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称,在海岸附近截获的一艘独桅帆船上载有制造的尖端防空导弹。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对此感到震惊。 据《纽约时报》网站3月2日报道,在检查武器和武器包装箱上的制造厂标签后发现,这艘独桅帆船上载有10枚制造的红外制导防空导弹,大多产于2005年。 报道称,导弹贴有“QW—1M”字样的标签,并且还有文字表明它们是在的一家工厂里组装的。两名武器走私问题独立研究人员在看过导弹和货运箱标记的照片和书面概要后说,这些武器似乎来源于中国。 图为该船上查获的其他武器
相关人士表示,运送这批货物的目的是让新式尖端防空系统流入阿拉伯半岛。想把这些新式导弹从运送给参与较大范围地区冲突的国家。 对的指责予以驳斥,称这是“毫无根据和荒谬的”。政府要求联合国对这批货物进行调查并向安理会报告调查结果。 一位官员表示这批货物令人“深感不安”,并说这“违反”禁止输出武器的安理会决议。 华盛顿科学家联合会兼日内瓦武器研究项目分析师马修·施罗德说,这还是QW—1M导弹头一次在不受官方控制的情况下出现。(参考消息网) 外媒:武装获得FN-6单兵防空导弹[图] 资料图:FN-6单兵防空导弹系统。 报道称,东部作战的一支武装组织获得了至少一套研发的FN-6单人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Manpad)。由于军队并未装备这种系列,外界猜测称它可能来自其它国家。 报道称,在东部省份代尔祖尔活动的一个自称“Ktaib al-Qasas”的武装组织2月11日公布的一份视频中,可以看到其士兵肩扛一套FN-6单兵防空导弹。此前,外界看到叙利亚武装分子手中所持的单兵防空导弹均为在叙利亚军队中装备的产品,系武装分子占领军方基地之后所缴获。但是,制FN-6并未装备在叙利亚军队中,所以有人认为它来自其它国家。目前使用FN-6的国家有、、、和。 虽然在2月17到22日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并未展出FN-6,但该系统仍在出口。更为先进、使用红外线/紫外线双重制导系统的FN-16也可供出口。 外交部副部长根纳季?加季洛夫曾在2月19日称,目前有“极大规模”的武器及军事设备正被运向叙利亚反对派手中。 报道还称,叙利亚武装分子一再被发现使用前南斯拉夫的武器,而此前,外界并不知道叙利亚军队装备了这些武器。这些武器包括一些火箭发射器,如生产的90毫米口径反坦克火箭“奥萨”(OSA)M79系统或及共和国生产的几乎完全一样的系统。此外,还有无后座力炮及6发40毫米口径榴弹发射器。 俄媒:不会为了和而卷入战争 据军事评论网8月2日报道,MIG网站专栏作者科甘认为,和不仅在外交前线保护总统阿萨德政权,今年6月还曾计划与叙利亚、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尽管中俄政府否认了联合军演的消息,但是中俄海军舰船仍在向叙利亚沿岸集结,俄海军三大舰队联合战舰编队将在地中海沿岸举行演习,中国海军12艘舰船也获准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入塔尔图斯港口,进入叙利亚领海。 反政府军在阿勒颇缴获的政府军坦克(资料图)
俄媒称,专家认为,不排除俄、中、伊三国军舰在沿岸集结防止西方干涉叙利亚内战,甚至支持阿萨德与反叛人员作斗争的可能。如果说俄、伊两国的动机非常明显的话,那么保护领导人的意图就会引发很多疑问,特别是中国为何卷入远隔重洋的冲突。西方认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主要与密切相关,伊朗不久前还是经济日益增长的中国第3大原油供应国,伊朗同样需要大量中国商品、劳动力和武器,而供应武器正是中国进入伊朗石油市场的条件。另外中国还自筹资金霍尔木兹海峡建设庞大的输油港口。相比之下,中国和叙利亚虽然也是经济伙伴,但规模要小得多。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话,叙利亚政权更迭或许不会对中国造成特别大的损失。但是中国领导人和全世界的观点相同,把叙利亚视为伊朗的最后一根支柱。许多政治评论家推测,一旦阿萨德政权垮台,及其盟国就将向发动进攻。中国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中国已经因为对伊朗的制裁蒙受巨大损失,如果西方再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必将使中国陷入能源危机的边缘。此前中国已经因为西方发动的战争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 俄媒称,经济利益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政治因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中俄可能会继续维持阿萨德政权,毕竟叙利亚政府在与反叛分子长达一年半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从对外政策的角度来看支持胜利者总会更加有利。另外,中俄怀疑企图借此削弱两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而且美国毫不掩饰自己把当作战略对手的企图,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并且不断加强与世界采油大国合作的情况下。中俄坚持反对西方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支持国家主权概念。虽然中俄作为世界大国,没有遭受国际干涉的威胁,但是中俄仍不希望西方在国际场合提出人权和政治反对派的话题,损害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公正裁判员”的形象。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坚决支持的立场,反对西方肆意干涉,表明中国领导人坚信,即便阿萨德政权倒台也不会停止国内暴力冲突,因为在叙利亚事件中并不是人民起义反对独裁,而是不同武装派别之间的争斗。 专家认为,西方肆无忌惮的干涉行径招致了的抵抗,因为西方的所作所为使中国明白,剧本不能再在叙利亚重演。或许,只有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在遭受军事行动威胁时,中国才有可能会同意西方对叙利亚的制裁和其他措施。中国可能会和不同,或许会向西方做出让步,毕竟坚持原则虽然重要,而经济和战略利益更为重要。但是中国准备与俄罗斯、、叙利亚联合演习的事实恰好表明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和立场。当然,中国既不会为了叙利亚,也不会为了伊朗而卷入战争。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遵循和平解决冲突的方针,除非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直接针对中国,对抗局势才会激化。对于将在中东地区,甚至向中国、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观点,中国将会严肃对待,至少不会置若罔闻。中国军舰驶近叙利亚沿岸就是向西方发出明确信号,表明中国并不惧怕西方挑起的战争。 为达成上述作战目的,实际上驻日美军从2000年以后就不断进行调整,尤其是海空军。2010年,驻日美军总共44850人,其中本土驻防22078人、冲绳驻防22772人(外务省发布)。一半的美军力量驻防冲绳,主要是防止、遏制。 美第5航空队驻防。美空军在日最大的基地是冲绳嘉手纳基地和三泽基地、山口县岩国基地。 嘉手纳空军基地是远东最大的基地,也是美空军遏制空军的最主要前置基地。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强化对嘉手纳基地的海空军、二炮攻击能力。这里驻防了美空军第18航空联队,分为5个作战集团,美军总数18000人。 第18航空联队的战斗机部队下属第44、67战斗机中队,总共24架F—15C/D。一旦中日开战,这也是最接近的美军F—15战机部队。该联队还部署了KC—135空中加油机、E—3空中预警机,具有很强的联合作战能力,做到了侦察、打击一体化。 第353特种作战航空群,实际上属于本土的空军特种作战部队,用于空军的特种作战。装备MC—130H/P空中火力支援运输机。总共3个中队,750人。 第733航空运输队,每月从本土有将近600架次的飞机飞来,提供3000吨物资补给。 第82侦察部队,专门用于监视、的弹道导弹发射、核试验等。装备RC—135U/V/W、WC—135等侦察机,也用于平时的无线电侦察。 第390情报部队最为神秘,驻防嘉手纳,直属空军情报局,负责对空军的情报收集活动。 2007年3月开始,本土空军的第27飞行中队的12架F—22首次派遣到嘉手纳进行轮训,5月撤回。这是美强化对中国空军作战的开端。 三泽基地驻防第13、14战斗机中队,直属于第35航空联队。主要装备F—16C/D Block50型战机24架。一旦西南地区发生日中空战,F—16C/D的主要任务极有可能是参与对地面目标的攻击任务,尤其是如果中国军队率先攻占争议岛礁的话。 航母将成重要角色 文章指出,海军航空兵作战部队有“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部署第5航母舰载机联队。目前部署在神奈川县厚木基地。 “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的所有空中作战力量包括85架飞机,其中F/A—18E/F战斗攻击机共44架。一个航母舰队的空中攻击、迎击作战能力,几乎超过了中国海军两个战斗机飞行团的实力。更大规模的中日军事冲突,美海军势必投入更多的航母作战群。 随着F—35战斗机、MV—22运输机的进驻或者即将进驻,驻日美军的实际空战能力、快速运输能力还将大大强化。 要既先进又强大日才能服输 中日才能友好 近日对华拉响战斗警报,让原本不太平的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回顾历史,或许更能清楚中日关系如何才能转圜。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告终。当时的经济数据表明,从公元1年到1820年,以“国际元”计算的GDP接近甚至超过GDP的10倍。这说明中日2000多年的和平交往时期是“中强日弱” 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留给人们的深刻教训是:对中国来说,仅先进不足以使日本追随;仅强大也不足以使日本服膺,只有既先进又强大,让日本对你既服气又服输,中日关系才能太平,才能“友好”。 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转折点,通过效法欧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国力日益增强,随后走上侵略扩张之路。在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打败了腐朽的大清帝国,中日关系进入“日强中弱”时期。其后,从1905年在土地上打日俄战争,到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945年战败。1949年新诞生。中日开始走向20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但是战后以来中日两国走向强大的速度有很大差别。从经济实力比较看,1950年以“国际元”计算的中国GDP相当于的约1.5倍,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GDP反超中国,相当于中国的1.7倍,人均GDP则相当于中国的13.6倍。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正值战后日本发展达到顶峰期。此后中日“走强比赛”开始“日慢中快”。2005年中国GDP达到日本的50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但当年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 今后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还将保持一个较长时期。中科院2010年《现代化报告 》指出,2007年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世界排名第78位,而日本仅次于居第二。200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9,同年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32,日本的贫富差距比中国低得多。 当今,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但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现在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日本仍是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实力虽相当强大,但比起仍存在很大差距。那么,从日本追随先进、服膺强大的民族秉性来看,它必然继续追随美国的先进,服膺美国的强大,至于对迅速发展的中国,日本人通过媒体更多地看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今日本人对华心理可概括为:对中国GDP超过日本的失落感;对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优越感;对中国军事力量崛起的恐惧感。总之,日本人心里一方面嫉妒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并没有对中国服气。 中日实力对比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参数,可以预计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很可能再次回到“中强日弱”状态,但至少在21世纪头20年,中日关系将依然保持为“强强型”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日关系可能出现两种可能:第一,双方都采取理性、稳健的政策,实现两国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第二,双方都采取非理性的强硬政策,甚至被情绪化左右政策,其结果必然是两国“互损双输”,甚至发生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曾预言:“长期而言,最后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靠拢中国。”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日本从追随转向“靠拢” 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需要经过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 呢?这或许是今后中日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当然,中国要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现代化,真正成为既先进又强大的国家,让日本彻底服气。(作者是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