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中明确指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是维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径。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起生活的同龄群体是培育幼儿健康心理的良好土壤。在日常的教学、游戏活动中,许多教师已注意到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学习。但因班级人数多,有些操作、表演活动只能通过选代表的方式来完成。为了节省时间,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指定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代表。这样做无形中扼杀了其他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忽略了他们民主、公正、平等、协商等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束缚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容易导致他们在活动中产生受挫感、麻木感、失落感、嫉妒感等不健康心理。 那么,按照幼儿自己的心愿,他们会怎样选代表呢?笔者设置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合作场景,探析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参与协商的心态,从中寻找指导幼儿合作的有效策略,力图为今后更加和谐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合作背景 初春是播种的最佳时机,我们在大班适时地开展了集体种植活动。由于班额较多、活动室较小,所以决定每桌五个小朋友共同种植一盆丝瓜。在运土、松土、选种、挖洞、盖土等一系列分工合作活动后,我请每桌自行设计标志,通过协商选出一名代表在标签纸上画出来,贴在花盆上,便于以后观察记录。 协商实录 第一桌:“代表选出来了吗?”“我!”“我!”……所有的小手都举了起来。“你们自己选出一个代表来吧?”我没有在此多作停留。 第二桌:“老师,我们选王凡,他画画最好。”三个小朋友同时指着满脸笑容的王凡。只是调皮的丁晨叫嚷着:“老师,我也想画标签。”“丁晨也想画,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孩子。“可以比赛猜谜语。”一个孩子出主意。可王凡不同意:“我也选自己,我画画比丁晨好!”僵持了很久,还是丁晨退了下来,因为有同伴对他说:“你画得不好,我们不选你。”他撅着嘴低下了头。 第三桌:“我选黄婧,我看见她的画经常得三颗星呢。”“我选曹云,他写的数字很漂亮,我想他画画一定也很好。”这一桌讨论得很热烈。“那选谁呢?”我故作为难。“把他们的绘画本拿来比一比,就知道了。”五个圆圆的脑袋凑在一起,认真欣赏、评比这两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后,大家得出结论:“黄婧的五角星多,就由她来画标记——彩虹。” 第四桌:到这张桌子的时候我看见文文的眼睛红红的,便问她怎么了。“她要画标记,有两个小朋友不同意,她就哭了。”文文的同桌告诉我。“那你们选了谁?”“就选文文吧,她都哭了。我妈妈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一个男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余的同伴点头表示赞同。 第五桌:“我选刘颖,她画画好。”“我也选刘颖,是她带来了这个六角型的花盆,好漂亮!”只有陈杰反对。我感到好奇:“你想选谁?”“我自己!我画画也很好。”他自信地说。“你们同意选陈杰吗?”其余四人异口同声:“不!”“为什么?”大家七嘴八舌:“他常常欺负我,我不选他。”“他昨天还把我推倒了。”“我有时画得不好,他笑我。”“他老是抢我的水彩笔。”……陈杰不吱声了。“老师相信,陈杰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我用目光鼓励着这个调皮的男孩。 第六桌:这一桌我已经经过两次了,可每次都没能达成统一意见。当我再次转到这里时,只听到一个女孩子正指责对面两个同伴:“你们只顾你们自己。只有选出一个代表来,我们才能做标签呢。”原来,他们选择的对象已经锁定在平时待人友好的王凯和小羽身上。“谁同意王凯?”三只小手举起来。“谁同意小羽?”两只小手举起来了。我也觉得左右为难。“老师,应该是我画,同意我的人多。”王凯勇敢地直视着我。“小朋友,你们认为呢?”我为王凯叫好的同时再次征求幼儿的意见。“同意,就选王凯吧。”关键时刻连小羽也投了赞成票。 等到六张桌子都跑遍了,我又回到了第一桌:“你们选出来了吗?”“选出来了,是吕宁。”“怎么选的?”我好奇地问。“我们猜拳。”“老师,我们每个人都猜,败了就退下阵来。”“对,最后吕宁赢了。”一桌的孩子像小鸟,叽叽喳喳地向我汇报“选代表”的经过。
活动反思 做标签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较新颖的活动。标签纸上有醒目的方框,撕开后直接就能粘贴,这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刚开始选代表的时候,只听见“我!”“我!”的叫嚷声此起彼伏,小朋友们都希望选自己,而且习惯性地用渴求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老师来指定,这与平时“老师说了算”的思维定式有关。这种定式力量之大,使所有的孩子都没有领会“自己选代表”的真正内涵,仍被动地把选择权还给老师。我为这种力量震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唯老师是从,难以形成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应落在实处:细节处见真谛! 在巡回观察指导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再次明确协商的任务:选出一个代表来画标签。通过提醒,幼儿对代表的选择也有了一定的指向性:要选出绘画水平较好的同伴。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能围绕这个主题来讨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协商的心态一览无遗: 1.选绘画出色的小朋友——凸现客观公正的心态 同桌的幼儿整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们纯真而没有心机,虽然在评价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点“小主意”,但他们还是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伴。所以在同一组中,如果有在绘画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幼儿,那么选代表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如果同一组中有两个这样的“种子”选手,就要进行一番比较才能确定最后的人选。幼儿运用了比绘画成绩、猜谜语、猜拳、举手表决等多种解决策略。这些方法看似孩子气,却显示了孩子的智慧,显示了孩子心目中的公平。 2.选表现特别的小朋友——凸现善良真诚的心态 有的组里没有绘画特别出色的幼儿,大家旗鼓相当,选代表没有明显的对象,许多偶然因素就决定了“代表”的产生。选择的过程中一眼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善良而具有同情心,真诚而具有感恩心——“刘颖带花盆了”、“文文哭了”等,这些都是当选的理由。这些心态让孩子在竞争中找到了平衡,找到了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渠道。 3.选自己——凸现自信好胜的心态 选自己的小朋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调皮、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人际关系比较差的孩子。他们知道在选代表的时候,同伴很少能想到他们。可好动、好奇、好表现的个性让他们不甘静坐,勇敢地参与竞争,失败了也能较为平静地接受,如丁晨和陈杰;一种是比较了解自己,充满自信,为了达到目标勇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如王凯和王凡。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最大的收获是感动。孩子是积极乐观的:不管是怎样的选择,他们都在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辩论,勇敢地竞争,思想和观点在协商的过程中不停交锋,从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维冲突和自我反思;孩子是纯真聪慧的:他们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乎没有雷同,他们跟着自己的感觉,顺着自己的性情,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代表”。多种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显示出幼儿解决问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儿童真是我们的老师。
指导策略 学前期的孩子还很幼小,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控制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还带有明显的冲动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缺乏理智地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相互协商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总结和提升。否则,协商的过程又会成为另一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误区。 一、鼓励幼儿坦然面对竞争,保持平常心 可以将案例“文文哭了”改编成故事,引发幼儿思考:文文为什么要哭?有一个小朋友不同意,她可以怎么去说服他?如果没有当选代表,文文应该怎么想、怎么去做?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让孩子与“失败”面对面,探索人在失败后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化对“失败”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失败是学习、生活过程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人人都会遇到,我们不必害怕。还可以让心态好的幼儿现身说法,知道成全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促使幼儿逐渐养成用平和的心态接受失败的思维习惯。 二、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本领,激发上进心 以“为什么不选丁晨”为例展开讨论:小朋友在选代表的时候,用什么做评选标准?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只有自己学好本领,才能参与竞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发扬光大自己的优点,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使幼儿较为独立、客观、多面和深入地进行自我评价,努力完善自己。 三、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 “选代表”是潜在的能力竞争,看绘画作品、猜谜语、与同伴辩论……协商的过程也是幼儿之间同场“竞技”的过程。只有大胆展示自己出色的学习本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帮助幼儿树立“参与为荣、努力为荣”的活动意识,丰富成功体验,建立起持久的自信心。 四、鼓励幼儿主动学会交往,培育友爱心 幼儿思维直观,模仿力强,运用典型教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将案例五改编成情境表演《我选我》,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与同伴友好的王凯、不友好的陈杰在协商时的不同表现。从典型人物中剖析出:只有用友爱、谦让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学会彼此沟通、互助、分享,才能得到同伴的欣赏、理解和尊重。当获得同伴的接纳和承认,构成一种内心需求的时候,孩子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7 , Processed in 0.06211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