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过的第一处野长城是箭扣长城。第一次试图攀登箭扣,是从它的南坡上去。南坡入口离慕田峪很近,山脚下因为有虹鳟鱼养殖场,饭店众鑫,非常热闹。只是吃客多,登山者寡。客观原因也是因为南坡非常陡峭,爬到一半时发现这项活动超出了我们一家四口可以驾驭的能力范围,尤其带着那么小的孩子,我又正处化疗期间,体力不佳,于是知难而退。 后来绕道去比较舒缓的北坡,在山路上需要多盘旋半个小时,跨过几道高高的山梁。第一次真正登上箭扣是2006年4月份,当时我的头发都掉光了,戴着小花头巾。那年儿子6岁,女儿3岁,箭扣上大概还没见过如此低龄的攀登者。那天我们见到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当地老乡,是由英国人William Lindsay(威廉·林赛)发起的公益组织“国际长城之友协会”聘来清理长城上的旅游垃圾的。 从此之后就爱上了这个险峻的去处,每年都要拉上一些朋友拜访一两次。因路途遥远,把大家都组织起来很不容易。最浩浩荡荡的一次是在2007年11月,我们一共7辆车9个孩子10个大人,带着午餐去那里野炊。出发前一天我给所有的人发短信,叫他们带上厚外套,而且无论如何要背到山顶。我们在山脚下吃完野餐才开始爬山。上山途中,大家都热汗淋淋,不断有人把已经穿在身上的毛衣解开或者脱下来,背着的衣服远远多于穿在身上的衣服。 到了山顶,凉风飕飕,我们一行又开始扣好衣服,戴上帽子。那天我们碰到两个年轻的游客,只穿着短袖衣衫。我问他们带外衣上来没有?他们说没带。我劝他们一刻都不要耽搁,赶紧火速下山,否则会冻坏的。我们在山顶上逗留一个小时之后也开始下山,越往山下走,气温越低,温度下降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下山的速度。到了山脚下,大家已经把所有带来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再加上帽子手套,还是冷得受不了。山下的水管子已经结了冰,这就是秋末的深山,比城里要冷多了。 在山脚下的农家院里,我们要了一大锅棒碴粥,加上贴饼子,野菜,孩子大人吃得不亦乐乎,身上也暖和了许多。我犹自惦记着那两个没有经验的游客,不知道他们在太阳下山之前走回车里没有? 丈夫去箭扣的次数比我多。每当有同事尤其是上司从世界各地飞来,只要有一丝空暇,丈夫就会拉他们去箭扣。2010年夏季曾经带了4个重量级人物去,据说他们坐在箭扣山顶不肯下来,说是太美了,舍不得离开。 2011年的一次箭扣之行,把我们这些年的爬山经历全都毙了。也幸亏没有人跟来,不然我们还真担当不起。全程30公里鼎力攀爬,耗时5个小时,基本没有停歇。 从2006年第一次登上箭扣长城起,我们一向都是向东转,朝箭扣梁那边走(慕田峪方向),虽然多处直上直下的残垣断壁需要手脚并用,并无特别的险要和困难。原来带孩子去箭扣时,当地人总是告诫我们不要去西边(响水湖、八达岭方向),天梯、佛脸、鹰飞倒仰、北京结……这一段路最险,小孩子走不了,所以我们一直没体验过。老公带同事去,也都走熟悉的路段。 这一次我们决定走一次西边。果然强度比东边要大得多,不仅手脚并用地爬,有些地方——比如佛脸——干脆需要徒手攀岩,而且很难找到安全的落脚点。我们家那两只小山羊走得像没事人儿似的,倒是我这个“老弱病残”经常需要他们等。也因为我带了佳能5D过去,拍照时拿出来,攀岩时又要小心放回包里,如此折腾,费了不少时间。 这里引用一段网上找来的介绍文字 天梯是一段70度陡坡、70-80米长的长城,最窄处60公分宽,台阶40-50公分高、15公分台面,要四肢并用地爬;鹰飞倒仰有一处长城直立倒塌,要南辕北辙地绕道迂回过去,下山70-80度陡坡,要不抓住树枝,很难站住。 这天也不知道赶上什么日子了,箭扣上游人如织,一个向导说快赶上王府井了。总有人看见我们就惊叹“这么小的孩子也带出来爬山!能行吗?”我们一遍一遍地解释,俩孩子一岁半就开始爬山了,第一次上箭扣时女儿才3岁,没问题的。于是大家又赞叹不已,甚至不少人本来不想爬那么远的,看到我们家两只小山羊,又不能甘拜下风,只好硬着头皮往上走,但小山羊还是把大部分成年人远远地甩在后边。 老公本来觉得大家大惊小怪的,后来我问他,长城上千把人,可看见其他的孩子了?的确有两三个,但都没怎么爬山,其中两个四五岁的,还都是成年人抱着的。 老公看好一处下山的道路,走着走着发现比原来想的远多了,我们全都累得筋疲力尽,双脚生疼。好在还有一小队驴友团一直在我们左右,大家互相照应着,坚持到最后。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城区约30公里,夹在慕田峪和大榛峪之间。因为处于险峰之上,这里的城墙更为雄壮奇伟,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当然,也有个传说谎,说箭扣的得名,来自一名考察长城的地方官,他发现箭扣长城十分雄伟,而且在群山之间像一个涧口,就命名为涧口,但回去后觉得这名字太过没有气势,遂从“一箭扣双雕”中借用“箭扣”二字,这名字就流传至今。 沿着箭扣长城行走乐趣无穷,这里的走势比司马台更加富于变化和韵律;山势比慕田峪长城雄奇峻峭;构造墙体的是大块的白云岩,非常醒目,自然风化严重,这更为它增添了古朴之味。四季流转,风雨阴晴,风景都是那么瑰丽迷人。这段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地方。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0 , Processed in 0.06244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