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儿童玩蹦床稍有不慎,就可能骨折、脊椎损伤甚至头部受伤;蹦床上孩子越多,危险性越大。记者随机访问30名家长,均不知正确的跳跃防护方法。 因为蹦床的缘故,7岁女孩昕昕的舞蹈梦去年就破灭了,此前她已学习舞蹈三年。 昕昕妈妈在武汉生活论坛贴吧中讲述:女儿昕昕从小喜欢跳舞,去年,6岁的昕昕度过最后一个幼儿园暑假。放假后,她每天傍晚都会带昕昕去家附近的游乐场玩,昕昕最喜欢的是蹦床。有天傍晚,昕昕在蹦床上嚷嚷着“我们比谁跳得高”,说完就跟另外一个女孩比赛跳高。她没在意,觉得蹦床软软的,很安全。不到5分钟,意外发生了,昕昕突然大哭,说腿疼。她赶紧带孩子去普爱医院,结果拍片显示:左腿腿骨骨折,需要住院手术,舞是肯定不能再跳了,而且愈后孩子也不可剧烈运动,尤其是跳高以及长跑。 调查中,鲜有家长能教孩子在跳跃中正确保护自己,孩子自然是无一人知晓。记者探访也发现,在游乐场玩蹦床项目的孩子们却鲜有人陪护,小一点的孩子,家长跟在身后,但是4岁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自玩耍,工作人员均表示,陪护是家长的事情。 洪山高中物理教师叶丛希分析:由高处下落到接触蹦床这一阶段,当接触到蹦床面时,速度增加到最大,小孩子不比运动员,不会合理协调肢体动作与速度,速度增加时,肢体与肌肉状态不能相辅相成,加之蹦床上不止一个孩子在玩,接触蹦床面无异于接触水泥地,发生骨折在意料之中。 中南医院骨科副主任金伟以及洪山高中物理教师叶丛希均建议,进行群体跳跃运动时,自我防护要做到三点:第一,跳跃时双臂抱胸,这样可以防止受到其他人的碰撞;第二,跳起落地时不可作蹲状,这样可避免被其他人踩踏或者碰撞;第三,跳跃时,出现重心不稳,不可用手腕触蹦床,还是呈抱胸状,直接跌倒,这样接触面大,会将肢体伤害程度减小到最低。 小朋友玩蹦床摔断胳膊 两岁的朋朋跟着妈妈去动物园玩。小朋友看到动物园游乐区里的充气蹦床都走不动路,朋朋的妈妈也就同意买票让他进去玩。蹦床的工作人员说大人不能进去,妈妈就在边上看着他和四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突然,朋朋跌倒了,趴在蹦床上哭。妈妈赶紧把他抱出来,但他还是一直哭。虽然看朋朋哭得蛮厉害的,但想到蹦床是软的,妈妈觉得也不会怎么样。妈妈抱着他上了公交车,车一颠,他又醒了,醒来之后马上喊“膀子疼”。妈妈觉得不对劲,带他到附近的医院做检查。医生检查后告诉妈妈,小孩子骨折了。 系领带玩过家家 英3岁男孩吊死在蹦床上 据英国媒体6月27日报道,英国伯明翰市一名3岁男孩喜欢系上大人的领带玩过家家扮爸爸,结果在家里花园的儿童蹦床玩耍时,领带一端意外地卡在钢架上,男孩竟然将自己绞死。家人发现后为他急救,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最终也没能挽回男孩的生命。男孩名叫柯里·奥克斯,不幸发生在去年7月13日,当时柯里的妈妈阿曼达忙着整理清洗的衣物,所以一时没顾得上柯里。当妈妈阿曼达发现时,柯里脖子上缠着继父斯图尔特·奥克斯的领带,领带另一端被卡在了蹦床的钢架上整个人被吊在了那里。 儿童玩蹦床不如跳绳安全 孩子在蹦床上弹跳时,力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掌握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可知因素,很难保证每次弹跳均能垂直地承受重力。遇到重心稍有偏斜,脊椎稍有失控,就会使脊椎的受力失去平衡。人摔倒不说,脊椎骨、关节、韧带等都可能受损。此外,孩子玩蹦床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降低对脏器的自我保护意识;振荡还有可能对尚未发育完善的内部器官造成损伤,尤其对大脑不利。 谁来保障儿童玩具使用安全? 7月8日桐乡版的《暑期孩子意外伤害事故频发》,报道了儿童因缺少父母看护发生意外,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幼儿由于自身防卫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现实中,给儿童造成伤害的还有儿童使用的玩具,这一点也往往为家长忽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0 , Processed in 0.05874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