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时间总是在催促声中度过。已经快迟到了,鲁鲁还是慢悠悠的,我不得不冲他暴吼:“快点!快点!别慢悠悠的!”他却冲我一笑:“嘿嘿,俺就是慢悠悠之神!” 好个慢悠悠之神,真是万事不着急,就是天塌下来,他也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我一度很焦虑,想要把他扭转过来,办法用了不少,奖过、惩过,卡着表督促过……效果也不是没有,在我火烧眉毛般的催促声中,他确实快了不少,但只要我的声音一消失,他又恢复了一贯的慢悠悠。 细想一下,可能这就是基因的力量。我自己就是个慢性子,不仅慢,还胆小、内向,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的“老师鉴定”里都有一条“不敢和坏人坏事做斗争”,这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后来进入体校,在严格管理的集体生活中,身边都是些雷厉风行的教练和同学,我的慢性子似乎也有所改变。但一离开体校,我的老毛病立刻犯了,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直到现在,还是慢悠悠的。 我也不打算改了。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就是个性格问题,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它好不好,性格就是性格,是你终身的烙印,很难改变,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既然如此,与其恶斗,不如悦纳。慢性子虽然让我少了些风风火火,却也多了些温文尔雅;虽然少做了些具体事情,却多了些思考的时间。身体的节奏之所以放慢,往往是因为思绪在漫游,身体是消极的,精神却是积极的,我们很难说哪一种状态更好。慢性子并不是身体机能的问题,而是精神状态所决定。据说,奥运会的百米之王刘易斯就是个慢性子,而且比较内向,还是个素食主义者。这让我平添了不少信心。 许多事情用不着刻意去改变它。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未必真正懂。现实中我们就常常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孩子身上。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好恶去评判一个孩子,将一些原本中性的词染上褒贬色彩。比如“活泼”就是好的,“内向”就不好。这可以理解,现在的社会确实是个喧闹的社会、竞争的社会,我们崇尚开拓进取,追捧“外向型经济”,与之相适应的“外向型人才”也理所当然受到青睐。既然社会是个外向的社会,“内向”之人当然也就处于劣势。这是一般人的逻辑。 各种各样的励志书、成功学也在强化这种观点。专家们似乎都在教导人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让自己看上去阳光灿烂,否则,面试要搞砸,谈判要搞崩,推销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了。再推而广之,连这样一些初级的事情都做不好,你的事业还怎么成功呢?“外向”之重要,可想而知。 曾经有个家长问我,他的孩子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去美国留学,因为感觉美国人更喜欢开朗自信的孩子。我觉得很奇怪,难道内向的人就不自信、不开朗吗?外向就等于自信开朗? 很多人总是以外向和内向来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这其实是误解。性格不等于意志品质,一些看上去很粗犷的人,内心其实脆弱,而一些看上去文弱的人,内在却很坚韧,不能以他是不是爱说话来衡量他内在力量的强弱。这些误区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先就假定了,一个人不说话,一定是他害怕说话,却没有想到,不说话的原因很可能还有不想说话、慎于说话、不屑于说话,等等,有时候“不说话”反而恰恰是内在强大的表现。 实事求是地说,一个人如果内向到完全不能交际了,那确实是影响生存能力的,确实要不得。但一般的少言寡语,也未见得就是坏事。以我们世俗的“成功”标准来看,很多大人物恰恰不是活泼外向的,反而很沉静。学者、艺术家、科学家中,内向性格更是占绝大多数,因为他们需要思考,深入的思考就必须沉静。即使一个外向的人,也有他内向的一面。内向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内省,这是他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内向者能得到人更多尊重和信任的原因。 大人物是绝对不能张牙舞爪的。当官当到一定的级别,需要的就不是活泼,而是稳重了。 任何性格都有正反两面,只要不是极端到影响正常生活,每种性格都是应该包容的,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更何况,一个人的性格,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环境因素促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你只能接受它。 孩子并不是面团,我们想揉成什么样子就能揉成什么样子。真若是那样,对世界来说,将不是美景而是灾难,假若世界充满着千篇一律的“好性格”,它的勃勃生机、它的丰富多彩也就不复存在了。任何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没有绝对不好的性格。不要简单地给孩子的性格下定论,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把性格中好的方面发挥出来,坏的方面加以遏制,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20 , Processed in 0.05874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