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只有几个月,尚属“婴儿”阶段,妻子便常不自觉地以我为理由教育他了,如“乖点,否则爸爸要不高兴了”,等等。而我在楼上书房写作,妻子抱儿子到书房外的露台晒太阳,一待他哭闹,立即说:“你如果哭,我们就得走了,不能影响爸爸工作。”妻子这样说的时候,我有一种模糊的快感,一定是潜意识中获得尊重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但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男性权威的形象便是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开始塑造的。 无论男孩儿或女孩儿,在他们幼年的时候,父亲的重要地位便被确认了。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从事家务劳动,他们的工作更重要,整个家庭要为父亲的工作开绿灯,父亲的喜怒哀乐是家庭的晴雨表。女人对丈夫的爱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要让孩子懂得敬重父亲。男人的权威便这样一点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男孩子成年后会为自己是男性而骄傲,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种种如父亲一样的特权,而女孩子则显得被动,认为男人更重要,婚恋关系中应该更多为男人付出。两性的不平等,便以这种方式开始了。 妻子绝非这种教育的始作俑者,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两性的对应等级。做母亲的在重大事情上总是以父亲的名义、利用他的权威来提出要求,父亲有种神秘的威望。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男权的威望由家庭扩展到社会。他会发现,男人同样是社会领域中的“父亲”。 我自己同样对儿子进行过带有性别误识的婴儿期教育。那是他 6个月的时候,去医院打针。当别的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小家伙只是皱了皱眉头,委实令我大跌眼镜,连声夸奖。那之后,我便会对他低语:凡需要“受苦”的时候,“别哭,坚强些,爸爸会为你骄傲。”现在想来,我岂不是在对他进行着“男人应该刚强,不应该轻易哭泣”的性别角色教育吗?几千年来男人为扮演这种角色不是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了吗?哭泣是舒缓我们感情的一种手段,是自然的生理现象,男人有着与女人同样的神经系统,为什么不能哭泣?以男人为中心的概念,是我反对的;不哭泣的“硬汉”形象,也是我反对的。但是,当妻子对儿子灌输前一种观念的时候,我曾感到朦胧的快慰,而我自己竟然也不自觉地进行着后一种观念的灌输。理论上总结出来的,落实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难呀!我想我更应该时刻警惕着检省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政治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2 , Processed in 0.05209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