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快乐、活泼、专注、自我意识好,是好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人都喜欢活泼上进的儿童。 但心理健康成长的活泼儿童,决不简单表现为好动,也不是浮躁,更不是没完没了地折腾,使人不得安宁。健康的活泼是与精神的专注同时和谐地发展起来的,是身心全面发展的表现。这种活泼的孩子从外部形象看,会表现出以下六种状态: 一、表情活泼 好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脸部表情不断丰富,十分生动。他在多彩多姿的生活和不同的人、事面前,时而亲热、依恋,时而好奇、得意,常常有欢笑和满足,也有疑问和焦急。他的脸部表情有友好、礼貌、认真、悲伤、幽默、伶俐等等。连笑也有各种不同的笑义,有时还破涕为笑。这样的孩子内心感受是丰富的,也是活泼专注的。 二、嘴巴活泼 好孩子爱说,爱唱,喜欢对话,会讲故事和见闻,也喜欢念儿歌、背古诗、猜谜语、说绕口令等。口头活泼表明孩子快乐和机敏,这也是集中注意力的结果。 三、双手活泼 好孩子爱劳动,会做事。不论是穿衣、做家务,还是搭积木、画画或做小玩具,都很认真细心,有始有终,做到满意为止。双手能干既是心灵和外表活泼的表现,也是细心专注的表现。 四、躯体活泼 好孩子爱体育活动,爱音乐歌舞,喜欢跳跳蹦蹦地行动,也最爱到室外和大自然中去玩耍,还喜欢与小朋友、大朋友一起做游戏。这种躯体的活泼是身体和精神健康发育的需要,是与发展正当的爱好相结合的,决不同于盲目游荡和吵闹。 五、感知活泼 好孩子眼尖、耳聪、鼻子灵、触觉敏感、记性好。例如见过的人和物、听过的事、走过的路都印象深刻,回忆起来很快;颜色、形体认得多,时间和空间方位感强等等。 六、思想活泼 这是更为内在的活泼,它表现为安静,是与专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例如孩子喜欢提问、讨论、争辩;能静静地搭积木、画画、下棋、读书、写字;能细心听大人讲话、讲故事,按大人的嘱咐做事等。这时他外表端正,安静细心,思想却非常活跃,在有些故事情节和劳作成败面前,甚至时哭时笑,或自言自语,或手舞足蹈。 以上那样的全面活泼才是“小精灵”的心理品质,是学习获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早期识字阅读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这种活泼的孩子与那些被宠坏了的站不直、坐不正、娇滴滴、话也说不清、无聊吵闹、片刻不能静心的孩子完全是两回事。
我们要树立快乐活泼与安静专注的辩证统一观。孩子生活中短时间的专注学习,不一定是“呆”,不一定是“苦”。“十年寒窗苦”的落后观念是早期教育所要坚决反对的。有人说“我不愿意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来换取他的早慧”,这纯属误解。难道痛苦能使孩子早慧吗?相反,丰富的精神生活(包括游戏识字、趣味阅读),必要的安静专注(使之迸发精神火花),往往比无所事事、自然游荡快乐一百倍。如果孩子从小养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懒懒散散、心猿意马的恶习,在文化的荒漠中踉踉跄跄走过六七年,连玩也不会快乐,还有什么金色的童年,幸福的童年! 人的一切精神生活都要有相应的专注,连快乐游戏也不例外。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我们一定要敞开孩子“注意”这扇心灵的门户,使孩子活泼专注,同时发展智力,培养性格,包括完成早期识字阅读这一人才的基础工程。 那么在培养孩子众多的优良性格品质中,怎样才能养成活泼专注这一性格品质呢? 一、认识到性格的塑造靠“养成教育” 优良性格主要是在人生早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实践中养成的,需要长期的积极影响和耐心诱导,既不靠说教,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当然,培养活泼专注的性格也不例外。所谓“任其自然”“树大自然直”“长大了就懂事了”的想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为了培养孩子活泼专注的良好性格,即使仅仅使孩子早期识字、提前阅读得以顺利发展,也需要父母良好的修养,安详的家庭气氛,正确的爱子方法,良好的环境建设,以及科学地指导孩子的生活、学习实践。对孩子进行多因素的感染和诱导,那么他一定会濡染成快乐活泼、安静专注的好孩子。我们必须既反对放任自流,也禁止打骂数落和强迫学习。 二、认真创造使孩子活泼专注的生活环境 1. 家庭要和睦,父母要相爱,情绪要快乐,气氛要宁静。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应当热情饱满,快乐认真。书架有许多藏书,每天有看书报的习惯,有时候还要一人读书给大家听。这种家庭氛围定会使孩子活泼平静,注意力集中,模仿成年人的优良行为。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死气沉沉,孩子将失去天真活泼和智力兴趣;如果家中热闹嘈杂,孩子则浮躁、粗野,成天不得安静。以上两种不良倾向都难以使孩子养成活泼专注的性格。 2. 要给1岁半以后的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学习、桌面活动的场所或角落,位置应相对固定。那里应有小书桌、小椅子、小书架、玩具箱、工具柜、小黑板、大地图(最初要家庭自己画的简单的大地图,以后用买来的复杂大地图)、日历牌甚至小闹钟等。让孩子习惯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学习游戏,凡是坐着玩和学的事,不允许在床上、沙发上、门槛上乱来。这样他就会产生学习活动的舒适感,并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一坐上自己的位置就能比较专心、快乐地玩和学。 3. 成人有时候要陪伴孩子学学玩玩,激发他的兴趣;或者家长中的某一位安详地坐在孩子不远的地方,一边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一边适当指导孩子学和玩,时而指点一下或赞扬几句,这样孩子不但安心而且幸福。但也不要每时每刻陪着孩子学和玩,更不能当他的“书僮”,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学。为了孩子养成独立、专心的习惯,家庭里每天必须有半小时左右各人静悄悄活动的时间,包括孩子在内每个人都愉快、认真地做自己的事,一般不交谈和走动,电视也关闭起来。这时即使孩子还不会走,也要让他静静地坐着或躺着玩一会儿,给他一串钥匙或一本图书,他也能摆弄半个来小时。
4. 家庭成员在茶余饭后的生活琐事的接触中,要经常有对问题的讨论、亲切的交谈、快乐的唱歌和幽默的玩笑。首先是吸引孩子注意听,等孩子长大一些,也渐渐参与谈话。这样,孩子快乐专注的性格就能逐渐养成了。 例如,每天三餐饭就是三堂性格和知识的“培养课”,从孩子搬凳子、放碗筷开始,一边愉快地吃饭,一边说笑,这样10年中孩子就上了一万多节“课”,他还不快乐而专注吗? 三、正确爱孩子,使他快乐而不浮躁、任性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快不快乐、听不听话、专不专心最重要的砝码,因为爱是一种极大的“教育能”,足以影响孩子整个心灵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当然也最能控制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婴幼儿对父母的情感流露最敏感,往往父母温存,孩子愉悦;父母认真,孩子顺服;父母严肃,孩子规矩;父母专制,孩子胆怯;父母兴高采烈,孩子浮躁好动;父母疯疯癫癫,娇惯溺爱,孩子就不能自制,甚至吵闹、折腾。因而父母要把爱子态度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用好这最有效的“情感武器”,以塑造孩子活泼专注的性格。教育者千万不能由着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致使孩子“跟着感觉走”,弄得喜怒无常、执拗怪癖。 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不同场所、不同心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父母要表露出不同的爱子态度。例如,他沉闷不语时,要逗他高兴;他兴奋失态时,要对他严肃,以令其平静;孩子不礼貌和放肆时,应给予冷淡,有时还要板起面孔表示不满和气愤。这些都应随机应变。在培养活泼专注这一性格时,父母、家人,包括亲戚朋友在内,经常性的爱子态度应当是: 1. 和蔼可亲而认真。对半岁的孩子应“爱而外露”,多逗其快乐、发音、动作和欢笑;对半岁后的孩子则“爱而节制”,多亲切、平静;对3岁以后的孩子则应“爱而少露”,但必须友好、礼貌和尊重。有时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培养他独立的人格和自制的能力。父辈们对孩子的爱心流露应服从于教育,这是使孩子活泼、听话的艺术。为此,要心里把他当孩子,表面把他当大人;心里疼爱极甚,表现保持平静;心里非常关切,表面往往佯装大意。这种情感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活泼、听话而不撒娇,做事认真而专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让孩子感到,因为有了他,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而要让他觉得,因为有了父母,给他带来了幸福,他是一个负债的人。”你要让孩子幸福而明理吗?那就必须这样做。 2. 多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最理智和最深厚的爱,能使他获得健康、完善的人格。鲁迅先生曾说:“你不把孩子当人,他长大了就做不了人。”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许多不知自珍自爱、缺乏自立自信,或懒散堕落、或粗野横暴的青少年,可以说他们幼年都是未得到尊重的孩子。 尊重孩子一要多用礼貌语言,民主平等相处;二不把孩子当玩具、笑料,切忌过分开玩笑;三禁止把孩子当出气筒,不侮辱、打骂和粗暴地对待孩子;四不当面议论孩子的缺点、弱点和错误,不要在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足,发泄自己的不满;五对3岁以后的孩子不要经常搂在怀里,亲在嘴里,要鼓励他站直、坐正、好好说话;六不哄骗孩子,说话算数,做事认真。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也是威信很高的父母。
3. 多多鼓励、表扬。总要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好孩子,爸爸、妈妈、老师和人们都喜欢他。“自我意象”好是上进的重大动力。要经常在鼓励、表扬中培养孩子好的“自我意象”,使他即使犯了错误时也相信“我会改”,而且“改得快”。鼓励应走在行为的前面,表扬则在行为之后及时进行,但表扬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放空炮和敷衍,也不宜过分,更不要当面说孩子“喜欢戴高帽子”。 表扬的方式是多样的。向亲戚、朋友、家人、老师小声夸奖,不直接对孩子说而有意让他听见,这种积极暗示非常有效,有时还能“弄假成真”。其他鼓励形式还有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拥抱,贴一个小红花,奖励一个学习用品,到大自然中游玩等,视情况而定。但在实施所有表扬和奖励时,教育者不可显出过分高兴的样子,应该不失认真和平静。 这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家庭全体成员态度必须一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一切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分歧,都要在避开孩子的情况下认真统一。“爱态”的流露要相同或相似,对孩子行为的评定应保持一致,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影响力。 四、指导孩子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行为中重复一定的模式培养起来的心理定势,快乐专注的心理定势也要在行为习惯中养成。儿童有了良好的习惯,教育就省事了,这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道理。又如教育家叶圣陶说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这就是习惯成为性格,它的表现好像“自动化”了一样。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了,就能自我控制,专心玩和学,而不受不良因素的引诱和干扰。所以早期教育的先驱卡尔·威特说:“不允许孩子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样孩子就没有痛苦。” 怎样诱导孩子专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 在日常的一切生活、游戏和学习事项中,凡是想要孩子喜欢做的事,家长都应快乐地、情绪饱满地去做,让孩子接受感染,获得榜样,进而被吸引着照样去做。不论是听音乐、学画画、早锻炼、识字、读书、吃饭、礼貌地称呼人等等,所有的行为都要给孩子作出榜样。同时要注意千万不要给孩子以消极影响,例如,“我只爱吃青菜,就不喜欢吃萝卜”这一类话,在吃饭时就全应避免。 2. 有的孩子太文静,应多带他到室外活动,多与成人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多做体育游戏;有的孩子太好动,则应限制他的室外活动,让他多在家里做安静的游戏,例如搭积木、画画、听故事、玩泥沙、学下棋、看图书、集邮、做玩具等,尽量使孩子安静,集中注意力。茶余饭后,父母可以抱着孩子做桌面游戏,如折纸,认颜色,用火柴棍摆几何图形,在磁性板上写字、画画,玩插塑、积木和魔方等等,都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兴趣和注意力。 3. 凡是希望孩子进行某项活动游戏,都不要在孩子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命令他去做。例如把纸笔丢给他说:“你去画一会儿画。”把积木扔给他说:“搭一会儿积木,噢!”这样是决不能培养起注意力和活动兴趣来的。成人企图用这些来打发孩子的时间,却只会使他感到无聊,而决不会引起勃勃兴致和注意力。 为了让孩子活动时快乐专注,一般要做到:①动静活动要搭配,大致要定时;②活动前讨论一下想做什么,要争取做得怎样,比上一次做得更好等,以明确目的性,调动积极性;③活动过程中时而观察一下孩子,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以做到满意为止,有时可与孩子一起活动;④活动结束后一定要评定、表扬,甚至打分、贴小红花,记载或展览他的成绩。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指导,孩子就慢慢学会自主了。父母只要评定活动的结果,就能使他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专心玩自己的游戏了。好孩子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他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事,生活中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与无聊绝缘。 4. 识字阅读游戏不仅要讲究趣味性,还往往要在孩子学学玩玩最高兴的时候停止,使他产生活动的“饥饿感”,盼望下一次学习活动早一点到来。其他活动也一样,要避免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活动指导十分重要。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则收获命运。要改掉一百个行为形成的坏习性,就得用一百一十个正确的行为去抹掉它。养成优良性格是没有“特效药”和“速效药”的,教育无小事,得从一点一滴做起。 孩子年幼,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只要引导他玩得认真,学得愉快,他就一定能成长为一个活泼专注的孩子。识字阅读活动本身也是培养这种好孩子的重要手段。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3 , Processed in 0.06318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