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探月三期相关项目已展开

2013-8-22 10:0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4| 评论: 0

摘要:   五十五载历练航天人 矢志创新共谱航天梦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发展纪   55年,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一条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铸就的航天路,仍在不断向前延伸,并愈发光彩。   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从这 ...

  五十五载历练航天人 矢志创新共谱航天梦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发展纪

  55年,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一条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铸就的航天路,仍在不断向前延伸,并愈发光彩。

  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从这里起飞,中国载人飞船的总体论证从这里开始,中国第一台光学遥感器在这里诞生。55年沧桑砥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她记载着我国空间技术事业的奋斗与探索;55年辉煌伟业,谱写出一首又一首壮丽诗篇,她印证了航天人的梦想与追求。

  “推动研究所转型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技术企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新的航天征程上,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正在发力。

  厚积薄发展实力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单位之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研究所集设计、制造、总装、试验、测试于一体,致力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火工装置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技术、航空光学遥感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取得400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T-7M成功地飞上蓝天,揭开了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序幕,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称赞它的发射成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至1987年,研究所共研制发射了三代16种型号近200枚实用探空火箭,为我国气象事业、空间科学试验和探测、卫星和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0年,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担了“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以及“东方红一号”卫星观测裙的设计研制任务,火箭滑行段姿态控制系统经受住了实际飞行的考验,通过“观测裙”,人们清晰地看到在夜空中飞行的卫星,研究所成功实现了聂荣臻元帅提出的“上得去、看得见”的目标。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功回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国家;成功发射我国第一台装载在返回式卫星上的光学遥感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国家,开创了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先河。

  作为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领域的一支“独秀”,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返回式卫星回收、飞船回收、武器数据舱回收、武器整体回收、无人机回收、武器稳定减速及布撒、深空探测等领域,为人类实现自由往返空天、探索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作出了巨大贡献。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研究所以十全十美的成绩实现了神舟载人飞船和十名航天员的安全返回,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定格了中国腾飞的完美身姿。

  作为我国空间光学遥感载荷的专业研究机构和主要承制单位,研究所具备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最高水平,已成功在轨应用近百台套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分别装备于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遥感卫星、海洋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应用卫星上,所获取的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料广泛应用于国土普查、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我国航天器火工装置和复合材料结构成型专业领域的重要研制单位,研究所航天器火工装置专业领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研制的火工装置应用于数十个航天型号的配套任务。研究所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复合材料结构产品大量用于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上,多种产品在我国航天器上首次使用。

  随着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专业技术的突破,研究所开拓了空间激光探测和航空光学遥感专业领域,成为我国空间激光探测专业领域的主要研制单位和航空光学遥感专业领域的重要研制单位。随着我国首台星载激光高度计、首台高轨空间目标检测系统、首台多波束激光测高仪等产品的诞生,研究所空间激光探测技术提升到了新高度。面向地理测绘和环境探测等领域,研究所开发的高性能航空光学遥感产品功能和性能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于民,是研究所一贯的理念。近年来,研究所坚持寓军于民,以航天科技为依托,研制开发了奇盾牌系列防护产品、特种产品贮运箱、弹翼、国庆红宫灯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研究所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航天团队速成长

  始终将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坚持“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所战略,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练就队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重要保障。

  2008年以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每年都要举办技术创新活动,分析获奖数据可以发现,获得技术创新奖人员中的青年比例由2008年的41上升到2012年的85在几年来受表彰的700多人次中,青年获奖比例逐年增长。这些青年中,多数所龄都在五年左右,也有一些刚入所一两年,甚至还有未毕业的所培研究生,青年人已经成为研究所在技术领域的骨干人才。几年来,研究所共奖励科技创新奖项近200项,奖励200多万元。

  无疑,这些青年的成长离不开研究所大力营造创新氛围、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激励员工参与创新的项项举措。创新的舞台搭起来了,青年的创造欲望被激发,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展现,不仅获得了自身的成长,也为所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集聚和培养高级人才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四年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共引进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技术人才8人,聘请行业知名技术专家、顾问16人,新增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型号副总设计师5人、享受政府特贴3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研究所注重提升高端人才的能力素质,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管理人才,加大科研人员的出国留学和培训交流的力度,四年来,共计出国留学、交流、访问、考察242人次。研究所人才队伍知识结构日趋合理,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同时,研究所还不断调整科研队伍结构,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试验、产保队伍分离;加强总体专业队伍建设,将总体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来发展,开展总体能力建设专项工作,提升了总体设计能力;重视研发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扩大研发队伍规模,提高研发队伍的比例,设置了专业主任设计师队伍,初步建立了所专业技术队伍体系;加强了工艺师队伍建设;设置“设计师助理”岗位,解放了设计师的生产力,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研究所通过完善干部竞聘选拔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倡导“绩效导向”,调整薪酬体系结构,完善干部职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力度,不断完善激励手段。

  产业转型促发展

  面对激烈的竞争,航天老字号要突出重围,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和勇气求变,在产业化的蜕变竞跑中赢得先机。“酒香也怕巷子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快速转型,实现新形势下的浴火重生,是一班人的神圣使命!

  观念的转变催生了发展理念的转变。研究所原先“需求牵引”的发展指导思想变成了“牵引需求”。用词顺序的改变,标志着变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发展理念的诞生,也预示着航天老字号将迈开产业转型的新步伐。

  研究所领导着眼于精干主体,以核心技术实力为支撑,集中资源,形成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对研究所的产业进行了重新谋划布局,形成了以航天光学遥感技术、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航天器复合材料成型技术、航天火工专业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为主的产业群。为增强产业能力,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资源整合的大动作,骨干向主营专业配备,资源向主营专业集中,经费向主营专业倾斜,从而奠定了研究所几大主产业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所领导的主推下,一场声势空前的展示推广活动悄然展开。从登门拜访,到用户单位频频来访,从专业产品亮相各类展会,到专家的身影出现在各类论坛讲台;从掀起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攻势,到新产品的推介发布,研究所“航天国家队”的形象在逐步确立,市场影响力也在步步提升。

  为了实现科研和产业并重,研究所探索寻求保成功和引领技术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聚焦国内外各类产品,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着眼未来需求先走一步,拿出创新产品,引导用户需求,实现从口头说、纸上谈到实物展示的跨越。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不断推进产业发展,为研究所带来不斐的收获。资源三号相机、嫦娥二号相机、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以及嫦娥五号、风云三号、资源一号后续星、资源三号后续星等为代表的一批型号和多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型号相继立项,使空间遥感领域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研究所还进军航空载荷市场,实现了空间光学遥感载荷和航天火工装置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复合材料成型产业领域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扩大。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战场上,研究所依托雄厚技术实力和资源,完善了产业结构。同时,还大胆探索“全链式项目孵化”,以收购上海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建成了光电项目技术领域的孵化器为标志,探索运用资本手段,对成熟企业、产品和技术进行适当商业策划和财物包装的发展模式,从而解决了发展资金的瓶颈,提升了孵化项目产能和市场化能力,增强了产业能力。几年拼搏,实现了产业规模稳健增长。

  在转型的大潮中,变中求进者脱颖而出,畏首畏尾者终将谢幕。几年间,研究所完成了由科研型到产业型的华丽转身。

  能力提升创一流

  保持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既要注重技术和工程的可实现性,又要有雄厚的基础能力来保证,任务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有了能力,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没有能力,即使是一个大馅饼砸到脑袋上,也没有本事吃下去。

  研究所在总结前几年能力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对深入推进战略转型进行了重新定位,形成了进一步深化能力建设工程,实现争任务、保成功与强能力统一的强劲态势。

  为抓住国家高分辨率对地遥感系统建设难得的机遇,近四年,研究所在前几年先期开展多种相机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实现了遥感器多项技术指标的大幅度提升,缩短了遥感器的生产周期。

  围绕构建创新体制机制,研究所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按专业和产品两条线,对遥感器研制队伍进行了调整;建立特别的运行机制,在型号里搭建创新平台,使研发队伍相对独立于型号之外;把技术创新能力的触角伸向产业链的前端,先后与浙江大学、北航、哈工大等著名高校和国内实力雄厚的研究院所开展了战略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共同品尝创新的果实,探索出在型号主导、航天体制下,构建技术创新平台的新思路。如今,一个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中心为核心,以总体室和专业室为主要技术支撑,以产、学、研联合组织为基础研究平台,以国际合作为主要补充的技术创新体系架构已经形成,并结出了盈盈甜果。

  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条,消除做强做大的瓶颈,是研究所能力工程的重头戏。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大步发展,在过去的四年里,研究所在建项目总数达14个,投资总额达16.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研究所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为保障科研生产需要,还自筹资金提前启动了探月工程二期月球着陆试验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探月三期伽玛关机敏感器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及时保障了该所科研生产需要。目前,在唐家岭,由回收着陆综合科研中心、大型光学遥感工程中心、大口径空间光学制造中心建设等组成的8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群,构成了研究所的新名片。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光学遥感工程中心建设,将建成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基地。首次得到国家支持的大口径空间光学制造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使研究所具备大口径非球面超精密光学元器件的制造能力。

  此外,探月二期着陆场与原有航天器回收着陆场紧密结合,形成了大型的多功能、全方位的航天器着陆技术外场试验基地,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的进一步开展,为形成天体着陆试验技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随着大型数控研抛中心、大型镀膜机等大型光学加工设备陆续到位,大型气浮隔振平台等大型设备的研制完成,1000多台高精度新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研制能力,增强了质量的可靠性,促进了研究所各专业的快速发展。

  在上级的支持下,超大型光学遥感中心建设的序幕即将拉开,两年后,我国最先进的空间遥感器研发基地将成为航天城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它将与其他配套设施一起,形成完备的航天相机研制链条,研究所核心竞争能力将大幅提升。

  在向时间要产品,向设备挖潜要速度,向员工的超常付出要产品的同时,研究所着眼于战略目标以及业务发展需求,调整组织架构,强化产业领域,缩短了管理链条,完善了产业链,促进了新项目的领域市场开拓,促进了专业快速发展。研究所按工位配置科研生产资源,解决了热真空试验、光学调整测试、电子学产品装调等制约科研生产的短板及瓶颈问题,保障了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研究所推进产品化战略,按照单机模块发展思路,通过调整遥感专业的组织机构,优化管理流程,产业能力显著提升。研究所面向工程应用进行产品开发,从技术先进性、竞争性和未来需求,进行产品梳理,将产品与技术创新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全流程,通过产品开发全过程策划和管理,严格计划考核,逐步建立了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所不断完善适应多型号并举、多阶段交叉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层层策划的机制,梳理市场任务工作流程和计划管理工作流程,增强科研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新的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和型号计划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逐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当梦想变成了光荣,光荣又在孕育着新的梦想。站在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起点,肩负强军富国的神圣使命,面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将以生生不息、勇攀高峰、至高至远的理想追求,向着“更清晰地观察世界,更自由地返回家园”的美好愿景,勇敢前行,圆梦腾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3 , Processed in 0.0506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