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手淫怎么办?如果发现家中宝宝手淫,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件天大的事。为什么孩子会有“手淫”的行为?这么小的孩子也有性反应吗?专家指出,个体的性反应早在子宫阶段就有出现,孩子的自慰行为是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反应,有时这种行为出现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自动消失。 孩子性教育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难题,怎样跟孩子进行性教育还没想好呢,就碰上宝宝“手淫”了。这时,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难以启齿又束手无策。我女儿今年6岁半,一年前,我注意到她总是用手去摸下身,问她是不是痒,她说不痒。因为孩子小,我也没往其他方面去想,以为可能是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刺激她去抓痒,于是每天晚上洗澡时更加仔细地为她洗屁股。 然而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在她这样的年龄不该发生的事,使我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只见她趴在床上,两只手放在大腿内侧屁股下面不停地抽动、身体在扭动着,脸憋得通红,眼睛闭着。当时她没看到我。我惊呆了!但没敢吱声,怕吓着她。我只觉得当时全身血液冲上了头,险些晕倒。她好像察觉到什么,赶快把手拿出来,闭上眼睛假装睡觉。 终于,我慢慢冷静下来。我想不能粗暴地对待这件事,否则会适得其反,对她造成伤害。于是就采用说服、教育的办法,边吓唬、边说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现她有类似的行为,我以为她改掉了,就没有继续再说她——我怕反而又给她提醒了,想让她自己慢慢忘记。可是,我不可能每天都盯着她,我要上班,她要上学。中午她在学校午睡(没时间接她回来),总会有看不住她的时候。 就在我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发现她又犯了老毛病。气急之下,我打了她。这件事使我心力交瘁,也曾试着使用各种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想让她忘掉,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想不通,好好一个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这跟她生殖器发育有关吗?难道这就是成年人才会有的手淫?为什么才五六岁的小女孩就会有这样的习惯?发展下去,将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学习吗?她平时可是个活泼可爱又好动的好孩子呀。我很爱她,可是作为妈妈,我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她改正不良习惯。我很担心,怎么办呢? 医生点评:一个6岁不到的女孩有手淫行为,当母亲的难免感到吃惊,毕竟我们身处性文化开放程度相对不高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让我们先来看看性学专家的研究结果:个体的性反应早在子宫阶段就有出现。有研究者透过B超的检查发现,在子宫内的男性胎儿已有阴茎勃起的现象,而新生的女婴也有生殖器肿大及阴道润滑现象。这些都属于不自主的生殖器反应。 婴儿在其他状况下,比如在吸奶、被拥抱或洗澡时,也会有生殖器反应,只是这时的反应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表达由衷喜悦和满足的方式,而和成人的性欲望、性反应不同。 当婴儿可以控制手部动作时,他们会仔细探索自己的身体,有的孩子会因此发现抚弄自己的生殖器的感觉比吮吸手指或玩玩具更好。因此,婴儿就有可能在感到焦虑或兴奋时,以这种方式抚摸自己,让自己安心满足。但有计划地获得高潮的行为一般在一两岁后才出现,更多的在稍后几年才有。专家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并且认为这与青春期之后的个体性行为不同,具有更多的是感情和情绪的因素。 两岁之后孩子出现拥抱、亲吻、观看彼此生殖器乃至玩性游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研究认为,在6~10岁之间是孩子产生性游戏最多的时期。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的行为会加以制止。当这种制止达到一定强度时,孩子会注意到家长的训诫而停止这些行为。另一些孩子则会秘密地持续这种行为,因此会感到有罪恶感。这种感觉对将来成长之后的心理健康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发现子女有手淫的行为,最好以温和而不露声色的方式加以制止,比如通过其他孩子喜欢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处理孩子背后的情绪,消除孩子的焦虑;给孩子选择衣服要注意挑不给生殖器增加刺激的宽松衣服等等。总之,最好不是直接靠强力阻止孩子,要知道这是一种冒险,孩子有可能中止手淫行为,万一因此产生了负罪感,将进而出现自卑心理,对她一生有不利的影响。如果孩子在你的高压下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那么负面的自我情感将会更严重,有可能会妨碍孩子在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而且最后会干扰到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 性学专家金赛对家长的建议是,以承认性欲取代禁绝性欲。他认为这样能够增进孩子的自尊,建立肯定的身体形象,而且能激发能力及果断性。他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的自慰行为后教导他们在隐私状态下进行。此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们有关他们的个人价值,如性和隐私是相关联的。还可以借此告诉孩子一些卫生常识,比如女孩上完厕所后的擦拭方式,并就卫生的角度提示孩子尽量减少自慰行为。 总之,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慰行为是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反应。有时这种行为出现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自动消失,只是我们的家长没有发现而已。重要的是,要避免将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成人世界的道德感直接相联系,给孩子造成过重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首先需要家长自己懂得相关的知识,先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才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