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暴风雨》封面 点击看画册
暴风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611年,莎士比亚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大团圆戏剧——《暴风雨》。 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由于闭门读书不理国事而被兄弟篡权,和女儿一起被放逐海上。因得到好心人的帮助,他们侥幸存活,流落到一座荒岛。普洛斯彼罗依靠书中学得的强大魔法,解救了岛上受苦的精灵,并借助精灵的力量呼风唤雨,引仇人前来,令他们悔悟、认错。最后,普洛斯彼罗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仇敌,还为女儿找到了意中人,大家离开海岛回归米兰。 画家欧伯狄克细腻地描绘了这则诗般的童话:明亮和谐的森林,变化有致的海岛风光,飞来飞去的精灵,处处洋溢着平静祥和的田园气息。 正文(节选) 文/玛丽·兰姆 图/伯恩哈特·欧伯狄克 译写/萧 乾 海上有个岛,岛上只住着老头儿普洛斯彼罗和他的女儿米兰达。米兰达是一个美丽的年轻姑娘,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到岛上,除了父亲以外,从没见过任何人。 他们住在一座石头洞穴里,这座洞穴被隔成几个房间,普洛斯彼罗把其中一间当做书房。当时,凡是有学问的人都喜欢研究魔法,而他的书,也大部分与魔法有关。 在普洛斯彼罗漂到岛上以前,这个岛曾经被一个名叫西考拉克斯的女巫施过妖术。一直到西考拉克斯去世后,那些不肯做坏事的精灵,还都被她的妖术囚禁在树干中。普洛斯彼罗就用自己的魔法,把这些善良的精灵释放了出来。 从那时候起,这些温和的精灵就听从普洛斯彼罗的指挥。他们的头目是爱丽儿,除了普洛斯彼罗以外谁也看不见他。 活泼的小精灵爱丽儿不爱跟人家捣乱,只喜欢捉弄一个名叫凯列班的丑家伙。他恨凯列班,因为凯列班是他以前的仇人西考拉克斯女巫的儿子。 当年普洛斯彼罗在树林子里找到凯列班,他长得奇形怪状,连猴子都比他长得像人。普洛斯彼罗就把他带回洞穴里,教他说话。普洛斯彼罗对凯列班一直很好,可是凯列班从他母亲西考拉克斯那里继承了许多丑恶的东西,什么本事也学不成。最后,普洛斯彼罗只好把他当做奴隶,派他捡柴和做粗活儿。爱丽儿的责任则是监督他。 每当凯列班偷懒,爱丽儿就轻手轻脚地跑过去掐他,有时候把他摔到烂泥里,然后变成一只猴子向他做鬼脸,不然就变成一只刺猬,躺在凯列班跟前打滚。 凯列班最怕刺猬的尖刺会扎着他的光脚丫。只要凯列班一偷懒,爱丽儿就会玩把戏捉弄他。 有了这些神通广大的精灵听使唤,普洛斯彼罗就能够利用他们的力量来驾驭风和海浪。 看哪!他们正在兴风作浪!风浪里有一艘漂亮的大船,它在狂暴的波涛中挣扎,随时都会被波涛吞没。 普洛斯彼罗指着那艘船对女儿说,船里载满了跟他们一样的平常人。 “哦,亲爱的父亲,”米兰达说,“假如是您用法术让狂涛怒吼,请您可怜可怜他们的不幸,让风浪平静吧。您看,船就要给撞碎啦。我的心里很难过,怕他们会死得一个也不剩。” …… 普洛斯彼罗离开荒岛以前,解除了爱丽儿的职务,这个活泼的小精灵快乐极了。 虽然爱丽儿对主人十分忠心,他却老是渴望着自由,像一只野鸟那样无拘无束地在空中漫游,有时候在绿树底下休息,有时候躺在芳香的花丛里。 “聪明的爱丽儿,”普洛斯彼罗在释放这个小精灵的时候说,“我会想念你的,可是你应该去享受自由了。” “谢谢你,我亲爱的主人,”爱丽儿说,“让我用和风把你们的船吹送到家,然后你再跟我这个忠实的仆人告别吧。主人,我有了自由,是多么开心啊!” 这时候,爱丽儿唱起一首可爱的歌: 蜜蜂吸蜜的地方我吸蜜, 莲香花开的地方我休息, 睡到猫头鹰儿啼声起, 我便骑蝙蝠飞去, 忽东忽西, 追寻快活的夏季。 然后,普洛斯彼罗把他的魔法书和魔杖深深地埋在地下。他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用魔法。他要重新回到米兰去,恢复他的爵位,并且亲眼看到米兰达跟王子举行婚礼。 那不勒斯王说,他们一回到那不勒斯,立刻就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来庆祝。 在精灵爱丽儿的护送下,他们经过平安又愉快的航行,不久就到达了目的地。 本书绘者简介 伯恩哈特·欧伯狄克 年轻时学习版画艺术的伯恩哈特·欧伯狄克(Bernhard Oberdieck,德国,1949~ ),具有深厚的素描功底,并且很早就立志当一名自由职业插画家。如今,他已享誉世界,作品数度入选“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插画展”。这位大师以精细的描摹著称,作画时不急不躁,擅长制造温暖、柔和的效果。他的很多作品已被收藏家收藏。 获奖纪录: ²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插画展
图为:《冬天的故事》封面 点击看画册
冬天的故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散文家兰姆说:严冬之夜,万籁俱寂,温文尔雅的莎士比亚不拘形迹地走进来了。在这种季节,自然要读他自己讲的《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是部传奇:西西里国王家庭幸福,却因无端的猜忌落得妻离子散,挚友远去。好在人间自有爱意,十几年后,曾遭遗弃的小公主重归故里,而王后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复生”了! 正文(节选) 文/玛丽·兰姆 图/艾尔茨别塔·高达辛丝卡 译写/萧 乾 从前,西西里的国王里昂提斯有个美丽贤慧的王后赫米温妮,两人之间的爱情幸福甜蜜。里昂提斯事事称心如意,除了一件事:他有时候真想看看他的老朋友——波希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并且想让他见见自己的王后。 里昂提斯和波力克希尼斯从小一块儿长大,可是在他俩的父亲死后,就都被叫回去统治各自的王国。虽说他们常常交换礼物、信件,并且派遣亲信大臣互相问候,可是他们自己却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 经过一再的邀请,波力克希尼斯才从波希米亚到西西里宫廷来拜访他的朋友里昂提斯。最初,里昂提斯对老朋友的拜访感到很快乐,请王后热情地招待这位少年时代的朋友。他和他亲爱的朋友谈着过去的事情,回想一起读书的时光和少年时候玩的一些把戏,并且说给赫米温妮听,赫米温妮也总是快快活活地加入谈话。 波力克希尼斯住了一些日子之后,预备回去了。这时候,赫米温妮就照她丈夫的意思,跟他一起挽留波力克希尼斯再多住些日子。 可是从此这位善良的王后开始苦恼了,因为波力克希尼斯拒绝了里昂提斯的挽留,却被赫米温妮温婉的话语打动,又决定再多住几个星期。这么一来,虽然里昂提斯深知他的朋友波力克希尼斯为人正直、讲义气,也同样知道王后的贞洁,却被难以克制的嫉妒遮住了眼睛。 里昂提斯本来是个忠实的朋友、体贴的丈夫,现在忽然变成野蛮的、没有人性的怪物了。他把大臣卡密罗召进宫来,将自己的猜疑告诉卡密罗,吩咐他去毒死波力克希尼斯。 卡密罗是个好人,他知道里昂提斯的嫉妒一点儿根据也没有,因此,他不但没有把波力克希尼斯毒死,反而跟他一块儿逃出西西里。波力克希尼斯靠着卡密罗的帮助,平平安安回到了波希米亚王国。从那时候起,卡密罗就住在国王的宫廷里,成为波力克希尼斯的知己和宠臣了。 波力克希尼斯一逃走,里昂提斯更加生气了。这时候,善良的王后跟她的小儿子迈密勒斯在房间里,迈密勒斯刚要讲一个他最得意的故事给母亲解闷,里昂提斯却突然进来把孩子带走,并下令将赫米温妮关进监牢。 迈密勒斯年纪虽然很小,却很爱他的母亲。他知道母亲受到这么大的侮辱,非常伤心。他变得很瘦弱,大家都以为他会因为悲伤而死掉,里昂提斯却认为儿子这么不开心,是为母亲的不贞而感到羞愧。 国王把王后关进监牢以后,就派克里奥米尼斯和狄温这两个大臣到阿波罗神庙去问神明:王后有没有对他不忠实? 赫米温妮进了监牢不久,生下了一个小女儿。这个可怜的女人看到可爱的娃娃,倒也得到了不少安慰。她对娃娃说:“我可怜的小犯人啊,我跟你一样地清白。” 品格高贵的宝丽娜是赫米温妮的知心朋友,也是西西里大臣安提哥纳斯的妻子。宝丽娜一听到王后生了孩子,就到监牢去。她对侍候赫米温妮的宫女爱米利娅说:“爱米利娅,请你告诉王后,要是她肯把她的小宝贝交给我,我就把她抱到她父王面前。说不定他见了无辜的孩子心就软了。” “可敬的夫人,”爱米利娅回答说,“我很愿意把你的提议转达给王后。她正在盼望哪个朋友敢把孩子带到国王面前呢。” “还请告诉她,”宝丽娜说,“我愿意大胆地在里昂提斯面前替她辩护。”于是赫米温妮高高兴兴地让宝丽娜带走了娃娃。 宝丽娜带着新生的娃娃,不理会丈夫的阻止,硬闯到国王跟前。她把娃娃放到她父亲面前。宝丽娜对国王说了一番话,替赫米温妮辩护,她严厉地责备国王不人道,恳求他可怜无辜的妻子和小孩。可是宝丽娜勇敢的劝谏叫里昂提斯更加生气了,他骂宝丽娜是“妖婆”,吩咐宝丽娜的丈夫安提哥纳斯把她带下去。 …… 本书绘者简介 艾尔茨别塔·高达辛丝卡 艾尔茨别塔·高达辛丝卡(Elzbieta Gaudasinska,波兰,1943~ )在欧洲插画界享有盛名。她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擅长混合使用水彩和彩色铅笔作画。她的作品透着浓郁的东欧风情,极富装饰性,笔触细腻,曲线饱满,画面轻松明朗、优雅高贵,极富灵气,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她也是国际大奖的宠儿,曾获“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 获奖纪录: ² 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²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插画展 ² 巴塞罗那国际插画双年展 ² 波茨那儿童视觉艺术年度大奖 ² 波兰出版人奖
爱情的香气 一茗 它是如此沁人心脾,再名贵的香水,也敌不过爱情的香气。 《童话莎士比亚》,选的就是莎翁笔下几个有名的爱情故事。 关于紫色的“爱懒花”,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丘比特像往常一样拉开弓,又射出了他的爱情之箭,可是这次被射的人心中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落了空的那支箭掉在草丛里一朵小小的花上,原本乳白色的花,便因爱情的创伤而被染成了紫色,这种花后来被少女们称为“爱懒花”。它的汁液如果滴在睡着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什么生灵,都会发疯似的对它恋爱。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带给恋人们的最美的童话。“爱懒花”汁液的魔术,由此流传到了全世界。 夏至这一夜,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神奇的时刻,何况是在众多精灵出没的幽暗森林当中?那些精灵和仙子,没有想象中的纤小轻盈,反倒有些重拙,这倒也增加了不少喜剧色彩。它们不仅有法术,也会淘气,会吵嘴,爱搞恶作剧,有时还免不了粗心大意,错点鸳鸯谱。恋人、朋友、对手们迷乱的对话,站在枝头的猫头鹰,飞舞的蝙蝠,草叶上的露珠,错综的森林小径……那究竟是夏夜的奇遇,还是梦中的幻象?谁知道呢?又何必去分辨呢?莎士比亚说,狂热的恋人们所理会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智所能充分了解”。 说完了夏天的故事,又来了一个《冬天的故事》。讲的是爱情中的嫉妒,以及嫉妒带来的祸患。国王拥有广袤的疆土,却只有一颗狭窄的心,没有出现伊阿古那样的魔鬼或小人,心中的魔鬼就把自己打败。对别人和对自己双重的惩罚,在十六年后最终得以和解。然而曾经仪态万方的王后,此时此刻,红唇已经失色,娇颜已然憔悴。她与其说是一个女人,不如说是一位母亲了。而她的女儿与相恋的王子,正有无限的青春,无限的恩爱,他们甜蜜相拥,当年的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冬天的故事,究竟是一个轮回呢,还是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威尼斯商人》的借债也是因爱情而起。此一时彼一时的歌哭,指天划地的起誓,失而复得的戒指……抛开割肉不割肉的桥段,看看本剧中莎翁对爱情的态度,可以看到戏谑与调侃,洞达与宽容…… 《哈姆雷特》里,王子的情书这样写道:“你可以怀疑真理变成谎言,但永远不要怀疑我的感情;只要这个身体属于哈姆雷特,它便永远属于你。”深情的话语,让奥菲利娅沉浸在爱情的柔光里。可是哈姆雷特终究为了复仇“大事”,搁置了爱情“小事”,还误杀了她的父亲。单纯的姑娘发了疯,坠落河中,漂在水上,终与睡莲花——她的爱情象征为伴。 《哈姆雷特》里另外有一个问题:新国王究竟是为了权势,还是为了爱情,才害死了老国王呢?这很少有人注意,好象潜意识里认为不值得注意。除了国王和王后本人,似乎所有人都诅咒他们的爱情,认为它罪恶、邪恶,其中哈姆雷特对他母亲的指责最为尖锐。插图里,新婚的国王,着猩红的披风,边上的装饰竟是一条蛇!仿佛在说,如果把他们的爱情也比作花,那该是罂粟,浓艳,蛊惑,有毒。
它使我感受着无上的兴趣,无形之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后来我虽然也读过《暴风雨》、《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氏原作,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所读的那种童话式的译述更来得亲切了。(郭沫若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众说纷纭“童话莎士比亚” 今年夏秋之季,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全六册精装版“童话莎士比亚”,由兰姆姐弟著,知名翻译家萧乾译写。首批图书在上海书市一亮相,就受到了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大家无疑都被这套书的内容和装帧吸引了。 说起“童话莎士比亚”,少年儿童出版社过去也推出过平装版,因那时国内图画书市场未兴,该系列只在小范围流通。短短几年工夫,由一批优秀图画书领航,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认同并喜欢上了图画书。不仅孩子爱读,成人也兴趣陡增。于是,新版“童话莎士比亚”(包括《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错误的喜剧》,《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就在这样的气氛中闪亮登场了。 当经典遇到经典 谈起这套“童话莎士比亚”的出版,其在酝酿时就得到了多方关注,尤其得到了梅子涵教授的鼎力支持。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梅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他坚信,将好的书带给孩子,把好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是为他们营造快乐、丰富的童年生活的关键,同时,做这样一件事,也能让大人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对于“童话莎士比亚”的问世,梅教授感到由衷欣喜。他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大家都应该阅读或了解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让孩子接触莎士比亚,当然,选用怎样的文本值得考虑。对于青少年而言,有能力的可以选择读原著,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故事性,甚至童话性;不过,大多数孩子还是选读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更为理想。这个文本就是为儿童编写的,已经流传了200年,非常经典。另外,萧乾对兰姆原作的翻译也相当出色,语言流畅、朴实无华,很适合孩子。 梅教授同时指出,给儿童阅读的书,除了要有好的文本、好的译笔,最好还能有绝佳的插图。他对“童话莎士比亚”系列的插画大加赞扬,并说文学名著的儿童版只要配上精致的图,儿童版的童话气息就会愈加散发,孩子们的喜欢也会成倍增添;杰出的画家把另一种丰富给了读者,让有限的想像得以在图的神情和颜色里往更远处行进,往更大处和深里发散。 “童话莎士比亚”不仅在文本上选择了最优的,插画上同样是名家云集。可以说,这套书是几次经典创作叠加的成果! 好图人人爱 不仅专家对这套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凡购买过“童话莎士比亚”的家长也都对这套书做出了好评,尤其对那些由各国获奖插画家绘制的美图赞不绝口。很多年轻父母最初只是为孩子购买了整套书,结果连他们也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它。 在一个颇有人气的家庭教育网站,妈妈们就这套童书展开了专题讨论。不少家长坦言,是书中精美的插画打动了她们。尽管面对市场上各类少儿版莎士比亚,她们有很多选择,但“童话莎士比亚”的插画却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大师们为这些故事绘制的精彩插画让整套书变得“非常诱人”。 一位署名BOBO妈咪的网友留言:“买肯定没错的,书制作得非常好,缓缓翻开,仿佛置身于华丽的大剧场。”而这也正是出版社将这套“压箱底好书”重新设计包装后,再次推向市场的初衷——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手捧舞台、快乐阅读的感动。 小朋友的反应似乎也很热烈。“我家闺女马上5岁5个月了,我不知道她喜欢的是图画还是故事,总之就是喜欢。”“我儿子6岁,最近一次书展活动买的诸多书中,他最不感冒的就是这套了。” 不过,也有些家长反映,高贵、精致的“童话莎士比亚”虽令自己爱不释手,却没能引起小宝贝的热情,大概还是文本有深度吧。 一位母亲干脆直言不讳地说:“这套书10岁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去读。莎士比亚的故事,我看至少要初中以上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吧。我自己是初中才开始阅读的,但真正阅读,是这一两年的事。倒是这套书的图画,可供反复品味。如果自己热爱,不妨藏一套。我还真有点想买一套精装的,可家有的老版平装本质量已经很不错了。” 显然,不少家长对多大的孩子才应该读莎翁各持己见,但他们也毫不掩饰对这套书的钟情。其实,这也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给6岁以上孩子的大礼 针对家长们的困惑,幼教专业人士给出了相关建议。 学前教育硕士管小姐认为,家长在面对“童话莎士比亚”这类高端图画书时,应该大致区分读者的年龄层次。著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周兢教授说过,儿童图书(特指插画书和图画书)有三种语言——美术语言、文学语言和认知语言。好的儿童书,应在这三方面都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这点看,“童话莎士比亚”比较适合5~6岁以上儿童阅读;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这套书在故事情节等方面显得有些复杂,大年龄儿童感到有趣或奥妙的地方,小小孩很可能会被搞懵。 不过,她觉得这些都不妨碍好书的收藏。等孩子念了小学,或者在那些较注重儿童阅读培养的家庭,让适龄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早接触优秀的名著改写版,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并能激励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哪怕这要等到很久以后。 其实,已有不少父母意识到这点。一位家长表示:“图画书也不都是给小小孩看的。类似‘童话莎士比亚’,可以等孩子的语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他。当他的理解力够了,看了有美丽插图的改写版,也会有兴趣去看原文。这就好比投给孩子的文学香饵一样。” (任文) 相关链接 莎士比亚与兰姆 声名赫赫的莎士比亚,生前从未出版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直到他逝世后第7年——1623年,老朋友约翰•海明和亨利•康德尔才将他的戏剧辑集出版。然而,这位大师的天才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在文人圈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直遭到轻视。 差不多过了两个世纪,一位东印度公司的小职员,和他的胞姐,出于对莎士比亚的无限热爱,尝试改写了20部莎翁戏剧,其中包括《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暴风雨》等名作。他俩用简洁隽永的语言讲述戏里的故事,令小孩子也能轻松地阅读。 这位小职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利亚随笔》的作者,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除了那本影响深远的散文集,兰姆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恐怕就属和姐姐玛丽一起编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了。 毫无疑问,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正是这对姐弟的努力,让精深的莎翁戏剧与大众亲密接触,并释放出熠熠光芒。 1807年,该故事集首卷问世,博得好评如潮。时隔200年,它仍是公认的最佳少儿读物之一。有多少人是通过兰姆姐弟的故事才认识莎士比亚的! 100多年前,“莎士比亚”初次登陆中国,凭借的是名为《澥外奇谭》和《吟边燕语》的小书。后者为林纾的译本,在知识界尤为知名。虽然两书的译者都把原作者误作莎翁本人,但现在人们知道,它们实则是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早期汉译本。后来该故事集以《莎氏乐府本事》的译名广为流传。这些书影响了包括郭沫若、朱生豪等在内的一大批文人。上世纪50年代,萧乾重译了兰姆姐弟的老故事,定名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该译本受到几代人的追捧,至今仍被视为典范。 (任文)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马淑艳 有两件事很容易费力不讨好:一是改编名著,二是给名著配插图。 凭着热爱和才情,《童话莎士比亚》却居然把这两件事都做得漂亮,做得熠熠生辉。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十分钟爱莎士比亚的戏剧,深深折服于他的伟大才智。对莎剧颇有研究的兰姆,不相信剧本中恢宏的想象力、深沉的诗意、多重的内涵,可以被涂脂抹粉在舞台上念台词的戏剧演员所把握。他痛心地发现,如果仅凭看戏,人们只能得到一个被误读的莎士比亚。 1807年,查尔斯•兰姆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合作改写莎剧。他们挑选了莎士比亚最脍炙人口的20个经典戏剧,将它们改编为故事。 这本莎剧故事集一经问世便受到极大的欢迎,多次再版。它忠实于原作,文笔清通晓畅,读来一气呵成,成为文学史上罕见的和原著一样得到高度评价的改写本。 200年过去了,兰姆姐弟的改编本依然常青不老,保持着经典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贵地保持了原作的复杂性。莎士比亚的剧本不是童话。莎士比亚讲的是纷纭世事,冷暖人生。把剧本变成故事,改编给年少的读者看,为了适应他们的生活经验,势必要把原先繁杂的剧情加以精心剪裁、概括,但兰姆姐弟没有因此把作品简单化、幼稚化。很多低劣的改写本往往一味回避、遮蔽真实的现实,把生活粉饰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以致把绿意盎然的故事简化成了僵死的枯枝,还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这样既低估了年少读者的智商,也损毁了原作者的声名。 兰姆姐弟的改编本,则充分尊重儿童的智力,没有粗暴地一味做减法。对与错,善与恶没有被处理成简单的、决绝的、黑白分明的对立,而仍旧是参差对照的葱绿配桃红。莎士比亚特有的风格印记,依然可辨。 《冬天的故事》里,王后赫米温妮享受着无比的宠爱,无上的尊荣,然而丈夫突如其来的一个念头,就把她的幸福全部葬送了。十六年后,国王看着她的“雕像”说:“赫米温妮脸上没有那么多的皱纹,并不像这座雕像一样老啊。” 十六年的辛酸,十六年的契阔,人生有几个十六年可以浪费呢?在编写这个故事时,善感的玛丽•兰姆一定有无限的感慨吧,她保留了这些句子。谁说小孩子就一定体会不出其中的苍凉呢? 在莎士比亚的原作里,王后赫米温妮和小王子迈密勒斯有一段对话: 赫米温妮 ……请你陪我坐下来,讲一个故事给我听。 迈密勒斯 是快乐的故事呢,还是悲哀的故事? 赫米温妮 随你的意思讲个快乐点儿的吧。 迈密勒斯 冬天最好讲悲哀的故事。我有一个关于鬼怪和妖精的。 赫米温妮 讲给我们听吧,好哥儿。来,坐下来;讲吧,尽你的本事用你那些鬼怪吓我,这是你的拿手好戏哩。 仔细听听,喜欢快乐故事的原是大人,误以为小孩子会喜欢快乐故事的,也是大人,听不得悲哀故事的还是大人。儿子的鬼故事还没开讲,赫米温妮人生的鬼故事就开始了。 改编本《威尼斯商人》则开篇就写道:“巴萨尼奥只有一点点产业,又喜欢花钱,小小的家当差不多都花光了。”后面又说鲍西娅爱上他,是因为他“可贵的品德”。是什么“可贵的品德”?坦陈自己入不敷出的诚实吗?……总觉得在作者不露声色的行文中,有暗暗的讽意。而煞有介事地正话反说也正是莎士比亚和兰姆的拿手好戏。 在接受巴萨尼奥求婚时,聪明伶俐的鲍西娅很乖巧地表示,自己浅陋无知,事事需要他的指导、管教。出身高贵又富有,美貌、聪明还乖巧,为什么要如此讨好这么个男人?是女子的地位与角色决定的?是因为陷入爱情就会盲人般失明?巴萨尼奥真的那么值得帮助和爱恋吗?…… 当着面夸妻子千好万好花好桃好,离开妻子的眼(实际妻子就在现场)则赌咒说只要能挽救朋友的命,妻子死了也无所谓;信誓旦旦要终生佩戴的戒指,稀里糊涂就送了人,失而复得后,又快活地对妻子起誓:“我发誓,一生不怕别的事,/怕只怕,丢了你的戒指。” …… 透过这些留存的蛛丝马迹,哑然失笑的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没有童话。不过,对人性的弱点,世事的善变无常,《威尼斯商人》中的莎士比亚和他的主人公常常报以宽容的一笑,幸福时得过且过,烦忧不系心上。 在改写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改写者对原著的理解。插图也一样。这套《童话莎士比亚》的插图作者都是在国际上拿过不少大奖的画家,他们的插图再现了他们对莎剧的理解,透露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带着几种镜片专注地查看金币时,一只黑猫站在他肩后;密室里有形形色色的偶人和面具;设立借款契约时候,夏洛克头顶上叠立着三只黑猫,瞪着惊恐的眼睛;有一只猫头、蛇身的怪兽,叼着一个天平;又有一个龇牙咧嘴、面孔诡异的狮子天平……似真似幻,透露出紧张、诡异的气氛。 结尾处还有一只长喙怪兽,戴着礼帽,衔着面具,脚踩圆环,再一看,原来是两枚戒指(就是鲍西娅给巴萨尼奥的戒指罢?)…… 又如《哈姆雷特》中,辽阔的广场上,黑色披风席卷而过,那是装疯的哈姆雷特;蓝幽幽的夜色下,骑着一匹马出现的老国王的鬼魂……还有《冬天的故事》里孔雀的意象,都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新的启发。 当年,兰姆在改编本的序里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 这既是自谦的话,也道出了部分真实。如果通过改编和插图,能够埋下那么一颗小小的疑问的种子,能够激起《童话莎士比亚》的小读者们长大去莎剧中探宝和解谜的愿望,那么童话面具后的莎士比亚也会眨眨眼睛笑了。
图为:水中的奥菲利娅
莎士比亚的“童话”花园 谁都知道莎士比亚。谁都承认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字工作者”。谁都觉得只要戏剧还存在一天,莎士比亚就会“时髦”一天。 可是,谁都可能质疑:莎士比亚还写“童话”? 其实,莎士比亚真的写童话,只是他不以童话的形式写童话,而是以童话的精神、童话的性格来书写。他把童话的“灵魂”放到他的戏剧中,于是,那些看过他的戏剧的人,回味起来,都嚼出了其中童话的味道。 在200年前,一对莎士比亚的“超级粉丝”,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姐姐玛丽•兰姆,终于决定给孩子们打造一座真正的莎士比亚“童话”花园。他们经过精心的改写,最终实现了这一心愿。 从此,所有的孩子,包括成人,就开始通过这些故事认识、熟悉莎士比亚。这个著名的改写文本,也毫无争议地成了世界文坛上最成功的名著改写作品。时至今日,令人惊叹的,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莎翁原著!魅力势不可挡! 人们爱极了莎士比亚,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诠释着他的作品,推陈出新。大家似乎是在齐心协力地实践当年“桂冠诗人”本•琼生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这其中,插画家们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神奇想像和妙笔生花给莎士比亚的老故事不断注入活力,使之永葆青春。 每每,当“光彩照人”的莎翁优雅而又不拘形迹地走到人们中间时,大家总不禁击节赞叹。因此,毫无疑问,当你捧起一整套“童话莎士比亚”时,一定也会同样地发出感慨。莎士比亚的戏剧神髓,兰姆姐弟的经典改写,包括“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得主在内的大师们的精美插画,再加上著名翻译家萧乾的翻译,除了让你惊呼“太美了”外,只能让你产生迫不及待要享受那美文、美图的渴望。 这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图画书共有6个故事,分别是《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它们非但情节性强,主题也特别容易为孩子喜欢。这些作品洋溢着惩恶扬善、宽容博爱的精神,而且体裁丰富,莎翁笔下最著名的喜剧、悲剧、传奇剧都有所兼及。更重要的是,“童话莎士比亚”真正打破了传统概念中,莎士比亚作品高高在上的错觉,让伟大的莎翁走下高贵的戏剧舞台,请他坐到小凳子上,给孩子们讲他笔下的精灵、讲他笔下的王子和公主。 一本真正的好书,对于孩子,就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 因为它的内涵太丰富! 它既是一座童话的花园,也是一座上演着人生百态的舞台;既是一本教授真、善、美的德行手册,又是一本启迪艺术灵性的经典入门指南。它把最深厚的价值,蕴涵在最简洁轻盈的外形下,让所有人一步就能迈入。 (穆改改)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兰姆原序 这些故事是为年轻的读者写的,当作他们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个初阶。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曾尽可能地采用原作的语言。在为把原作编写成为前后连贯的普通故事形式而加进去的词句上,我们也曾仔细斟酌,竭力做到不至于损害原作语言的美。因此,我们曾尽量避免使用莎士比亚时代以后流行的语言。 年轻的读者将来读到这些故事所根据的原作的时候,会发现在由悲剧编写成的故事方面,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时常没有经过很大改动就在故事的叙述或是对话里出现了;然而在根据喜剧改编的故事方面,我们几乎没法把莎士比亚的语言改成叙述的文字,因此,对不习惯于戏剧形式的年轻读者来说,对话恐怕用得太多了些。如果这是个缺陷的话,这也是由于我们一心一意想让大家尽量读到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年轻的读者念到“他说”、“她说”以及一问一答的地方要是感到厌烦的话,请他们多多谅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他们略微尝尝原作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这些故事的确模糊、不完整,为了使它们念起来像散文,我们不得不把莎士比亚的许多绝妙词句改得远不能表达原作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常常破坏了莎士比亚语言的美。即使有些地方我们一字不动地采用了原作的自由体诗,这样,希望利用原作的朴素简洁叫年轻的读者以为读的是散文;然而把莎士比亚的语言从它天然的土壤和野生的充满诗意的花园里移植过来,无论怎样总要损伤不少它固有的美。 我们曾经想把这些故事写得叫年纪很小的孩子读起来也容易懂。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可是大部分故事的主题使得这个意图很难实现。把男男女女的经历用幼小的心灵所容易理解的语言写出来,可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 年轻的读者看完了,一定会认为这些故事足以丰富大家的想像,提高大家的品质,使他们抛弃一切自私的、惟利是图的念头;这些故事教给他们一切美好的、高贵的思想和行为,叫他们有礼貌、仁慈、慷慨、富同情心,这些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愿望。我们还希望年轻的读者长大了读莎士比亚原来的戏剧的时候,更会证明是这样,因为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教给人这些美德的范例。 相关链接 兰姆姐弟改写莎剧 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姐姐玛丽•兰姆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出荡气回肠的戏。 姐姐玛丽患有遗传性疯症,曾在病发时刺杀了母亲,因为父亲失业,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弟弟查尔斯当小职员的薪水来维系。兰姆姐弟的感情很好,为了照顾时病时好的姐姐,查尔斯终身未娶。在痛苦中,查尔斯•兰姆写下了大量经典散文,汇聚成《伊利亚随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领风骚。 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则是查尔斯•兰姆和玛丽•兰姆合作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把深奥而精妙的原作加以通俗化,并经受住了长达200年的时间考验,让本来没有可能接近原著的广大读者得以分享人类文学艺术的珍品,至今仍为人称道。 1807年,兰姆姐弟从莎士比亚传世的作品中选出20个最为人们熟知的故事,把它们改写成叙事体散文。其中,六个悲剧(即《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太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和《奥瑟罗》)由查尔斯•兰姆执笔,其余十四篇为玛丽•兰姆改写。 这两位改编者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了颇高的目标:要尽量把原作语言的精华,揉合到故事中去。同时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防止把莎剧庸俗化,他们在全书中尽可能使用十六七世纪的语言。在改编时,他们以莎剧中所包含的品质教育为经,以原作那晶莹如珠玉的诗句为纬。他们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在处理每则故事的时候,总是先突出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略掉次要的人物和情节,使文字简练,有条不紊。 1807年首卷改写完成,1809年1月故事集最终以两卷本的形式出版,副标题是“专为年轻人而作”,出版人是当时进步的宪章派作家威廉•高德汶。书出后,不但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大人们也竞相购阅,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这个故事集曾被译成几十种文字。200年来,众多莎士比亚学者、莎剧演员,以及喜爱莎剧的朋友,最早都是通过这部启蒙读物入门的。
图为:莎士比亚坐在小凳子上
莎士比亚坐在小凳子上 梅子涵 对孩童们来说,莎士比亚很远。 那不是坐在小凳子上可以听见的故事。 他不是格林的童话也不是安徒生。 他在华贵的剧场里,穿了讲究的衣服进去,红色的幕拉开,于是成年的人们一同悲喜交加。 那不大的一个舞台,是在讲一个阔大的普通日子里没有的故事,美妙和恶毒都是令你一阵阵惊异,长吁短叹。 红色的幕拉拢了,你已经走到了蓝的天空下,可你还在那儿汹涌澎湃,把故事里的句子当成诗继续诵响和低吟。那些走进过莎士比亚戏里,又走出来的人,谁会不认为,那一个个全是童话呢? 既然是童话,那孩子们离得很远就是可惜和遗憾。 既然是伟大的童话,那孩子们不能坐在小凳子上也照样聆听,那是伟大童话的蒙羞! 二百年前,一对英国的姐弟已经知道,不该有这可惜和蒙羞。他们把这伟大的舞台童话改写成文字故事印成书籍,让它从必须拉开了红幕才能看见,变成可以捧在手中,莎士比亚也可以坐在小凳子上聆听和阅读了! 富有灵感的兰姆姐弟,做了一件杰出的事情。 这件杰出的事,他们的杰出改写,也成了经典! 英国人说到莎士比亚,就也要说兰姆姐姐、兰姆弟弟,玛丽•兰姆和查尔斯•兰姆。 英国人把它写进文学的历史。 英国人知道,写出经典是历史,把经典给更多人阅读,更早地搁到玩耍的童年岁月,让孩子们可以提前惊异和感动,梦也做得高贵和华彩,使自己的生命童话有希望出现华彩和高贵的方向,这也是成就,也是值得被描绘的历史,由衷评价。 这几百年的欧美文学总是远远地在前面,和他们的经典总是从童年的跟前高贵也俯身地走过有关系,对文学的期待从童年就高,文学对自己的期待就越发在高处!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些书还有图画!它是一个兴致勃勃做出来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图画书版本。所有的文学名著都可以成功地改写为儿童版;所有的儿童版只要一配上了精致的图,那么儿童版的童话气息就越发散发,孩子们的喜欢就加倍增添;孩子们没有机会穿了讲究的衣服走进染涂了金粉的华贵剧场,等候幕布拉开,可是他们急不可耐地把手中的这有图的书翻开,那么舞台就捧在他们的手上了。神态和情形文字的里面有,善良和阴谋还在那嘴角和颜色中。纯粹的文字的确是能让人的想像力荡漾起来,可是图里的情景却意外地让你知道,再想像,你总是那么有限;再飞扬,你也不能无尽到达。图给了你吃惊,杰出的画家们把另外的一种丰富给了你阅读,你的总是有限的想像在图的神情和颜色里一定是往更远处行进了,往更大处和深里散发了,图是和文字相同伟大的,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4 , Processed in 0.05886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