子就生气、不高兴。于是,我们索性把玩具收起来,谁都不能玩。后来想想,永远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的玩具,唯一的办法是教孩子学会等待,等别人玩好了,再轮到自己,这也是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

  宝宝两岁时,就学会使用筷子,到了我们幼儿园,别的孩子见到他用筷子,也吵着要筷子,可是又不会用,弄得饭菜到处都是。于是,我们也不让宝宝用筷子了。这周,我想用筷子是件好事,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巧性。我们是否可以规定3岁以上孩子可以练习使用筷子?

  冬天,孩子穿的衣服多,每次出去玩的时候,换鞋子、穿衣服、围围巾、戴帽子,不光要花十多分钟的时间,还由于鞋柜附近的拥挤,孩子推推挤挤,时常出现哭哭啼啼的现象。我想起德国老师Freya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用一首童谣来引导孩子:“先脱大衣,再脱帽子,穿上鞋子,洗洗小手,静静坐到椅子上。”于是,我和老师编了两首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童谣,外出前唱:“换上鞋子穿衣服,戴上帽子系围巾,戴上你的小手套,大家都来拉绳子。”回来进大门时唱:“松开绳子上楼梯,一个跟着一个走,脱下手套解围巾,摘下帽子脱衣服,再把鞋子换一换。”

  孩子换鞋子的拥挤,原因之一是他们任意摆放鞋子,每次找起来费时间,如果每个人的鞋子固定一个位置,找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于是,我们给每个孩子的鞋子画了一个“家”。

  节日不仅仅是过节的那一天,还包括事先的大量准备,尤其是在晨圈时间里唱有关节日的歌。李玲老师从元旦以后,就一直带着孩子们唱: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喝了喝了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虽然这首童谣有些长,但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们1月23日开始放三周的寒假,2月13日开园。不可能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春节了,但通过这首童谣,可以把中国人传统的过年方式带给家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7 , Processed in 0.04901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