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经常把中国和印度放到一起对比。所谓“龙象之争”就是印度媒体炒出来的。而一些憋着心思让印度抗衡中国的西方国家,也往往众人抬轿,哄着印度和中国较劲。然而令他们不爽的是,无论是比经济还是比收入;比科技还是比军事,都难以找到印度超越中国的兴奋点,反而等于是给中国做了义务宣传。 不过印度科钦船厂新近下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让印度找到了新的突破点。谁说印度处处不如中国,航母就是印度少有能超过中国的地方。原印度海军参谋长梅赫塔上将公开发表文章:维克兰特号航母会让中国失魂落魄。梅赫塔上将在文章中表示,印度航母使用航母的经验和能力要领先中国很多年。 文章认为,航母是一种用来投射武力的巨大工具,它使印度拥有领先于中国的巨大优势,中国在航母经验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印度。中国正在建造自己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他们的海军眼下一艘国产航母也没有。 中国人讲究话不要说的太满。“不吹牛会死啊”虽是网络语言,但也颇得中庸之道。印度航母怎么发展是印度的事,但为什么总要攀扯上中国呢?更何况,印度航母发展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 早在1961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尊严”级轻型航母的“大力神”号就已经进入印度海军服役,并被更名为“维克兰特”号。印度也成为亚洲地区第一个装备航母的国家。以中国“辽宁”舰2012年入役开始算,印度领先中国51年。但是印度购买第一艘航母,就是彻底被大英帝国忽悠了。其装备的“海鹰”舰载战斗轰炸机,采用的是离心式喷气发动机设计,早就走进了技术死胡同。因此在维克兰特加入印度海军之前,英国早已经全部淘汰了该型战机。 印度购买这艘航母可以说下了血本。尽管印度当时没有公布购买的金额,但根据当时巴西向英国花3600万美元购买二手航母及改装的价格来计算,印度的这第一艘新航母价格至少要花费4000万美元。按照上世纪50-60年代的平均金价为每克1.13美元来计算,也就是35吨黄金。但实际战略价值有限,性价比低。 在前两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要么因为技术原因缺阵,要么作战半径根本达不到要求。而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表面上“维克兰特”号航母封锁了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吉达港,但“维克兰特”号实际任务是封锁巴基斯坦的海上交通线,但由于动力设备再次出现问题,只能前往东巴基斯坦。 而且印度海军由于严重缺乏护航舰艇,根本不敢将“维克兰特”号派往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最终肢解,并不是某些学者认为“维克兰特”号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是印军地面进攻和东西巴基斯坦作战海区被严重分割的结果。 印度首艘航母的价值,被严重高估。印度所谓的航母以及舰载机使用经验,其实乏善可陈。“维克兰特”号的出勤率、航母舰载机的出动率,不要说达到美英国家水平,就连印度海军的需求都达不到。而到了1989年,印度又将“维克兰特”号进行改装,装备了最新的短距/垂直起降舰载机“海鹞”。当时印度总共购买了30架“海鹞”战机,除了装备“维克兰特”号,还装备了印度从英国购买的另一艘航母“维拉特”号上。 从舰载机的水平上看,当时的“海鹞”是很高的。即便是英国海军,也只是在1981年开始装备该型战机。而印度海军航母有了新舰载机,水平又如何呢?首先印度原有的可怜的蒸汽弹射飞行经验基本上不适用了,90年代以后印度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要到英国才能完成。其次是飞行安全极差。印度购买的海鹞总共才有30架,到了2009年有18架坠毁,平均每年都要摔1架飞机,损失率高达60而英国海军海鹞战机在马岛海战中总共的损失率才有2.3 不知道印度引以为傲的航母使用经验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告诉世界,海鹞是一款不适合航母使用的舰载机?从“维克兰特”号到“维拉特”号,只能证明印度购买了航空母舰,但还远没有达到用好航空母舰的程度。印度航母舰载机从落后于时代的“海鹰”,到损失率极高的“海鹞”,只能说明印度航母实质上作战能力极为低下,根本不掌握现代航母的使用规律。 印度采购并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更进一步证明印度完全是航母使用的门外汉。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本身是介于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之间的混搭型舰艇,其主要设计思路是搭载雅克-38这类短距/垂直起降战机。因此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机库和携带战机都有限。印度白拿二手航母后想大幅提高其性能的心情被俄方所利用,最后竟然冒出一个大幅度修改原始设计,加装滑跃式甲板,增大整个飞行甲板的宽度,将其改造为能够起降米格-29K的缩小版“库兹涅佐夫”号的方案。 而这一鲁莽的方案,竟然能够被印度海军所接受。纵观世界战后的航母建造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如此大幅度修改航母原有设计。因为现代舰艇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环环相扣,任何大规模的修改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衡,引发不可预知风险的几率大大增加。 即便是开发改进型号和新型号,也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开始逐步推进。中国在改装瓦良格号的时候,基本没有改动飞行甲板,也没有大幅度修改舰岛。相比中国的谨慎,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改装“大手术”可以说是彻底的蛮干。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装过程如此耗资、耗时,和印度这种不切实际的思路有直接的关系。即便是改装完成,也会给米格-29K带来安全起降等一系列舰机适配上的麻烦。 从俄罗斯二手航母的改造来看,印度完全是不着边际的跟着感觉走,装备规划一塌糊涂,没有丝毫的继承与发扬。最老的“维克兰特”号是二战蒸汽弹射航母;第二艘“维拉特”号又变成了装备“海鹞”的英式滑跃起飞航母,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换成了滑跃起飞-垂直降落;第三艘“维克拉马蒂亚”号成了使用米格-29K的俄式滑跃起飞航母,原有损失惨重换来经验的“海鹞”飞行员又不得不重头学习米格-29K的降落技术;新“维克兰特”号要使用国产的光辉战斗机;还在论证中的国产第二艘“维萨尔”号竟然排水量骤然增长到6.4万吨,还要安装蒸汽弹射器,滑跃起飞又要换成弹射起飞。印度航母发展之跳跃,令其他国家叹为观止。 同时,印度没有打造一个健全的军事工业体系。由于印度可以在国际上购买很多先进技术和装备,因此从来不重视本国装备的国产化和配套能力,而更多的定位于国际部件的组装厂,指望国际集成就能打造出大国海军。然而事实是,靠买是买不来强大军队的,更买不来像样的航母编队,只能拣别人的二手航母来搭台唱戏。即便是国产航母,实际上也是八国联军式的装备,核心部件差不多都来源于别国,就连航母用钢材都无法自产。这种“万国牌”风格,不但安装进度将受制于国外供应商,而且势必对印度航母未来形成作战能力带来巨大风险。 美英法等军事大国,航母规划井然有序,新设计的航母都能够吸收以前型号的优点,兼容旧有装备,降低后勤维护压力。苏联虽然走过航母发展的弯路,但也算是自成一派。而阿根廷、巴西、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尽管航母均为外购,但都是购买一艘航母,并将其作为海军核心力量来使用。只有印度航母发展,在几十年中走马灯似的不断变换装备,昨天从英国购买,今天又转向俄罗斯,明天又要国产航母,拼命想凑出梦想中的“三航母”编队却始终不得其法,欲速而不达。 就在航母刚刚下水不到一天,孟买军港的爆炸声就击碎了印度海军的梦想。刚耗资8000万美元完成武器装备升级的印度“基洛”级潜艇“辛杜拉克沙克”号由于船员违反规定装载导弹而导致爆炸并沉没。这又暴露了印度军队的基层装备使用管理问题。而航母是将水面舰艇和现代战斗机融合的产物,使用管理难度更大。印度实现军事大国、航母大国的梦想,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上周,印度海军经历悲喜两重天。8月12日,印度海军迎来“历史性一天”,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正式下水,印度由此成为继美、俄、法、英之后,第五个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但就在印度举国上下欢庆之际,8月14日凌晨,印度“基洛”级潜艇在孟买军港爆炸并部分沉没,艇上18名官兵全部遇难,仿佛是为印度的军事实力加上了一个注脚。 “维克兰特”号的下水可谓一波三折,不仅比原计划晚了4年,而且成本由预算5亿美元变成了50多亿美元。该航母完全完工列装后,可望加强印度海军的远洋攻击能力及在周边地区的防卫能力,并且有助于印度保持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军优势。 尽管出席航母下水仪式的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站在甲板上高呼“这是非凡的里程碑”,但美国防务新闻网援引一名印度海军消息人士的话称,“维克兰特”号一直处于“难产”状态,此时实际上也只完工了30印度海军有关人士也表示,该航母正式部署恐怕要到2020年。 过去,印度一直依赖外国,此“维克兰特”号下水,是否标志印度具有了独立打造蓝水海军的能力?仍然不能断言。报道称,“维克兰特”号尽管自称“本土制造”,但实际上只有外壳主要由印度自己制造,其关键技术环节却并未掌握在印度手中。比如“维克兰特”号依靠的是法国的设计蓝图,搭载的是俄罗斯战斗机,使用的是美国产发动机,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万国牌”。由于“维克兰特”号下水时只完成了初步的舰体制造,还有很多核心部件没有安装,这意味着该航母服役时间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自主权、决定权”。 近年来,印度通过庞大的军备采购计划,一直在试图打造“世界第二大海军”。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从2011年至今,印度蝉联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但是分析认为,军购繁荣虽可迅速提高军队武器装备水平,却也导致了印度军工技术发展缓慢,故印度虽有雄心勃勃的军事工业发展计划,但军工企业效率低下,难尽人意。 报道称,要真正成为海上强国,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分析,印度的优势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俄罗斯没有将其作为对手,而是作为武器出口的大市场,对印度出口军火的限制比对中国少得多;而且印度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拥有了航母,在八十至九十年代其航母数量达到两艘的“黄金时代”,航母作战经验堪称丰富。但航母体现的是一国的综合实力,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制造业水平、作战能力和经济实力都有限,更由于长年习惯于“拿来主义”,自主设计能力更是严重不足。相比之下,中国走的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发展自身航母技术的路,发展步伐比印度更加扎实稳健。 现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是成功的,它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称号并非徒有虚名,它的媒体活跃而自由,印度人每天购买的报纸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自从1947年独立以来,新生儿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了66岁,提高了一倍多,经通胀因素调整的人均收入也增长了五倍。 最近几十年,改革将印度一度迟缓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了每年8右,然后在过去两年又回落了几个百分点。多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一直仅次于中国,位居第二。印度经济的增速一直比中国低至少一个百分点。 印度的经济增速有朝一日超越中国的愿望,现在显得遥不可及。但上述比较并不是印度人最应该担心的。印度与中国之间更大的差距在于关键性公共服务的供应,这些服务的缺失不仅降低了生活水平,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在抑制增长。 两个国家的不平等情况都很严重,但中国在提高人民预期寿命、普及教育、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做的比印度要多得多。印度有面向各个层次的出色的精英学校,但年龄在7岁及以上的印度人当中,有近五分之一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不识字。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水平低下,即便在接受了四年学校教育后,只有不到一半的儿童会计算20除以5。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