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烈火-5”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导弹试验成功后宣布,印军能在其基础上制造反卫星导弹,不仅能扩大潜在杀伤区,还能拥有包括制造反卫星武器在内的“奇异能力”,从而开创印度火箭航天领域的新时代。 俄军报指出,印度成功试射的“烈火-5”洲际导弹飞行高度为600公里,落到了大约5000公里外的印度洋预定水域。专家指出,现在已经能够使用这种导弹向轨道发射微型卫星。 包括监视卫星在内的多数军事卫星的轨道高度大约为300至800公里,因此印度工程师的任务是研制出飞行高度可达800公里的导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总设计师萨拉斯瓦特表示,完全可以借助“烈火-5”实现这个目标。虽然不想使太空军事化,但是印度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大力发展航天实力。 俄军报称,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印度“烈火-5”导弹的试验,以及印方在增加导弹射程和飞行高度方面的努力。德国媒体评论指出,现在印度的手已经伸得很长,中国可能暂时还没有感受到来自印度的威胁。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高度冷静”也非常现实,因为中国在此领域的成就至少领先印度十年。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是“烈火-5”的两倍。中国外交部官方发言人表示,中方关注媒体有关印度发射导弹的报道,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中印双边关系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相信两国将会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 其次,这是印度拥有的第一个洲际弹道导弹。但是这个“洲际”的概念比2004年以前的“洲际导弹”八千到一万公里的射程相比大大缩短。2004年,美国针对朝鲜的“大浦洞”系列导弹而修改了弹道导弹标准,把它这个射程减到六千公里以下,所以说按照原来的概念,“烈火”-5只能算“远程导弹”,这是个非常大的射程差异。当然它的精确度可能是另外一个问题。 对于印度媒体的评价,我个人不认同。“烈火”-5的射程是否真如它所宣称的5000公里?这个还要看它的实际载荷。 如果真是5000公里,中国的绝大多数领土范围都在它的打击范围内。实际上印度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研究,包括它的远程打击力量的研究是指向中国的,对中国构成战略威胁,但就此拿“烈火”-5与中国的“东风”-31A系列导弹相比没有意义。 东风不但射程远,而且稳定可靠,已经服役数十年,逐步成为中国陆基战略导弹的主体。这种洲际战略导弹能够打击全球的任何战略目标,技术十分成熟,远超出“烈火”-5。 有网友分析称,印度的“烈火”-5明显是针对中巴,也有示好美国的“嫌疑”,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如何看待美印在南亚的地缘政治军事利益上的博弈? 叶海林:印度发展洲际导弹与巴基斯坦无关。印度发展核战略主要针对中国。印度为发展核武,宁愿让巴基斯坦也拥核。对于美国,印度谈不上讨好,更多的是印度自身的要求。而一个强大的印度对美国是战略挑战而非资产。 中国押宝在了一件武器上:导弹。正因如此,华盛顿计划中的移动反导系统升级把北京吓坏了。北京的军事首领认为他们需要升级现存的各型导弹,否则将冒失去对美国海空军阻吓能力的风险。尚不清楚美军的决策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PLA“将不得不进行核武库的现代化”因为美国的导弹拦截系统“降低了核威慑的可靠性”,中国国防大学朱成虎少将如是说。他向记者阐述了美国的拦截系统“侵蚀了战略稳定性”。他所指的即是美国计划之中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此时该系统尚显稚嫩,但到2020年它将能防卫欧洲抵抗各种短、中程乃至洲际导弹的攻击。 尽管防御系统预期被用来防卫欧洲,抵挡来自伊朗的攻击,拦截器却是陆海基通用。这意味着这套系统能被打包、移动。假如朝鲜开始抽风胡乱发射导弹,美国也能够派遣战舰将它们击落。而这些战舰——朱将军的思绪纷飞——也能用来对抗中国。 中国比你能想象的更依赖导弹武器。尽管中国正在通过增加国防预算、翻新俄制航母、建造新型潜艇和驱逐舰来进行国防现代化,在短期内其国家安全仍是仰仗于庞大的导弹储备。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相信中国拥有130至195枚可装载核弹头的导弹。为了弥补常规军力的不足,中国将武库中的弹道及巡航导弹储备扩充至约2000枚。其中的1000枚有可能被用作对台湾和太平洋美军基地发动进攻时的第一波攻击武器。 然而,过分的信赖导弹武器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显着的弱点。这也正是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发挥作用的地方。 如今,妨碍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初步展开的主要壁垒在于东欧和中东地区。在土耳其,部署有一座雷达站;在地中海,配备了标3拦截导弹的蒙特雷号驱逐舰在巡弋。 北约计划2015年在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导弹拦截站,到2018年将更多的拦截站推进至波兰。中国也面临更大的压力: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也部署有标3拦截站。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日趋成熟。但谁也不能保证一个未经测试的系统能在战斗中正常工作。为了避免在未来出现对美国在太平洋所起作用的质疑,海军会强化“空对空、电子攻击、电子战、反潜和对抗反舰弹道/巡航导弹的能力”,海军上将乔纳森·格林纳特在上月底告诉记者。 这对中国构成了严重风险。(中国)对弹道导弹投入巨大,美国却回应以导弹防御系统升级。反过来,中国又不得不造更多导弹,期望能突破防御体系。增加的不仅是导弹的数量,同时还有导弹的质量,例如东风-21D,被认为有猎杀航母的能力。这便是“导弹逻辑”的必由之路。 但这对美国来说也同样是一个讽刺。对于海空军,最有意义的策略是将敌人的战舰、潜艇、飞机拒于国门之外。头号对手的做法是:导弹。 如果中国将升级过的导弹防御系统视为挑衅,并以新一轮的导弹革新作为回应,海军和空军的任务将变得更为复杂(虽然复杂,但并不是做不到)。中国,或许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困在错误的国防逻辑上的国家。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