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儿童的成长阶梯
选择图书的要领 婴幼儿生长的各个阶段生理心理发展有所不同,父母要根据宝宝发展的特质,来为他们挑选图书。一般来说,婴幼儿对图书的感知大体有这样几个阶段。 6个月—1岁的宝宝,会用各种感官去触摸感知图书,他们把书当成玩具,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用小手指去撕扯,甚至用嘴巴去咬。父母要为他们挑选色彩鲜艳、图画单一、页数较少、质地较结实的画书。 比如:画面上只有一个苹果或者一只香蕉,类似识字卡片那样的图案单一、便于宝宝辨认的画书。专为婴儿设计的布书,既可以看,拿手里又很柔软、撕扯不坏。 2岁—4岁的宝宝,能认识书的正反,不再倒着拿书。他们可以听成人讲故事书,也开始注意书上的字,有的孩子还能把书中的文字与头脑中记忆的事相对应,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能够指认和辨认简单的字。 这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开始,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一定要少而精,以图画为主,最好每页一幅图画,画面要完整,色彩要丰富,故事情节简单生动,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也可选一些颜色、形状、物体分类的图画书,帮助他们学习理解抽象概念;图画书的文字要少,最好是有节奏感的儿歌,读起来语言韵律十足,朗朗上口,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岁—5岁的宝宝,走在街上会留意广告、招牌上的字,喜欢认读和猜测故事书上的字,对新鲜的、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感兴趣,经常追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讲故事了。 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依然要图文并茂,多选些时间线索明显、突出人际交往主题的书。还要挑选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知识和内容多样化的图画书,以及童话、寓言、儿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书,以帮助他们获取全方位的知识和多元的情感体验。 5岁—6岁的宝宝,已经可以把书面语言和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会在生活中运用书面语言。他们已经学会默读,会复述故事,能回答故事中的问题,能自己编故事结尾,能表演故事的情节,也开始喜欢推理,能分辨美丑善恶。 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比如:爱憎分明、扬善抑恶的经典童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充满挑战和科幻色彩的事物起源、自然变化的知识类读物,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留心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逛书店时,可以适当地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 最后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心发育有快有慢,所以选书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买书要像买玩具那样,一件一件地买,而且尽量少买。否则,买来一大堆,孩子翻看一遍就不稀罕了,造成浪费。除此之外,借阅也是个好办法。请亲朋好友推荐一下他们的宝宝爱看什么书,借来一读,还可以互相交流亲子共读的感受和经验。
阅读,儿童的成长阶梯
我们民间有个古老的习俗——“抓周”。小孩子满周岁时,在炕上放了各种玩物和生活用具,任孩子爬来爬去地抓。老人们说:若抓着铜钱,将来会经商;抓着刀枪,将来喜欢习武;抓着笔墨,将来自然爱好读书做学问了。 其实“抓周”不过是个乐呵,是大人们对孩子的将来寄予的一种希望。孩子爱不爱读书,不是“抓着笔墨”那样简单的事。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读书、求知、获取谋生的技能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必须跨越的坎。帮助孩子顺利地跨越这道坎的首任教师,只能是父母。因为阅读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不是“抓周”抓到的。 阅读从小开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幼儿最初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的。一代一代的母亲出于本能,当宝宝还在襁褓中或者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她们就把从老辈人那儿听来的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孩子听,会把身边的乡土人情加上自己儿时的梦想编织成美妙的童话灌输孩子。那么在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故事不再是妈妈们口传心授给孩子,而是被美丽多彩的图画书所代替。幼儿的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同步地被调动起来了。 两岁之前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萌芽期,也被称为是前阅读期,他们把图书当玩具用手拍打玩耍,也能够指着物体示意,用身体的动作代表语言。比如:看到书上画的电视,他会用眼睛在屋子里寻找,然后手指着电视。看到书上的笑脸,他会做出笑的模样。那么,父母给他读书、讲故事,主要是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帮助他学会正确地说话。 新西兰图书馆员多罗西•怀特说:“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两岁之后,幼儿的智力借助语言的翅膀迅速发展。他们会一边翻书一边自言自语地“念书”,还经常要大人给他讲听过无数遍、已经相当熟悉的故事,甚至要求大人指着画书上的字,一个一个读给他听。这是幼儿在从熟悉的故事中,验证自己的预知能力,并获取自我、树立自信。 随着幼儿一天天的成长,图画书与玩具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是,对幼儿来讲书与玩具又有本质的不同。玩具能够组合,能够改变形状,可以发声,可以是动态的,幼儿独自就能玩耍,在自娱自乐中开动脑筋,玩出新意。 书却不同,它是无声的、静止的、平面的,很少有幼儿能自己看上好长时间的,需要亲子共读。在父母生动激情的讲述中,能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帮助他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逐渐学习领会新知识。在亲子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让幼儿感知各种特色的书面语言,增加词汇量,并把书中的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不断地充实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步完成社会化发展。可见父母的启蒙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做生意的周先生夫妇,很注意对宝贝儿子的培养。从儿子一岁起,他们就买了大量最新的益智图书和玩具,整整摆放了一屋子。现在儿子已经上大班了,对书一点兴趣也没有,整套整套的新书连封盒都没有打开。儿子成天不是玩枪炮,就是打“游戏”。也难怪,周先生夫妇俩忙自己的生意,根本就没和儿子一起读过书、讲过故事。儿子怎么会对书感兴趣呢? 作家孙友田的故乡在黄河故道边,他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很苦,母亲不识字,家里也没有书,然而精神生活却很丰富。母亲用“明月星光陪伴”他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他的想象。于是,他在母亲绵绵不断的歌谣和故事中长大。正如他在优美的散文《月光启蒙》中所说: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这又一次证明了,孩子阅读能力的养成,不在于家中书的多少,在于父母精心的讲述。你只有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读书的种子,才能获取他成长的果实。
阅读,儿童的成长阶梯
阅读从父母做起 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从宝宝一两岁起,父母每天最好抽出固定的时间,比如:白天宝宝精神头最足时,或者饭后、睡觉前,给他讲故事、念儿歌、共同看图画书。开始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你即使再多花费时间作用也不大。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父母为宝宝讲故事、读书的时间可适当加长,内容可逐渐丰富。到宝宝上幼儿园以后,亲子共读的活动仍然要延续下去,使孩子自觉地把读书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的父母说,我的时间也花了,书也读了,可是孩子就是没长进。这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你为孩子读书时,是否全身心投入,语调亲切委婉,能吸引宝宝注意。如果你读书像大人念报,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打动孩子,他又怎么能听进去。 二是如果你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孩子识字多就是有长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做父母的要明白,四五岁的幼儿,喜欢指认书上的字和他所看到的字,这不过是幼儿智力发育某一阶段的行为特点。认字不同于识字。识字要全面理解字音、字义、字形以及字的书写笔画,这些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由老师来教。如果你过早地要求幼儿识字,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作为第一任教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包括: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感知和分辨语音、增加语感,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进而了解书面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图画故事,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组织和复述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他们会逐步掌握阅读策略,通过文字的学习环境体验字、词、句的构成规律,学习和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 由此看来,亲子共读有不少学问。要不然人们怎么说,如今的父母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呢。这里给父母们提个醒:上面讲的专业知识,你记不住不要紧,下面的几项功课你可一定要认真做好呦。 1、创造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约定好的读书时间谁也不能打扰。 2、父母为孩子读书要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带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3、亲子共读要多互动,多交流,提问回答、表演、续编,形式多样。 4、多让孩子复述中的故事,自己当听众,让孩子充分体验语言表达和成功的喜悦。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4 , Processed in 0.06530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