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树杜鹃王》封面
大树杜鹃传奇 “好啊!我常念着这事哩,是该去找到它了! 它是我们中国的国宝……” 冯国楣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在绿色世界跋涉时,那红的、蓝的、黄的、紫的花朵,总是那样鲜艳、靓丽、热烈地闪耀在面前。它们为大自然渲染了最丰富的色彩。鲜花是母亲,它创造了果实,繁衍了无穷的生命。是因为这些,抑或是爱美的天性?冯国楣格外钟情于花卉的研究。他说:“大树杜鹃是杜鹃花的一种。杜鹃花多是灌木,只有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的高原上,才能成长为乔木。大树杜鹃是杜鹃王国中最伟岸的汉子,它可长到二三十米高,生长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1981年的春天,著名的植物学家冯国楣率领着助手们出发了。根据资料的记载,生物世界探险家法国传教士福瑞斯特是在腾冲县一个叫河头的地方采到大树杜鹃标本的。 在地图上,确实找到了标有“河头”的地方。那在中缅边界的一个深山中。 当他们风尘仆仆坐了几天车,又步行一天,赶到河头时,迎来的却是当头一盆冷水。凡是进行野外考察时,开头总是走访当地的群众。他们问: “你见过长得很高、树叶很大、花很大、开红花的杜鹃树吗?” “开红花的杜鹃?有,两三丈高。认识,我们叫它马缨花。” “树很高,能长到七八丈高。见过这样的杜鹃没有?” 傈僳族的汉子摇头。 回族的汉子摇头。 汉族人也摇头。 迷惘如乌云压在心头,难道就此罢休? 冯国楣一跺脚,到大山上去找! 这一行队伍走进了原始森林。 根据资料记载,大树杜鹃生活在海拔2300米左右的高山上。 他们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看到了青■栎,看到了含笑,看到了木兰,看到了报春花,看到了马缨花,看到了大白花杜鹃,看到了润楠,但就是没有找到大树杜鹃。 他们在森林中搜寻了数天。 正是在焦急、艰难的跋涉中,发生了令每个野外工作者害怕的事。他们迷路了,一直转到天黑,也没找到下山的路。 悦耳的鸟鸣声消失了,野兽的吼叫却一声声响起,分不清是虎啸或豹吼,惊得人汗毛直竖。黑夜中的森林,是夜行动物的天下。 他们还担心走出了国境、误入缅甸。如果是那样,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正当他们在饥饿、疲倦、失望、危险之中时,一队边防军似是自天而降。 是因为他们那一身不伦不类的衣着,还是东瞅西望、迷路中的犹豫不决?总而言之,他们被边防军“盯”上了。 他们被带到了驻地严加看管。但大家心里反而高兴了,毕竟走出了森林,毕竟有水喝、有饭吃。 冯国楣耐心地解释了一切。可在那个时期,肩负着保卫祖国边防的军人,有谁能理解为了找到一棵树,会不顾生命的危险去铤而走险呢? 即使是能理解,作为军人,又怎能贸然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呢? 边防军把电话打到了昆明植物研究所。 “是的,冯国楣是我们所的植物学家。” “不错,他们是去寻找大树杜鹃,寻找国宝!” 边防军热情地将他们送了出来。 大树杜鹃究竟在哪里?经过了60多年的岁月,难道已经灭绝?或者是生活的区域很狭窄,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了寻找大树杜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冯国楣陷入了困惑之中。 当然,探索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他思索着各种的可能,怎样才能将寻找计划有效地进行下去。 在苦苦的思索中,突然有团火花一闪,福瑞斯特在采集活动中,时常要雇用大批的劳工,且多是采集地的人,这些人应该还有人活着。 抗日战争中,冯国楣曾在丽江数年,当时就听说过有人被福瑞斯特雇用过。可时隔60多年了,人间沧桑,世事变幻。他苦苦地回忆着,紧张地查阅资料。 有一天,他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福瑞斯特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个人似曾在哪里见过。对,很可能就是那个老赵。 于是,冯国楣赶到了遥远的丽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历经种种曲折,终于找到了住在一个小镇上的老赵的家。 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满脸的茫然。她不知道这群不速之客来干什么? 当她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说是记得当年有个英国人找老赵去干事,一去就是多少天。但干什么事不知道。 又问,老赵呢? 老太太的泪水从干枯的眼眶里流下: “你们该早点来。迟了。他已经走了。” 冯国楣的心往下一沉。等悲伤过去之后,他和老太太拉了一些家常。老太太已近80岁了,记忆力很差,唯一的线索断了,但却证实了那照片上的人确实是老赵。 老赵的朋友呢?有没有曾经和老赵一同帮福瑞斯特干事的?他想方设法激活她已经忘却的记忆。 在茫茫的回忆中,老太太终于想起了一位纳西族的汉子,他姓和,叫和文明。又终于想起,他现在住在玉龙雪山下的雪松村。 冯国楣再风风火火地赶到雪松村,找到了和文明。 和文明已是80多岁的老人,当听说是为寻找大树杜鹃的事,很激动: “好啊!我常念着这事哩,是该去找到它了!它是我们中国的国宝!过去洋鬼子欺侮我们,就是那个福瑞斯特,他从高黎贡山,从丽江拿走了多少东西?统统运到英国去了。” 老人的记忆力还算较好,依稀记得那次进山的有30多人。那棵树很粗,费了很大的劲才将它砍倒。那个叫福瑞斯特的洋人高兴得不得了,他平时根本看不起我们这些中国人,可那时却不一样了,一会说半生的汉语,一会叽里哇啦说一大通。 他看着锯下的圆盘,宝贝得不得了。在圆盘上,涂满了油膏,捆扎得牢牢实实,命令一个姓张的人,专门将它背了出来。 出了林子,走了八九天的路,才到了县城腾冲。 腾冲叫河头的地方,有好几处,不是黑泥塘那边的河头。 那次经过了一个叫永安的地方。 为什么记得呢?因为是在那里歇了一晚。那里有个寨子铸犁头,犁头出名。 又走了两天的路,才到大塘,好像有条河。对了,是有条河,河叫什么名字来着,像是就叫大河。 顺着大河走,有个傈僳人的寨子。这个寨子叫大河头,还要往前走,才能进山。 在地图上,腾冲县的北面确有一个永安!如果不错的话,属界头乡。 8月,冯国楣有事缠身,脱不开,他请助手们二下腾冲。界头是个乡的所在地,一打听,确有大塘村。 他们溯龙川江上行,简易公路不久就断头了。 当时,又正值雨季,电闪雷鸣,大雨时疏时密地下个不停。江水湍急,奔腾汹涌。 接受上次的教训,考察组没有贸然向前,而是开展了调查活动。 当地的干部和群众都说去不得,归纳一下,有这几条: 此处离大河头还有几十公里,进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靠两条腿步行!
那片林子是原始森林,荒无人迹,没有向导进不去。进去后也不是一两天出得来的! 这时节的林子里,猛兽多,毒蛇多,虫子成把抓,马鹿虱叮住你就不放,旱蚂蟥遍地。猎人都不敢进去,你们不要命? 你知道这雨什么时候停?小溪小河都涨满了,泥石流、山洪,说到就到。 明年二三月份来吧!那时是旱季,蛇呀、毒虫呀,都还没出动。早发的杜鹃已开花了。说不定你们要找的杜鹃,也正开着花哩! 实话实说,这些情况都是始料不及的。他们连野外宿营的装备都没带,好像是知道了路线,那大树杜鹃就在那里等着哩! 困难和危险是一方面。大伙儿说的杜鹃花花期确是重要的一条。花、果是鉴定一种植物的重要依据。 反复考虑的结果,决定返回昆明。但这次出征,还是为以后的寻找摸清了很多情况,也好事前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火 山 爆 发 它的“休眠”期有多长?谁能预测出哪座火山最先苏醒、 再次爆发?将有多大的规模? 板块漂移,造山运动,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质。这是造就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火山群与高黎贡山的关系,一定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 腾冲是我国三大地热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是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两个板块力的抗衡较为明显和集中体现的地区,地质活动异常活跃。 全县有90多座火山锥,80多处温泉,数以万计的泉眼;沸泉、气泉更是蔚为奇观。温泉中因含矿物质的不同,具有多种性质,有的甚至含有毒气,成了死亡泉。 90多座火山锥、火山口组成了我国罕见的地质博物馆、火山群博物馆。 过去,一般都认为腾冲的火山是死火山。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地质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了这些火山并没有“死亡”,而只是“休眠”。那么,它的“休眠”期有多长?谁能预测出哪座火山最先苏醒、再次爆发,将有多大的规模? 或许,正当我们在火山口观察时,大地突然颤动,随着一声雷鸣,赤红的岩浆已喷涌而出,冲上云霄。 这一新的科学发现,为腾冲的火山群,平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增加了探险的魅力。 根据历史的记载,腾冲火山最近的一次爆发是在380多年前,地点是打鹰山。打鹰山又名马鞍山,在县城西北十几公里处。 著名的探险家徐霞客是在它爆发30多年后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作了详细的记述: “土人言,三十年前,其山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而波涌起,人莫敢近。后有人牧羊于此,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羊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遗,而潭也成陆。” “足声至而波涌起”,在现代则称之为“应声泉”。由声音的震动,引发了地动。显示了这里的地质特点。 “土人言”的,显然是讲述一场火山雷鸣般地喷发时惊天动地的景象。 徐霞客还记叙了对火山口的考察: “山顶之石,色赭而质轻浮,状如蜂房,如浮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二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 这里所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火山石,再次证明是火山的喷发。 徐霞客是1639年到腾冲地区的。打鹰山火山的喷发当在1609年左右。 这之后,虽然没有火山喷发的记载,但地震却是不断的。据有人统计,自1502年以来,腾冲地区5级以上的地震,有过70多次。 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1998年,我们在巴腊掌时,向导曾指一沸泉说,以前没有这个沸泉,它是1996年大地震后才出现的。 2000年8月,我们在丽江的下虎跳峡考察时,亲眼目睹了江对面哈巴雪山崩塌的山体——一面大山突然崩裂,堵塞了长江,使长江断流数小时。向导说:“那是1996年大地震的杰作!” 我们瞠目结舌,久久地注视着山体岩石的节理,推测着,想象着当年那惊心动魄的瞬间。 自然所孕育的力量,无法估量,令人敬畏! 火山群中,年龄最长者是来凤山,约90万年。年龄最小者是打鹰山,尚不足400岁。 城西十几公里处的火山公园,由小空山、大空山、黑空山作为主体。三“空”由南向北,一字排开。山山相距约五六百米。小空山最矮相对高差只有50米,黑空山最高,相对高差约200多米。“空”字已非常形象地描摹了火山口的形状。 1998年我们第一次来腾冲时,在大雨滂沱中到了小空山。老天有情,在我们登山时雨停了。 火山口如一巨大的锅,在四周树林的笼罩下,锅底显得深幽。无水,长满了青草。我们没带仪器,只能目测,估计那“锅口”的直径约在一百五六十米。 当年,有多少炽烈的岩浆、由地心深处,从这巨口中喷向天穹?它只爆发了一次,还是间断地喷发?我们无法知道,只能从电视上火山喷发的景象想象着。但在它的锅沿上,就是整个的山体,随手就可捡到各种火山石。 火山公园系近两年新建的,门楼雄伟,气势非凡。宽阔的台阶,直达大空山火山口。台阶全由玄色火山石所砌。 公园垒有各种山石和雕塑,都是取材于各种火山石。杜鹃花盛开其间,使这片园林别具一格。 右边为一陈列室。另有长达十几分钟的录像,介绍了有关火山的知识。 那些形状怪异的火山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火山弹形状各异,有如炮弹、橄榄球、面包。它们质地也不同,或坚硬、或与浮石一般。地质学家有一种解释:当岩浆从地层深处涌出,喷射到空中时,是种高速的运动,且不断旋转,犹如炮弹从膛中旋出,因而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形状。 火山浮石也称之为浮石。这是因为它的比重小于水,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可浮在水上,又名水浮石,即徐霞客所说的“虽大至合抱,而二指可携”。其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但全是赭赤色。 难道地心的岩浆,竟有比重小于水的?地质学家解释当然不是。水浮石的形成是因为岩浆喷出地面后,喷火口四周的熔岩泡沫急速冷却,因而形成了众多的气孔,状如蜂窝。 一般的火山石,玄色,多数有气孔,这在腾冲随处可见,当地的各族人民早已将它用作建筑材料。登上数百级台阶后,终于到达山顶——火山口,因为光线和拍摄的角度,后来的照片上却很难看出它深深的锅状。在右边,有一石块,上书“天问”两个大字。 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至今还深藏于地心的秘密,引人浮想联翩而又不知所以然,只有问天了!这是人类的无奈、还是激励人们高扬探索精神? 眺望黑空山,在它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绵延数里的熔岩流。那是当年它喷发的岩浆从火山口溢出后,两条火龙各奔东西冷凝所致。虽已历经了千万年,那熔岩流淌的动感,依然清晰可见! 在力与运动中,大自然创造出鬼斧神工的万千景象! 腾冲的90多座火山,形状不一,表明了它们的成因各异。打鹰山、小空山、大空山、黑空山,为截顶圆锥状火山,火山锥如锅沿的圆台状,喷口清楚。清凉山则是多种类型叠置在一起的穹状火山。来凤山的火山锥则是盾状的。顺江的火山湖,又是低平马耳式火山。 凡此种种,构成了火山地质的多姿多彩,组建了堪称一绝的庞大的火山地质博物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2 , Processed in 0.05179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