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仲夏夜之梦》封面 点击看画册
仲夏夜之梦<?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这是一场离奇而愉快的“梦”。它围绕精灵的“恶作剧”展开,一波三折而又诙谐幽默。 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正文(节选) 文/玛丽·兰姆 图/杜尚·卡洛伊 译写/萧 乾 雅典城有一条法律:父亲高兴把女儿嫁给谁,就有权力强迫她嫁给谁。要是女儿不肯嫁给她父亲选中的男人,父亲就可以要求判她死罪,或要求她终身当尼姑。可是做父亲的通常不愿意伤害自己的女儿,所以,尽管年轻姑娘们有时不太听话,这条法律却几乎没有施行过。父母只不过时常用这条可怕的法律吓吓她们罢了。 可是有一回,一个名叫伊吉斯的老人真的跑到雅典公爵忒修斯面前来控诉:他的女儿赫米娅,不肯听他吩咐嫁给雅典贵族狄米特律斯,因为她已经爱上了另外一个年轻人拉山德。伊吉斯请求忒修斯依照这条法律将他的女儿处死。 赫米娅替自己辩解说,她违背父亲的旨意,是因为狄米特律斯曾经向她的好友海丽娜示爱,并且海丽娜也疯狂地爱着狄米特律斯,但是狄米特律斯却辜负了海丽娜。她说就算被处死,她的灵魂也绝对不能接受强迫的婚配,去嫁给一个她信不过的男人。 真爱的道路从来没有平坦过。忒修斯虽然伟大而又仁慈,却没有权力改变国家的法律。因此,他只能给赫米娅四天的时间考虑,要是四天以后她仍然不肯嫁给狄米特律斯,就得受重罚。 赫米娅从公爵那儿离开以后,就去找她的情人拉山德,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他。 拉山德想起他有个姑妈住在离雅典不远的地方,如果能逃到那里,那条残酷的法律就拿他们没办法了。他建议赫米娅当天晚上从家里逃出来,跟他一起到他姑妈家去,在那里结婚。 “我在城外的森林等你,”拉山德说,“就是五月里,我遇见你跟海丽娜一起散步的那个可爱的森林。” 赫米娅兴高采烈地同意了。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好友海丽娜。虽然泄露朋友的秘密对自己并没有好处,海丽娜却还是把这件事说给了狄米特律斯听。狄米特律斯马上赶到森林里追踪赫米娅,海丽娜只好无趣地跟着不忠实的爱人追到森林去。 拉山德跟赫米娅约定见面的森林,是小仙人时常出没的地方。仙王奥布朗和仙后提泰妮娅带着他们所有的小随从,在这个森林里举行晚宴。 这时候,仙王和仙后正闹得不可开交。因为仙后不肯把她偷偷换来的小男孩送给仙王——这个小男孩的母亲是仙后的信徒,她死的时候,仙后把孩子从奶妈那儿偷换来,决定自己抚养他长大。为了这件事,两人一见面就吵架,谁都不肯退让。 赫米娅跟拉山德在森林中相会的晚上,仙后提泰妮娅正带着几个宫女在散步,遇见了奥布朗和他的臣子。 “真不巧又在月光下面碰见了你,骄傲的提泰妮娅!”仙王说。 仙后回答说:“怎么,好妒忌的奥布朗,是你吗?仙子们,快快走开吧,我已经发誓不跟他在一起啦!” “等一等,可恶的仙女,”奥布朗说,“难道我不是你丈夫吗?为什么你可以顶撞我呢?把你偷偷换来的小男孩给我做小仆人吧。” “你死了这条心吧,”王后说,“用你整个仙国也买不到这个孩子。走吧,仙子们,再待下去他又要挑起争端。” 仙后走了,仙王奥布朗生气地说:“为了报复这个侮辱,在天亮以前,我非给你点苦头吃不可。”于是,奥布朗把他最宠信的大臣迫克叫来。…… “迫克,到这儿来,”奥布朗对这个快乐的仙人说,“去替我采一朵‘爱懒花’。把那小紫花的汁液滴在睡着的人的眼皮上,当他们醒来时,就会爱上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在提泰妮娅睡着的时候,我要把这种花汁滴到她眼皮上。等她一睁开眼睛,不管看见的是狮子、熊,还是顽皮的猴子,或是手忙脚乱的猩猩,她都会爱上它。” 迫克打心坎里喜欢恶作剧,对主人的吩咐感到非常有兴趣。 仙王在等迫克找花回来的当口,看见狄米特律斯和海丽娜走进森林里来。狄米特律斯正责怪海丽娜不该跟着他,他说他一点也不爱海丽娜。海丽娜温柔地劝他,拼命地追他,像一只小狗一样摇尾乞怜。 仙王深深同情海丽娜。等迫克带着小紫花回来,奥布朗就对他的宠臣说:“森林里有个可爱的雅典姑娘,她爱上了一个傲慢的小伙子。如果你看见那个小伙子睡着了,就滴一些爱汁在他眼睛里,那么他一觉醒来一眼看见受他轻视的姑娘,就会再爱上她。那个小伙子穿着雅典式长袍,你可要小心地做这件事。” …… 本书绘者简介 杜尚·卡洛伊 杜尚·卡洛伊(Dušan Kállay,斯洛伐克,1948~ ),现任教于维也纳大学美术系。他一生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际安徒生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插画家大奖、金苹果奖”等,并荣膺“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年度最佳插画家”称号。杜尚·卡洛伊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色彩非凡地把握及运用。在《仲夏夜之梦》中,这位“色彩的魔术师”充分展现其高超技巧,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中世界。 获奖纪录: ² 国际安徒生大奖 ² 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插画家大奖及金苹果奖 ² 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UNICEF)年度最佳插画家 ² 巴塞罗那国际插画双年展特别奖 ² 捷克绘画金牌奖 ² 挪威诺斯克(NORSK)绘画双年展大奖 ² 奥地利儿童与青少年读物插画荣誉大奖
图为:《错误的喜剧》封面 点击看画册
错误的喜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两对自幼失散的孪生兄弟,机缘巧合来到同一座城市,彼此却不知道对方近在咫尺。他们不断地被周围人错认,无奈地陷入一场又一场误会。好在最后弟兄相认,合家团圆,令人开怀。 这就是发生在大小安提福勒斯和大小德洛米奥身上的故事——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 正文(节选) 文/玛丽·兰姆 图/阿莉西亚·卡尼亚斯·科塔萨尔 译写/萧 乾 以弗所与叙拉古两国不和,于是以弗所就订下一条残酷的法律,规定:如果叙拉古的商人在以弗所城被发现,除非他能交出一千马克的赎金,不然就得被处死。 有一个叙拉古的老商人伊勤,在以弗所的街上让人发现了,就被带到公爵面前,公爵问他:“你是交罚款,还是接受死刑?” 伊勤交不出罚款,公爵在判他死刑以前,要他先讲讲自己的身世,并且要他解释,为什么明明知道叙拉古的商人进了以弗所城要受死刑,他还来冒险。 伊勤说他并不怕死,因为他已经对生活很厌倦了。可是要他讲不幸的一生,却比什么都痛苦。 隔了一会儿,他还是开口说了:“我在叙拉古出生,从小就学会做买卖。我娶了个老婆,我们过得很快活。后来我有事必须到厄匹达姆纽姆去,到了那里,因为生意的关系待了半年。后来我发现还得再留一段时间,就叫我的妻子前去与我同住。 “她刚到不久,就生下一对双胞胎,两个男孩子长得一模一样,完全分不出来。 “我的妻子正在生产的时候,她住的旅馆里有个穷女人也生了一对孪生子,长得也一模一样。他们的父母穷得养不起小孩,于是我就把那两个男孩子买下来,养大了好伺候我的两个儿子。 “可是我的妻子天天盼着回家,最后我也只好同意了。我们在一个不吉利的时辰上了船,船刚开出厄匹达姆纽姆,海上就掀起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眼看大船没救了,全都挤到一条小船上去逃命,却把我们丢在随时会沉没的大船上。 “我和妻子一心替两个孩子的安全着想。我把我较小的儿子绑在一根小桅杆上,在另一端,绑上那两个孪生小仆人中间较小的一个。同时,我教我的妻子把另外两个大点的孩子也照样绑好。 “这样,她看着两个较大的孩子,我看着较小的两个。我们又把自己和各人看着的孩子一起绑在桅杆上。要不是这个法子,我们就会淹死,因为船碰在礁石上头,撞了个粉碎。我们紧紧抓住细长的桅杆,浮在水面上。我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帮助我的妻子。过不久,破船断成两截,她和那两个孩子跟我分开了。我看到他们被科林多的渔夫救起,而我还在跟狂暴的海浪搏斗,好保全两个孩子。 “后来,我们也被一条船救起来。那些水手认得我,很殷勤地帮忙,把我们安全地送到叙拉古的岸上。可是从那不幸的日子起,我就再也没听到我妻子和孩子们的消息了。 “留在我身边的小儿子,长到十八岁的时候,问起他的妈妈和哥哥来,时常央求我让他带着仆人出去寻找他们。最后我勉强同意了,却没料到连他也走失了。 “自从我儿子离开我,已经七个年头了,我在全世界旅行,到处找他,花了整整五年的工夫。我到过希腊最远的边境,走遍了亚洲,然后又沿着海岸往回走,结果在以弗所这里上了岸。凡是有人的地方,我都不肯放过。要是我能知道我的妻儿都活着,死也不足惜。” 伊勤讲完了他不幸的遭遇。公爵很同情这个倒霉的父亲,他因为爱他那个失了踪的儿子,给自己带来那么大的灾难。公爵说,如果不是怕违背法律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放掉他。他给伊勤一天的期限,让他去找一笔钱来交罚款。 这一天的宽限,对伊勤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在以弗所一个熟人也没有,不会有人愿意借给陌生人一千马克。 伊勤以为他在以弗所没有熟人,就错了。因为这时,他的两个儿子都在以弗所城里呢! …… 本书绘者简介 阿莉西亚·卡尼亚斯·科塔萨尔 被誉为“西班牙杰出插画家”的阿莉西亚·卡尼亚斯·科塔萨尔(Alicia Cañas Cortázar,西班牙,1947~ ),毕业于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大学。她的早期作品以油画为主,现在则多为儿童书作插画,作品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入选“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插画展”、“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等。她所绘的《错误的喜剧》运镜换幕手法紧凑,人物脸部表情丰富;具有不同象征意味的装饰性图案小精灵、小动物等的安排,更显其深富幽默感的巧思。 获奖纪录: ² 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 ²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插画展 ² 西班牙杰出插画家
爱情的香气 一茗 它是如此沁人心脾,再名贵的香水,也敌不过爱情的香气。 《童话莎士比亚》,选的就是莎翁笔下几个有名的爱情故事。 关于紫色的“爱懒花”,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丘比特像往常一样拉开弓,又射出了他的爱情之箭,可是这次被射的人心中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落了空的那支箭掉在草丛里一朵小小的花上,原本乳白色的花,便因爱情的创伤而被染成了紫色,这种花后来被少女们称为“爱懒花”。它的汁液如果滴在睡着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什么生灵,都会发疯似的对它恋爱。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带给恋人们的最美的童话。“爱懒花”汁液的魔术,由此流传到了全世界。 夏至这一夜,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神奇的时刻,何况是在众多精灵出没的幽暗森林当中?那些精灵和仙子,没有想象中的纤小轻盈,反倒有些重拙,这倒也增加了不少喜剧色彩。它们不仅有法术,也会淘气,会吵嘴,爱搞恶作剧,有时还免不了粗心大意,错点鸳鸯谱。恋人、朋友、对手们迷乱的对话,站在枝头的猫头鹰,飞舞的蝙蝠,草叶上的露珠,错综的森林小径……那究竟是夏夜的奇遇,还是梦中的幻象?谁知道呢?又何必去分辨呢?莎士比亚说,狂热的恋人们所理会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智所能充分了解”。 说完了夏天的故事,又来了一个《冬天的故事》。讲的是爱情中的嫉妒,以及嫉妒带来的祸患。国王拥有广袤的疆土,却只有一颗狭窄的心,没有出现伊阿古那样的魔鬼或小人,心中的魔鬼就把自己打败。对别人和对自己双重的惩罚,在十六年后最终得以和解。然而曾经仪态万方的王后,此时此刻,红唇已经失色,娇颜已然憔悴。她与其说是一个女人,不如说是一位母亲了。而她的女儿与相恋的王子,正有无限的青春,无限的恩爱,他们甜蜜相拥,当年的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冬天的故事,究竟是一个轮回呢,还是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威尼斯商人》的借债也是因爱情而起。此一时彼一时的歌哭,指天划地的起誓,失而复得的戒指……抛开割肉不割肉的桥段,看看本剧中莎翁对爱情的态度,可以看到戏谑与调侃,洞达与宽容…… 《哈姆雷特》里,王子的情书这样写道:“你可以怀疑真理变成谎言,但永远不要怀疑我的感情;只要这个身体属于哈姆雷特,它便永远属于你。”深情的话语,让奥菲利娅沉浸在爱情的柔光里。可是哈姆雷特终究为了复仇“大事”,搁置了爱情“小事”,还误杀了她的父亲。单纯的姑娘发了疯,坠落河中,漂在水上,终与睡莲花——她的爱情象征为伴。 《哈姆雷特》里另外有一个问题:新国王究竟是为了权势,还是为了爱情,才害死了老国王呢?这很少有人注意,好象潜意识里认为不值得注意。除了国王和王后本人,似乎所有人都诅咒他们的爱情,认为它罪恶、邪恶,其中哈姆雷特对他母亲的指责最为尖锐。插图里,新婚的国王,着猩红的披风,边上的装饰竟是一条蛇!仿佛在说,如果把他们的爱情也比作花,那该是罂粟,浓艳,蛊惑,有毒。
它使我感受着无上的兴趣,无形之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后来我虽然也读过《暴风雨》、《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氏原作,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所读的那种童话式的译述更来得亲切了。(郭沫若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众说纷纭“童话莎士比亚” 今年夏秋之季,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全六册精装版“童话莎士比亚”,由兰姆姐弟著,知名翻译家萧乾译写。首批图书在上海书市一亮相,就受到了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大家无疑都被这套书的内容和装帧吸引了。 说起“童话莎士比亚”,少年儿童出版社过去也推出过平装版,因那时国内图画书市场未兴,该系列只在小范围流通。短短几年工夫,由一批优秀图画书领航,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认同并喜欢上了图画书。不仅孩子爱读,成人也兴趣陡增。于是,新版“童话莎士比亚”(包括《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错误的喜剧》,《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就在这样的气氛中闪亮登场了。 当经典遇到经典 谈起这套“童话莎士比亚”的出版,其在酝酿时就得到了多方关注,尤其得到了梅子涵教授的鼎力支持。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梅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他坚信,将好的书带给孩子,把好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是为他们营造快乐、丰富的童年生活的关键,同时,做这样一件事,也能让大人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对于“童话莎士比亚”的问世,梅教授感到由衷欣喜。他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大家都应该阅读或了解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让孩子接触莎士比亚,当然,选用怎样的文本值得考虑。对于青少年而言,有能力的可以选择读原著,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故事性,甚至童话性;不过,大多数孩子还是选读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更为理想。这个文本就是为儿童编写的,已经流传了200年,非常经典。另外,萧乾对兰姆原作的翻译也相当出色,语言流畅、朴实无华,很适合孩子。 梅教授同时指出,给儿童阅读的书,除了要有好的文本、好的译笔,最好还能有绝佳的插图。他对“童话莎士比亚”系列的插画大加赞扬,并说文学名著的儿童版只要配上精致的图,儿童版的童话气息就会愈加散发,孩子们的喜欢也会成倍增添;杰出的画家把另一种丰富给了读者,让有限的想像得以在图的神情和颜色里往更远处行进,往更大处和深里发散。 “童话莎士比亚”不仅在文本上选择了最优的,插画上同样是名家云集。可以说,这套书是几次经典创作叠加的成果! 好图人人爱 不仅专家对这套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凡购买过“童话莎士比亚”的家长也都对这套书做出了好评,尤其对那些由各国获奖插画家绘制的美图赞不绝口。很多年轻父母最初只是为孩子购买了整套书,结果连他们也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它。 在一个颇有人气的家庭教育网站,妈妈们就这套童书展开了专题讨论。不少家长坦言,是书中精美的插画打动了她们。尽管面对市场上各类少儿版莎士比亚,她们有很多选择,但“童话莎士比亚”的插画却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大师们为这些故事绘制的精彩插画让整套书变得“非常诱人”。 一位署名BOBO妈咪的网友留言:“买肯定没错的,书制作得非常好,缓缓翻开,仿佛置身于华丽的大剧场。”而这也正是出版社将这套“压箱底好书”重新设计包装后,再次推向市场的初衷——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手捧舞台、快乐阅读的感动。 小朋友的反应似乎也很热烈。“我家闺女马上5岁5个月了,我不知道她喜欢的是图画还是故事,总之就是喜欢。”“我儿子6岁,最近一次书展活动买的诸多书中,他最不感冒的就是这套了。” 不过,也有些家长反映,高贵、精致的“童话莎士比亚”虽令自己爱不释手,却没能引起小宝贝的热情,大概还是文本有深度吧。 一位母亲干脆直言不讳地说:“这套书10岁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去读。莎士比亚的故事,我看至少要初中以上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吧。我自己是初中才开始阅读的,但真正阅读,是这一两年的事。倒是这套书的图画,可供反复品味。如果自己热爱,不妨藏一套。我还真有点想买一套精装的,可家有的老版平装本质量已经很不错了。” 显然,不少家长对多大的孩子才应该读莎翁各持己见,但他们也毫不掩饰对这套书的钟情。其实,这也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给6岁以上孩子的大礼 针对家长们的困惑,幼教专业人士给出了相关建议。 学前教育硕士管小姐认为,家长在面对“童话莎士比亚”这类高端图画书时,应该大致区分读者的年龄层次。著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周兢教授说过,儿童图书(特指插画书和图画书)有三种语言——美术语言、文学语言和认知语言。好的儿童书,应在这三方面都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这点看,“童话莎士比亚”比较适合5~6岁以上儿童阅读;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这套书在故事情节等方面显得有些复杂,大年龄儿童感到有趣或奥妙的地方,小小孩很可能会被搞懵。 不过,她觉得这些都不妨碍好书的收藏。等孩子念了小学,或者在那些较注重儿童阅读培养的家庭,让适龄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早接触优秀的名著改写版,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并能激励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哪怕这要等到很久以后。 其实,已有不少父母意识到这点。一位家长表示:“图画书也不都是给小小孩看的。类似‘童话莎士比亚’,可以等孩子的语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他。当他的理解力够了,看了有美丽插图的改写版,也会有兴趣去看原文。这就好比投给孩子的文学香饵一样。” (任文) 相关链接 莎士比亚与兰姆 声名赫赫的莎士比亚,生前从未出版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直到他逝世后第7年——1623年,老朋友约翰•海明和亨利•康德尔才将他的戏剧辑集出版。然而,这位大师的天才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在文人圈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直遭到轻视。 差不多过了两个世纪,一位东印度公司的小职员,和他的胞姐,出于对莎士比亚的无限热爱,尝试改写了20部莎翁戏剧,其中包括《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暴风雨》等名作。他俩用简洁隽永的语言讲述戏里的故事,令小孩子也能轻松地阅读。 这位小职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利亚随笔》的作者,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除了那本影响深远的散文集,兰姆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恐怕就属和姐姐玛丽一起编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了。 毫无疑问,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正是这对姐弟的努力,让精深的莎翁戏剧与大众亲密接触,并释放出熠熠光芒。 1807年,该故事集首卷问世,博得好评如潮。时隔200年,它仍是公认的最佳少儿读物之一。有多少人是通过兰姆姐弟的故事才认识莎士比亚的! 100多年前,“莎士比亚”初次登陆中国,凭借的是名为《澥外奇谭》和《吟边燕语》的小书。后者为林纾的译本,在知识界尤为知名。虽然两书的译者都把原作者误作莎翁本人,但现在人们知道,它们实则是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早期汉译本。后来该故事集以《莎氏乐府本事》的译名广为流传。这些书影响了包括郭沫若、朱生豪等在内的一大批文人。上世纪50年代,萧乾重译了兰姆姐弟的老故事,定名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该译本受到几代人的追捧,至今仍被视为典范。 (任文)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马淑艳 有两件事很容易费力不讨好:一是改编名著,二是给名著配插图。 凭着热爱和才情,《童话莎士比亚》却居然把这两件事都做得漂亮,做得熠熠生辉。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十分钟爱莎士比亚的戏剧,深深折服于他的伟大才智。对莎剧颇有研究的兰姆,不相信剧本中恢宏的想象力、深沉的诗意、多重的内涵,可以被涂脂抹粉在舞台上念台词的戏剧演员所把握。他痛心地发现,如果仅凭看戏,人们只能得到一个被误读的莎士比亚。 1807年,查尔斯•兰姆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合作改写莎剧。他们挑选了莎士比亚最脍炙人口的20个经典戏剧,将它们改编为故事。 这本莎剧故事集一经问世便受到极大的欢迎,多次再版。它忠实于原作,文笔清通晓畅,读来一气呵成,成为文学史上罕见的和原著一样得到高度评价的改写本。 200年过去了,兰姆姐弟的改编本依然常青不老,保持着经典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贵地保持了原作的复杂性。莎士比亚的剧本不是童话。莎士比亚讲的是纷纭世事,冷暖人生。把剧本变成故事,改编给年少的读者看,为了适应他们的生活经验,势必要把原先繁杂的剧情加以精心剪裁、概括,但兰姆姐弟没有因此把作品简单化、幼稚化。很多低劣的改写本往往一味回避、遮蔽真实的现实,把生活粉饰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以致把绿意盎然的故事简化成了僵死的枯枝,还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这样既低估了年少读者的智商,也损毁了原作者的声名。 兰姆姐弟的改编本,则充分尊重儿童的智力,没有粗暴地一味做减法。对与错,善与恶没有被处理成简单的、决绝的、黑白分明的对立,而仍旧是参差对照的葱绿配桃红。莎士比亚特有的风格印记,依然可辨。 《冬天的故事》里,王后赫米温妮享受着无比的宠爱,无上的尊荣,然而丈夫突如其来的一个念头,就把她的幸福全部葬送了。十六年后,国王看着她的“雕像”说:“赫米温妮脸上没有那么多的皱纹,并不像这座雕像一样老啊。” 十六年的辛酸,十六年的契阔,人生有几个十六年可以浪费呢?在编写这个故事时,善感的玛丽•兰姆一定有无限的感慨吧,她保留了这些句子。谁说小孩子就一定体会不出其中的苍凉呢? 在莎士比亚的原作里,王后赫米温妮和小王子迈密勒斯有一段对话: 赫米温妮 ……请你陪我坐下来,讲一个故事给我听。 迈密勒斯 是快乐的故事呢,还是悲哀的故事? 赫米温妮 随你的意思讲个快乐点儿的吧。 迈密勒斯 冬天最好讲悲哀的故事。我有一个关于鬼怪和妖精的。 赫米温妮 讲给我们听吧,好哥儿。来,坐下来;讲吧,尽你的本事用你那些鬼怪吓我,这是你的拿手好戏哩。 仔细听听,喜欢快乐故事的原是大人,误以为小孩子会喜欢快乐故事的,也是大人,听不得悲哀故事的还是大人。儿子的鬼故事还没开讲,赫米温妮人生的鬼故事就开始了。 改编本《威尼斯商人》则开篇就写道:“巴萨尼奥只有一点点产业,又喜欢花钱,小小的家当差不多都花光了。”后面又说鲍西娅爱上他,是因为他“可贵的品德”。是什么“可贵的品德”?坦陈自己入不敷出的诚实吗?……总觉得在作者不露声色的行文中,有暗暗的讽意。而煞有介事地正话反说也正是莎士比亚和兰姆的拿手好戏。 在接受巴萨尼奥求婚时,聪明伶俐的鲍西娅很乖巧地表示,自己浅陋无知,事事需要他的指导、管教。出身高贵又富有,美貌、聪明还乖巧,为什么要如此讨好这么个男人?是女子的地位与角色决定的?是因为陷入爱情就会盲人般失明?巴萨尼奥真的那么值得帮助和爱恋吗?…… 当着面夸妻子千好万好花好桃好,离开妻子的眼(实际妻子就在现场)则赌咒说只要能挽救朋友的命,妻子死了也无所谓;信誓旦旦要终生佩戴的戒指,稀里糊涂就送了人,失而复得后,又快活地对妻子起誓:“我发誓,一生不怕别的事,/怕只怕,丢了你的戒指。” …… 透过这些留存的蛛丝马迹,哑然失笑的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没有童话。不过,对人性的弱点,世事的善变无常,《威尼斯商人》中的莎士比亚和他的主人公常常报以宽容的一笑,幸福时得过且过,烦忧不系心上。 在改写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改写者对原著的理解。插图也一样。这套《童话莎士比亚》的插图作者都是在国际上拿过不少大奖的画家,他们的插图再现了他们对莎剧的理解,透露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带着几种镜片专注地查看金币时,一只黑猫站在他肩后;密室里有形形色色的偶人和面具;设立借款契约时候,夏洛克头顶上叠立着三只黑猫,瞪着惊恐的眼睛;有一只猫头、蛇身的怪兽,叼着一个天平;又有一个龇牙咧嘴、面孔诡异的狮子天平……似真似幻,透露出紧张、诡异的气氛。 结尾处还有一只长喙怪兽,戴着礼帽,衔着面具,脚踩圆环,再一看,原来是两枚戒指(就是鲍西娅给巴萨尼奥的戒指罢?)…… 又如《哈姆雷特》中,辽阔的广场上,黑色披风席卷而过,那是装疯的哈姆雷特;蓝幽幽的夜色下,骑着一匹马出现的老国王的鬼魂……还有《冬天的故事》里孔雀的意象,都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新的启发。 当年,兰姆在改编本的序里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 这既是自谦的话,也道出了部分真实。如果通过改编和插图,能够埋下那么一颗小小的疑问的种子,能够激起《童话莎士比亚》的小读者们长大去莎剧中探宝和解谜的愿望,那么童话面具后的莎士比亚也会眨眨眼睛笑了。
图为:水中的奥菲利娅
莎士比亚的“童话”花园 谁都知道莎士比亚。谁都承认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字工作者”。谁都觉得只要戏剧还存在一天,莎士比亚就会“时髦”一天。 可是,谁都可能质疑:莎士比亚还写“童话”? 其实,莎士比亚真的写童话,只是他不以童话的形式写童话,而是以童话的精神、童话的性格来书写。他把童话的“灵魂”放到他的戏剧中,于是,那些看过他的戏剧的人,回味起来,都嚼出了其中童话的味道。 在200年前,一对莎士比亚的“超级粉丝”,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姐姐玛丽•兰姆,终于决定给孩子们打造一座真正的莎士比亚“童话”花园。他们经过精心的改写,最终实现了这一心愿。 从此,所有的孩子,包括成人,就开始通过这些故事认识、熟悉莎士比亚。这个著名的改写文本,也毫无争议地成了世界文坛上最成功的名著改写作品。时至今日,令人惊叹的,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莎翁原著!魅力势不可挡! 人们爱极了莎士比亚,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诠释着他的作品,推陈出新。大家似乎是在齐心协力地实践当年“桂冠诗人”本•琼生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这其中,插画家们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神奇想像和妙笔生花给莎士比亚的老故事不断注入活力,使之永葆青春。 每每,当“光彩照人”的莎翁优雅而又不拘形迹地走到人们中间时,大家总不禁击节赞叹。因此,毫无疑问,当你捧起一整套“童话莎士比亚”时,一定也会同样地发出感慨。莎士比亚的戏剧神髓,兰姆姐弟的经典改写,包括“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得主在内的大师们的精美插画,再加上著名翻译家萧乾的翻译,除了让你惊呼“太美了”外,只能让你产生迫不及待要享受那美文、美图的渴望。 这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图画书共有6个故事,分别是《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它们非但情节性强,主题也特别容易为孩子喜欢。这些作品洋溢着惩恶扬善、宽容博爱的精神,而且体裁丰富,莎翁笔下最著名的喜剧、悲剧、传奇剧都有所兼及。更重要的是,“童话莎士比亚”真正打破了传统概念中,莎士比亚作品高高在上的错觉,让伟大的莎翁走下高贵的戏剧舞台,请他坐到小凳子上,给孩子们讲他笔下的精灵、讲他笔下的王子和公主。 一本真正的好书,对于孩子,就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 因为它的内涵太丰富! 它既是一座童话的花园,也是一座上演着人生百态的舞台;既是一本教授真、善、美的德行手册,又是一本启迪艺术灵性的经典入门指南。它把最深厚的价值,蕴涵在最简洁轻盈的外形下,让所有人一步就能迈入。 (穆改改)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兰姆原序 这些故事是为年轻的读者写的,当作他们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个初阶。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曾尽可能地采用原作的语言。在为把原作编写成为前后连贯的普通故事形式而加进去的词句上,我们也曾仔细斟酌,竭力做到不至于损害原作语言的美。因此,我们曾尽量避免使用莎士比亚时代以后流行的语言。 年轻的读者将来读到这些故事所根据的原作的时候,会发现在由悲剧编写成的故事方面,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时常没有经过很大改动就在故事的叙述或是对话里出现了;然而在根据喜剧改编的故事方面,我们几乎没法把莎士比亚的语言改成叙述的文字,因此,对不习惯于戏剧形式的年轻读者来说,对话恐怕用得太多了些。如果这是个缺陷的话,这也是由于我们一心一意想让大家尽量读到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年轻的读者念到“他说”、“她说”以及一问一答的地方要是感到厌烦的话,请他们多多谅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他们略微尝尝原作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这些故事的确模糊、不完整,为了使它们念起来像散文,我们不得不把莎士比亚的许多绝妙词句改得远不能表达原作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常常破坏了莎士比亚语言的美。即使有些地方我们一字不动地采用了原作的自由体诗,这样,希望利用原作的朴素简洁叫年轻的读者以为读的是散文;然而把莎士比亚的语言从它天然的土壤和野生的充满诗意的花园里移植过来,无论怎样总要损伤不少它固有的美。 我们曾经想把这些故事写得叫年纪很小的孩子读起来也容易懂。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可是大部分故事的主题使得这个意图很难实现。把男男女女的经历用幼小的心灵所容易理解的语言写出来,可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 年轻的读者看完了,一定会认为这些故事足以丰富大家的想像,提高大家的品质,使他们抛弃一切自私的、惟利是图的念头;这些故事教给他们一切美好的、高贵的思想和行为,叫他们有礼貌、仁慈、慷慨、富同情心,这些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愿望。我们还希望年轻的读者长大了读莎士比亚原来的戏剧的时候,更会证明是这样,因为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教给人这些美德的范例。 相关链接 兰姆姐弟改写莎剧 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姐姐玛丽•兰姆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出荡气回肠的戏。 姐姐玛丽患有遗传性疯症,曾在病发时刺杀了母亲,因为父亲失业,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弟弟查尔斯当小职员的薪水来维系。兰姆姐弟的感情很好,为了照顾时病时好的姐姐,查尔斯终身未娶。在痛苦中,查尔斯•兰姆写下了大量经典散文,汇聚成《伊利亚随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领风骚。 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则是查尔斯•兰姆和玛丽•兰姆合作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把深奥而精妙的原作加以通俗化,并经受住了长达200年的时间考验,让本来没有可能接近原著的广大读者得以分享人类文学艺术的珍品,至今仍为人称道。 1807年,兰姆姐弟从莎士比亚传世的作品中选出20个最为人们熟知的故事,把它们改写成叙事体散文。其中,六个悲剧(即《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太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和《奥瑟罗》)由查尔斯•兰姆执笔,其余十四篇为玛丽•兰姆改写。 这两位改编者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了颇高的目标:要尽量把原作语言的精华,揉合到故事中去。同时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防止把莎剧庸俗化,他们在全书中尽可能使用十六七世纪的语言。在改编时,他们以莎剧中所包含的品质教育为经,以原作那晶莹如珠玉的诗句为纬。他们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在处理每则故事的时候,总是先突出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略掉次要的人物和情节,使文字简练,有条不紊。 1807年首卷改写完成,1809年1月故事集最终以两卷本的形式出版,副标题是“专为年轻人而作”,出版人是当时进步的宪章派作家威廉•高德汶。书出后,不但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大人们也竞相购阅,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这个故事集曾被译成几十种文字。200年来,众多莎士比亚学者、莎剧演员,以及喜爱莎剧的朋友,最早都是通过这部启蒙读物入门的。
图为:莎士比亚坐在小凳子上
莎士比亚坐在小凳子上 梅子涵 对孩童们来说,莎士比亚很远。 那不是坐在小凳子上可以听见的故事。 他不是格林的童话也不是安徒生。 他在华贵的剧场里,穿了讲究的衣服进去,红色的幕拉开,于是成年的人们一同悲喜交加。 那不大的一个舞台,是在讲一个阔大的普通日子里没有的故事,美妙和恶毒都是令你一阵阵惊异,长吁短叹。 红色的幕拉拢了,你已经走到了蓝的天空下,可你还在那儿汹涌澎湃,把故事里的句子当成诗继续诵响和低吟。那些走进过莎士比亚戏里,又走出来的人,谁会不认为,那一个个全是童话呢? 既然是童话,那孩子们离得很远就是可惜和遗憾。 既然是伟大的童话,那孩子们不能坐在小凳子上也照样聆听,那是伟大童话的蒙羞! 二百年前,一对英国的姐弟已经知道,不该有这可惜和蒙羞。他们把这伟大的舞台童话改写成文字故事印成书籍,让它从必须拉开了红幕才能看见,变成可以捧在手中,莎士比亚也可以坐在小凳子上聆听和阅读了! 富有灵感的兰姆姐弟,做了一件杰出的事情。 这件杰出的事,他们的杰出改写,也成了经典! 英国人说到莎士比亚,就也要说兰姆姐姐、兰姆弟弟,玛丽•兰姆和查尔斯•兰姆。 英国人把它写进文学的历史。 英国人知道,写出经典是历史,把经典给更多人阅读,更早地搁到玩耍的童年岁月,让孩子们可以提前惊异和感动,梦也做得高贵和华彩,使自己的生命童话有希望出现华彩和高贵的方向,这也是成就,也是值得被描绘的历史,由衷评价。 这几百年的欧美文学总是远远地在前面,和他们的经典总是从童年的跟前高贵也俯身地走过有关系,对文学的期待从童年就高,文学对自己的期待就越发在高处!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些书还有图画!它是一个兴致勃勃做出来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图画书版本。所有的文学名著都可以成功地改写为儿童版;所有的儿童版只要一配上了精致的图,那么儿童版的童话气息就越发散发,孩子们的喜欢就加倍增添;孩子们没有机会穿了讲究的衣服走进染涂了金粉的华贵剧场,等候幕布拉开,可是他们急不可耐地把手中的这有图的书翻开,那么舞台就捧在他们的手上了。神态和情形文字的里面有,善良和阴谋还在那嘴角和颜色中。纯粹的文字的确是能让人的想像力荡漾起来,可是图里的情景却意外地让你知道,再想像,你总是那么有限;再飞扬,你也不能无尽到达。图给了你吃惊,杰出的画家们把另外的一种丰富给了你阅读,你的总是有限的想像在图的神情和颜色里一定是往更远处行进了,往更大处和深里散发了,图是和文字相同伟大的,卢浮宫和美术馆都是在蹑手蹑脚的神往中走入的。 我们怎么总有人会说,看图会让孩子们越发肤浅呢? 把经典加图后给孩子们,这是夸美纽斯年代就开始的做法,这个做法也已经经典! 英国的姐姐和弟弟把莎士比亚的戏写成故事给孩子们,是在1807年。 正好200年了! 这个数字也很像童话。 不过我们不要老是忙碌地纪念一个个的数字。我们还是把赞叹放在心里面,放在认识中,然后赶紧地把这样的被赞叹了很多年的童话和书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捧起来,纷纷开始阅读。为这一件事,我们是要忙碌很多年的。 我们都忙碌起来! 我们的孩子们,离开高贵的生命境界就渐渐近了。 我们自己也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