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到汽车,由美国主导的GPS,几乎成了卫星导航的代名词。但中国“北斗”系统横空出世、后起直追,能否成为新一代导航的流行趋势? 记者获悉,9月11日,覆盖上海地区的“北斗”高精度地面增强网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此举标志着“北斗”开启天地一体化导航格局,将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与GPS展开了差异化竞争。 “双模”策略兼容GPS 现有实力对比,“北斗”没有先机,也不占优势。GPS,不愧为它的全称--“全球定位系统”,24颗卫星围绕地球运转,全球覆盖率达98历经近20年民用市场开发,GPS信号已深入各国各地。去年10月,中国第16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成为太空中又一套全天候的时空基准,随时向地面提供位置、授时及导航服务。 “跟跑”不是长久之计,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载“杀手级”功能。天地互联,新的上海北斗地面增强网由一系列地面卫星基准站组成,加强向本地用户提供来自北斗的定位基准数据,从而大幅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精度、灵敏度和定位速度。上海北斗平台公司董事长施兴德介绍,此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误差10米左右,而依托这套地基增强系统,其定位误差能降低到厘米级,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成熟的GPS系统。“比如,实时定位精度可达1到3米,非实时定位甚至可以分辨出毫米之差。” 从10米精度到5米、1米,意味着什么?最可感的变化就是导航精密化。车主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GPS导航仪有时无法区分车辆在高架道路之上、还是之下,或在门牌号密集的道路上找某个地址,容易开过头。原来,高架与地面道路的高差就在5米量级,而紧邻的两个门牌号往往就差那么几米。 有了北斗的“米级”导航,导航终端不但认得出“哪条马路”,还看得见“哪条车道”。比如,当私家车在高峰时段驶入公交车道时,“北斗”导航仪便可实时提醒“开错道了”;而当车辆驶入公路收费站时,也可提示哪些道是ETC收费口、哪些道是常规收费口。另一方面,对于交通管理而言,车道定位的意义在于监管违章车辆。比如加装“北斗”的集卡、危险化学品车辆、土方运输车等重型车辆,如在高速路上未按指定车道行驶,甚至随意变道,这种“非正常位移”将被自动发现和记录,大大快于摄像头采集图像和事后反馈的过程。 “非导航”应用大拓展 精细定位带来精细管理,可以说“北斗”的应用远不止导航,不必只在交通领域与GPS正面较量。其实,在“非导航”应用上,GPS目前没有也不可能全覆盖,有些应用还是空白。 9月11日,覆盖上海地区的“北斗”高精度地面增强网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 上海北斗平台公司总经理陈大吾认为,“北斗”将首先在城市安全、环境安全等领域拓展其关键应用。例如将“北斗网”与传感网结合,就能形成一张“城市变形网”。在道路桥梁、高层建筑的特定部位装上传感器,当“高龄”路桥、大楼因自然沉降或天气灾害发生形变时,哪怕传感器位置出现毫厘变化,“北斗”也能快速测得,并自动报警。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铁路基监测、矿山机械管控、山体滑坡等地质监控、水资源监测保护,以及“精准农业”各个方面。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表示,根据《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今年全年上海卫星导航产业有望增加产值15上。预计2016年至2020年,上海卫星应用产业的年增速可望超过20提供近10万个就业岗位。 陈大吾透露,“上海北斗”作为区域性服务平台,正与外地政府及企业签约战略合作。北斗地面增强网在沪率先架设后,计划2015年至2016年实现全国覆盖,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打开一个个窗口,逐步构筑中国人自己的“GPS”。 天上“北斗”如何落地开花,进入各种导航终端?既然无法在短期内一举打破GPS的垄断,“北斗”采取的策略就不是“独占”,而是“兼容”。上海市与中国卫星导航管理部门“部市会商”,共推长三角北斗应用示范工程。基于北斗(上海)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在移动终端、车载终端等产品中预装北斗模块,与GPS一起构成“双模”制式,相当于“双卡双待”。对用户来说,他们无需切换导航界面,只不过接收了更多导航卫星的信号,增强了精度。 目前GPS已基本成为主流手机的标配,那“北斗”呢?作为北斗(上海)平台的承建方,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透露,通过与展讯等手机芯片供应商合作,至明年年中或年底,内嵌北斗导航功能的手机将大规模商用。随着出货量增长,嵌入“北斗”制式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北斗手机”与“GPS手机”的价格水平在一个量级上。 日本《外交学者》8月7日报道称,上周有中国媒体披露,中国大陆正不断增加在台湾海峡的导弹部署,其中就包括具有高精度的东风-12短程弹道导弹。 报道指出,依据网上的相关信息及图片,东风-12导弹是在M20战术短程弹道导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2011年2月,在阿布扎比的国际防务展上,中国曾首次展示后者。同年,有消息人士指出,M20酷似俄罗斯的9K720“伊斯坎德尔”导弹,但对中国是否从俄方购买该导弹并不清楚,他们认为中国极有可能从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处引进该型导弹的技术。 《外交学者》指出,有媒体称东风-12导弹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具有反制作用,诸如台湾部署的美国“爱国者PAC-2/3”系统及台湾本土研发的“天弓-2”导弹。东风-12导弹精准度极高,同时拥有惯性制导及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可能是中国大陆的北斗导航系统。 报道还称,台湾军方和美国国防部都坚信中国大陆将1600多枚导弹瞄准了台湾。目前,中国大陆部队对台湾的威慑主要依靠东风-11D短程导弹,近几年还增加了东风-15和东风-16导弹。 在《外交学者》看来,东风-12导弹是大陆强化瞄准台陆的基导弹系统的又一举措,台湾对大陆的导弹防不胜防。东风-12导弹会让台湾付诸防空的努力“更为复杂”。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报道,上周有照片显示,中国二炮部队近期列装东风-12战术弹道导弹。该导弹也叫M-20,射程约280公里,技术水平类似俄罗斯“伊斯坎达尔”导弹。美方认为,东风-12搭载核弹头还是常规弹头还不清楚,但可能部署台海周边。 大陆对台导弹部署一直是个热门话题。2013年3月20日,台国民党“立委”林郁方在“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质询时就曾表示,由于钓鱼岛紧张局势升温,大陆将原本部署在安徽黄山祁门的“东风-16”弹道导弹移动到东南沿海。蔡得胜随后“证实”,大陆的确“在东南沿海部署‘东风-16’弹道导弹”。他强调,“东风-16”导弹的射程超过1000公里,而且精准度相当高,台湾一直密切关注这项武器的发展。“东风-16”导弹前出部署至东南沿海,除了能为舰队提供掩护火力,协助其突破第一岛链外,也更彰显北京在钓鱼岛等方面的强硬态度。 DF-12被疑是中国依照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研制的新型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俄罗斯军队最先进战役战术导弹,能在50年内保持领先。导弹射程280公里,其全程都在大气层内机动,并可全程控制,基本很难被现有反导系统拦截。另外,伊斯坎德尔系统精度很高,改型系统射程增至500到600公里。中国武器出口企业已经在多个场合展示过一款名为B611M的战术导弹,可能就是性能简化后的DF-12. 据外国媒体报道称,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使用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军事废品中扩散的技术。另外,该导弹所用火箭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从美国工程公司马丁-玛丽埃塔获得的。早前的报道称,该导弹能够摧毁美国的军舰甚至航母。 俄媒称,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一直关注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技术转让,他表示,美国的线人最近为他确认了他一直怀疑的东西:十五年前,中国从美国购买了数吨军事废料,收集信息用于东风-21C的雷达制导系统研发;并进一步使解放军得以发展能够摧毁美国航母的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自从1996年底的珠海航展上,费舍尔就开始探寻这个问题。他得知GPS当时正用于处于发展中的短程弹道导弹,而东风-21系列中程弹道导弹将使用雷达制导系统。 俄媒称,一个月后,《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刊登了一篇长达6千字的文章;详细记录了五角大楼出售美国军事违禁品如何失控的细节。对敏感设备不合适的法规,以及缺乏监管意味着每年有价值200亿美元设备从军事基地消失。尽管内部人士一再抱怨,但是这个灾难仍然持续,并且没有丝毫减轻的迹象。当中国获知这些废料后,就加紧购买。 俄媒称,经过16个月的调查后,美国发现价值1.57亿美元的设备被运到了一些亚洲国家;但是,那只是一部分而已。《美国新闻》称,在打开一个被缴获且准备运往香港(在运往大陆前一般都会停靠该港)的集装箱后,调查人员发现:完全作战加密装置、潜艇推进系统零件、雷达系统、“爱国者”导弹的电子管,甚至F-117A隐形战机的零部件。其中,甚至有许多全新的零部件也被当做废品卖掉。 俄媒称,五年前,作为美苏1987年签署《中导条约》的一部分,美国开始拆毁其“潘兴-Ⅱ”中程弹道导弹。于是,导致该型导弹废弃的部件进入了军事废品供应市场。 解放军东风21D空中会拐弯:让美国军官大吃一惊 东风-21D是专门为美国航母量身定做的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导弹,防止美国航母介入台海。 《防务新闻》猜测,东风-21C的射程达1700公里,可轻而易举袭击越南大部分陆地目标以及包括苏比克湾在内的菲律宾北部地区,而东风-21D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射程大概为1500至2000公里,如果能达到1800公里,则可完全覆盖南沙群岛,如射程达到2000公里,则可覆盖南海70域。 根据“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U.S.OfficeofNavalIntelligence)去年发布的报告,东风21D弹道导弹即将投入使用。如果这种武器的瞄准系统被证明精确无误,那么东风21D弹道导弹将成为全球第一种具有攻击移动目标能力的陆基导弹,可以攻击将近2000英里以外、移动中的航空母舰,不过这要取决于导弹的有效负荷和其它因素。美联社文章称,[1]装备常规弹头,主要通过精确命中甲板来摧毁航母,而命中甲板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末端制导,当弹道导弹以10倍音速袭向航母时,必须以“点针”的方式直接命中移动中的航母。 据美国《星条旗报》2010年7月19日报道,本周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洲安全论坛可能会出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握手微笑的场景。但在这些场景之下,中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军事武器系统将使中美军事对话变得更为复杂。美国担心这种新型武器将改变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这种新型武器就是被称为东风21D的中程反舰弹道导弹。 美国军事官员曾私下承认,美国军方对此感到震惊。其中一名熟悉太平洋军事事务的美国海军官员称,美国海军只有理论上拦截东风21D弹道导弹的方法,因为外界仍然不清楚这种导弹的飞行轨道和其它性能。 甚至一些美军官员已经在公共场合暗中提到这一问题,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约翰-柏德说:“我们对一些攻击力很强的武器(中国军事武器)感到有些担心。” 专家分析军事专家称,东风导弹东风21-C导弹的基础设计与美国在冷战时期研制的潘兴II”型(PershingII)导弹有些类似,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东风导弹是从陆基平台发射,其有效载荷和在飞行途中改变方向的能力引起美国战略家的特别关注。前美国海军指挥官、美国国防部日本事务高级官员PaulGiarra说:“从单独的技术性能来看,东风21D导弹并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军事武器,但这种导弹的综合作战能力具有革命性。” 东风21D弹道导弹在战争中将会显得非常可怕,不过其影响力超过了各种假设中具有破坏力的战争。中国军队将把这种导弹作为杠杆,试图削减美国对台湾和其它亚洲同盟做出的安全承诺。 中美关系从2008年开始趋向缓和,从而避免中美两国近期内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军事冲突。不过,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发现温和的措施无法在两岸统一大业上取得进展,中美两国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 中国周边海域曾经发生安全危机。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峡。 东风21-D导弹攻击示意图的出现将使中国的这种军事战略变得更加危险,因为如果美国军舰靠的太近,中国可以发射导弹进行警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政策副教授吉原俊井(ToshiYoshihara)说:“中国似乎认为,发射导弹可能会迫使敌人做出让步,或者停止行动。” 不过,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果中国开火,美国军方将把这种警告性的发射行为看作是全面进攻的序曲。在冲突中,守护在航空母舰旁边的美国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将使用标准3防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美国军队也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避免潜在的攻击,例如增加无声潜艇的活动频率和范围。除此以外,美军还可以让军舰离开导弹的攻击范围。Giarra说:“当然,其中一种应对方法是撤退,但这正是中国军方想要的结果。” 2011年罗援少将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节目中提及我国先进武器时表示:我方已有打击海上大型移动目标的能力,不会再让某些国家在我国领海上耀武扬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