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行为都会拉近你跟他人的关系。 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能让他获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换位思考,是一个人行为良好、举止有教养的根本。 今天的社会,大家不是赤膊上阵地忙于打拼挣钱,就是与世无争地“宅”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似乎礼貌和社交礼仪不太需要。 教养,真的成了奢侈品? 我相信,就算是特别喜欢清静的人也无法忍受永远孤零零一个人的滋味,没有人来访,没有人可以交谈,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正常的人一定有跟人交往的需求。 人,一旦进入社会,就会跟人发生人际关系。你需要别人礼貌地对待你,别人也喜欢跟一个有教养的人打交道。谁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举止得体,行为礼貌体现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每一个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行为都会拉近你跟他人的关系。 你是否发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孩子,会经常被邀请到他人家里做客,孩子和孩子的父母都喜欢跟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打交道。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能让他获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世界500强的管理人士们明确地告诉我们,面试时,他们也容易倾向选择那些举止得体、社会风度良好的应聘者。 教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素养。 孩子的礼貌和良好行为来自父母,彬彬有礼的教养需要父母从小教给,而且需要父母耐心不懈地坚持。 看看,其他妈妈的心得—— 拍拍肩膀 教孩子说“谢谢”的时候,我认为应该照顾到他的自尊心。我总是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当众提醒常常会让孩子尴尬,产生抵触情绪,“你要我说,我偏不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我提醒的次数越来越少。 ——吕祖芬(江西南昌) 点评:关注孩子的感受,妈妈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人,这样的妈妈教养出来的孩子,礼貌行为肯定错不了。让孩子看到什么是有礼貌的行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教育方法了。 做客前的预演 有一次,要带孩子去先生老师家拜年。我怕孩子表现没礼貌,坍了他老爸的台,出门前就先做预演。 “如果老师爷爷问你,还要不要吃饼干,你会怎么说?”““”如果老师爷爷家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你想玩,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说?”我则根据他的回答或纠正、或给出正确的答案。 到了先生老师家,孩子的表现出奇的好。以后,我就经常用这个办法。 ——朱西雅(上海) 点评:谁说“临时抱佛脚”不好,至少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很管用。 鼓励比责骂管用,多戴高帽子 以前,孩子表现不够好的时候,我总是说“这样不对”、“你不能那样”。后来我发现,说好话比批评更管用。一次,隔壁座位上宝宝的鞋子掉了,女儿马上主动替他捡了起来,我立刻当众表扬,回家再跟奶奶爷爷说这件事。我发现,孩子的脸上满是欣喜和满足。 以后我经常用这一招。凡是得到夸奖的事情,孩子更乐意去做。 ——程丽丽(重庆) 点评: “戴高帽子”是永远的需要,大人也一样。父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赞美孩子好的表现,孩子一出错就揪住不放。 “强化好的行为”适合所有的人。 提供好的和不好的榜样 给孩子提供榜样,让他在现场接受最真切的礼貌教育。 平时看到其他孩子有礼貌的表现,譬如,跟别人说“谢谢”,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我都会告诉儿子:“妈妈对这个孩子的印象真好!”或者当着儿子的面,跟他爸爸一起议论夸奖那孩子(效果特好)。 如果我看到其他孩子行为举止表现得粗暴无礼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向儿子指出来,让他知道妈妈很讨厌这样的行为。 时间长了,儿子心里就很清楚什么是招人厌的行为,什么是受人欢迎的礼貌行为。 ——郑烨(上海) 点评:榜样的力量无穷。很多时候,大人说再多的道理也不如其他孩子“一次性的榜样”作用来得大。比如说,如果孩子吃饭慢,给他找一个伙伴,他一定会快很多。 餐桌上的无声教育 结婚前,同学朋友聚会时,我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一上餐桌就露馅儿,一看就是个没教养的孩子。我没怀孕时就想好,不能让我的孩子成为“餐桌上的小讨厌”,坍他妈——我的台。可是,在餐桌上教训孩子,孩子吃不好饭不说,如果在场有客人,宾主都很尴尬。 我平时就跟孩子约定好:他如果满嘴饭菜就说话,我会鼓起腮帮子无声而夸张地鼓动,孩子一看就明白我要提醒他什么事。孩子在菜碗翻来搅去地挑自己喜欢的菜,我就不动声色地用手拍拍自己的嘴巴,孩子马上停止。 ——田恬(南京) 点评:有时候,孩子的确只需要大人的提醒。礼貌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大人的耐心。这是位有教养的妈妈,她对孩子的态度就充满了尊重和教养,她的孩子没家教才怪。 孩子的行为举止和礼貌教养应该受父母的重视 一个孩子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想要获得圆满的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跟人和睦相处。 现在,我们做父母会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深深地误导了父母,以致做爸妈的不知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智能、知识和学业成绩上,以为孩子接受教育,就是很多学习各种科目,接受各种训练,安排去各种早教中心和训练班。 美国曾经有一项研究,对哈佛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些学业很优秀的学生,毕业多年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理想。譬如,一个数学系的优秀生,因为跟同事相处总是出问题,只能不断辞职,结果工作越做越差,最后做的一份工作是衬衣推销,这是个不太需要跟同事发生关系的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哈佛的高材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情商跟不上,进入社会以后一样要出问题。 父母要给自己培养起一种能力,一种觉察力——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孩子都会玩“医生打针”的游戏,尤其是生病看病回来。孩子这个游戏,是为了借着游戏让自己从打针、害怕医生的苦恼情绪的中得以摆脱和复原。 爸妈可以观察一下,不管他的治疗过程是否严重还是轻微,孩子通常选择做医生,强势的那一方,而弱势的那一方,不是爸妈,就是娃娃。 他希望你和娃娃做什么? 你大声叫喊: “我不要打针!” 同时假装你很痛苦,很害怕。 这时候,孩子感受的是什么——感觉自己处在比较有力的一方。 这是一种角色的转换。被打针的变成替别人打针的一方。现实中不得不打针的事实,让孩子产生了“无力感”,感觉自己没有力量,而且日常生活中那些他没有法选择的事情很多很多。那是一张不好的感觉。 医生的游戏,让他能掌握主动权,让他看到大人也有无力感、无助以及无尊严的时刻,这能让他从苦恼的情绪中恢复。 游戏是假装的,情绪的平复和恢复却是真切的。这是为什么孩子会一而再地玩“医生打针”游戏的缘故。初上托儿所的孩子,回家喜欢玩“老师教训娃娃”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换位的方式,通过再现和宣泄来平复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要能够理觉察这一切,并且帮助他。 做人,做父母,我们都要有换位思考的愿望和能力。 换位思考,正是一个人行为良好、举止有教养的根本。 《3~15岁孩子应该学会的85项重要的礼貌行为》 美国教育学专家、“全美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获得者、现为国际知名的教育咨询专家米歇尔·博芭博士给父母列出了上述的内容 ,这应该对国内的父母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基本礼貌用语 1. 请 2. 谢谢 3. 抱歉 4. 对不起 5. 可以吗? 6.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7. 欢迎、没关系 跟人见面时的礼貌 8. 微笑地注视对方的眼睛 9. 握手 10. 问候 11. 自我介绍 12. 介绍别人 会话礼貌 13. 主动说话 14. 他人说话时不打断对方 15. 听人说话时,望着发言者的眼睛 16. 说话时用正常悦耳的声音 17. 对他人说话表现出兴趣 18. 努力避免冷场,具有初级技巧 19. 知道结束对话的方式 餐桌礼貌 20. 准时来到饭桌 21. 知道正确摆餐桌 22. 知道坐在餐桌旁的时候身体要坐直 23. 吃饭时取下帽子 24. 对饭菜只说好话 25. 等主人特别是下厨的女主人坐下后才吃东西 26. 不在自己的餐盘里堆放很多食物 27. 吃菜喝汤时不发出咋巴声 28. 会说:“请(麻烦)把……递给我” 29. 手臂手肘不放在餐桌上 30. 咀嚼时闭上嘴巴 31. 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 32. 暂时离开餐桌是会说“对不起” 33. 吃完后要跟主人说“谢谢” 出访和待客时的礼貌 34. 在家门口迎接客人 35. 送客人到家门口,并说“再见” 36. 始终陪伴客人,请客人吃零食喝茶 37. 做客时问候朋友的父母 38. 自己收拾用过的茶具和其他用品 39. 会感谢主人和他的父母 对长辈的礼貌 40. 长辈走近会主动站立 41. 帮助长辈提包、取鞋等 42. 长辈离开时为他把住门 43. 看见长辈主动让座 44. 不议论长辈,皱纹、耳聋、缺牙等等 在公共场合的礼貌 45. 咳嗽时捂住自己的口鼻 46. 忍住或者不大声打嗝 47. 不说粗俗的话 48. 不大声喧哗 49. 知道照顾女生和女士 打电话的礼貌 50. 先打招呼,后报姓名 51. 用“麻烦”“或者“请”要求与某人通话 52. 用清晰愉快的声音跟人对话: “请问您是谁?” 53. 如果是认识的人应该报出他的姓名或者称呼 54. 会说“稍候”“、“请等一下” 55. 结束通话时会说“谢谢、再见” 文 / 金泽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9 , Processed in 0.0575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