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日益激烈,中国“西进”之路绝非坦途。中国当务之急不是大踏步地“进去”,而是认清形势,研判战略风险并妥谋规避之策,把握好“西进”的度。主要有三大战略风险亟须规避: 一是过度“西进”导致与俄、印等大国关系恶化的风险。俄、印分别视中亚地区、南亚与印度洋地区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对大国进入相应地区抱有戒心,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可能引发其战略反弹。与俄、印关系恶化意味着新兴国家战略合作解体,中国可能独自面对西方的战略压力,更将极大地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二是在危险地区过度“西进”导致经济和人员风险。埃及局势动荡,进一步推动中东地区乱局。美军2014年撤出阿富汗后,当地安全形势也很难会比现在好。我们在这些地区已有前车之鉴,如中国一家国企2008年在阿富汗斥巨资买下该国最大铜矿,因阿安全形势欠佳导致工期一拖再拖。 三是过度“西进”导致承担与自身实力地位不相称的责任。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欧洲受债务危机牵制,中东出现一定的权力真空。有学者建议中国在政治安全上“西进”,做填补真空的地区领导者,并与美在反恐、防扩散、能源安全等问题上合作。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未免幼稚,只会使中国背上与自身实力利益不符的责任,还可能交恶于伊斯兰极端势力。美国尚且要逐步撤出中东,中国何苦要为美解套,反使美全身而退、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规避战略风险,关键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要有“跳棋”意识。中国以西国家发展差别大,风险较大的国家应多看少投,甚至直接“跳过”进入发展前景不错的国家。如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能源蕴藏丰富,且处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应成为中国“西进”重点。 第二要有“取舍”意识。要有战略重点,中国“西进”着眼于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不同地区侧重也不一样。西部周边应以安全利益为重,塑造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对更远的西部,发展利益则是重点,切勿在政治安全上做出超过自身能力的“西进”行为。 第三要有“双赢”意识。尤其要加强与俄、印等国的战略沟通与协商,充分尊重其在相关地区的利益关切,加强与俄、印在地区的经济、安全方面的务实合作,塑造“双赢”的利益格局。 四是要有“周旋”意识。“西进”不是替美国解套,而是利用亚非广阔空间与美展开周旋,以牵制其精力,减少美对我周边的战略压力 三艘中国军舰向东驶去,前去与美国举行罕见的两国联合海军演习。现如今,亚太地区出现多起领土争端及其他紧张态势,北京在不断加大军事外交力度。 据美8月21日报道,中国军舰于21日驶离青岛港,前往夏威夷附近海域与美国海军举行联合搜救演习。此后,上述军舰将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类似演习。 中美两国此次海军演习基于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今年6月在加州举行峰会时所作的加强关系的承诺。中国媒体说,此次海军演习是一项重要军事外交任务。 报道指出,中美两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本周举行的演习是两军去年在索马里以外海域举行史无前例的联合反海盗演习以来首次举行演习。 中国军舰起航之际,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正在访美。常万全访美期间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讨论了扩大军事合作事宜。此外,美中两国军队还在开展军官学术交流、就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等问题举行会谈。2014年,中国海军还将首次参加一项名为“环太平洋”的国际海上演习。 报道说,发展军事关系是两国为建立互信进行的时断时续的努力的一部分,但北京也一再对华盛顿的“转向”亚洲战略表示警惕,中国认为,美国此举旨在与不断壮大的中国军队进行对抗,并遏制中国不断增加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再有,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邻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也是一个刺激因素,尽管美国坚持表示,它对领土主张不持立场。 7月4日,中国海军舰队在日本海多方式补给,关于这个补给方式,美国媒体曾刊文称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海军掌握了这项技术。 中国海军掌握2舰同时补给技术已经有5年之久,这需要先进技术和大量实践,但是中国兼具了这两个前提,所以2舰同补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习惯做法。 现代海上补给方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人发明,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太平洋前沿基地,勤务中队成为战后美国海军编队的固定编组部队,现在美军的军舰通常在海上一次停留超过6个月时间,期间通过勤务中队进行再补给,远洋补给的技术也发展得相当成熟。 由于勤务中队耗资巨大,对海上补给的训练水平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海军掌握了这项技术。 看来7月4日中国海军在日本海的这种补给方式也算是亮出绝活给日本看了。而且这绝活全球也就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据奥地利《侧面》杂志文章,原题:一艘大船即将抵达 500年前,中国作出至今仍未解开的神秘决定:毁了整支(郑和下西洋)舰队。作为新的超级大国,中国现在要纠正这一“历史上最大的错误”。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梦”,但对“中国梦”了解不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不久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中国梦”听起来不错,但要实现起来任务会很艰巨。 不过,中国从来都不能被低估。今天,它已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正努力实施一项新的重大项目:在短短几年内,再次成为世界领先的海上大国。 大约580年前,中国曾是全球领先的海上力量。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但是1436年,中国明朝皇帝下令毁掉舰队。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崇尚儒家思想的政府担心冒险的海外贸易,而且当时中国已是“世界的中心”。这也被看做中国帝国时代结束的起点。 现在,中国要纠正这个历史错误,抚平历史伤口,重新恢复海上强国的雄风。中国目前急需原材料和能源,需要开拓国外市场,没有像样的商船队是不行的。于是近年来,郑和再次被奉为民族英雄。去年,中国还发表了一份郑和下西洋的报告。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