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院子里的白兰树上有个鸟窝——这是大一班孩子们在早餐后的惊喜发现:鸟窝里有三只小鸟,身上湿湿的,眼睛都没开。这一重大发现成了孩子们一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不论吃饭、活动还是午睡前,都在谈论小鸟,都想去看看小鸟,对鸟窝里的小鸟充满了好奇心。于是,在老师的倡议下,一个以“鸟窝里的小鸟”为主题的活动展开了。 活动一:刚孵出来的小鸟是怎样的? 孩子们观察后发现,刚出生的小鸟全身湿湿的,眼睛还没能睁开,不会飞,要爸爸妈妈去找虫子回来喂它们,小鸟虽然看不见,但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就马上扬起头,伸长脖子,张大嘴巴等着爸爸妈妈把虫子 喂到它的嘴里,有趣极了。 活动二:鸟窝里的小鸟是什么鸟? 孩子们很想知道小鸟的“名字”,可小鸟的羽毛还没长出来,老师和孩子们就想到了从小鸟妈妈身上找答案,观察鸟妈妈的羽毛,回去找图书资料,经过对比,知道这三只小鸟的“名字”叫金丝鸟。 活动三:小鸟每天的变化。 孩子们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关注着小鸟的变化,他们发现,第一天小鸟的身体是湿湿的,眼睛没开;第二天小鸟的身体干了,能看到细细的羽毛;第三天它们身体长出一片片绿绿的羽毛,眼睛有点张开;第四天它们全身长满了绿色的羽毛;第五天一大早,孩子们发现窝里的小鸟不见了,大家都猜说小鸟跟着妈妈飞走了。 活动四:画小鸟。 孩子们坐在窗前看着鸟窝写生,把鸟妈妈喂小鸟的情景画下来。图画里的小鸟伸长脖子、张大嘴巴在吃虫,栩栩如生,可爱极了。 活动五:捕捉精彩镜头。 老师用数码相机拍下珍贵镜头作资料,把鸟窝、小鸟吃虫和小鸟每天的变化拍下来让小朋友欣赏。 评析:孩子们一个偶然的发现,在老师的充分关注下获得延伸,这一系列活动在为孩子们带来无尽乐趣的同时,也带给教育者有关“什么是课程”的反思。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许许多多不经意的发现中表现出来的,孩子们敏锐的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全部的感知觉,时刻关注着大自然、关注着身边的人和事,搜索着有趣的事物;由于对世界的敏感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幼儿经常听见成人“听不到”的声音,看见成人“看不到“的色彩,感觉到成人“没有感觉”的情绪;同时,幼儿以其独特的形式向成人传递他要探索世界的信息:拆掉小汽车是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它跑、让它停,给年轻的老师送一水杯蚯蚓只为他们太喜欢这小动物、以为老师一样认同它的可爱,画一幅充满黑颜色的春天的画是因为“非典”肆虐的春天带给我们痛苦与恐惧的体验。 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调动幼儿所有的感知觉,让孩子们充分地认识世界,而教育活动所依赖的课程,在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世界本身,更多的是来源于幼儿的感知觉,来源于幼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教师建构课程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观察孩子、读懂孩子,在孩子的兴趣中寻找课程的生长点,教师只有做幼儿的有心人,时刻关注幼儿的发现、幼儿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并巧妙地延伸它们,才能真正地让幼儿快乐地享受幼儿园生活的每一天,并在这种快乐中获得发展。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7 , Processed in 0.05587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