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朝日新闻》25日报道,为应对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巡航,日本海上保安厅25日将原本隶属于第7管区海上保安本部(位于北九州市)、排水量3100吨的大型巡逻船“筑前”号派赴总部设在那霸市的第11管区,并改名“冲绳”号。该报道称,这是日本政府今年年初宣布建立“钓鱼岛专属体制”的“第一波”。 该船可搭载直升机,可在无供给的情况下长期航行。据报道,“筑前”号原本主要在日本西部的福冈、佐贺、长崎、大分、山口等县附近海域活动。25日早上,“筑前”号从福冈博多港出发,前往冲绳,并将于10月2日正式编入第11管区。该巡逻船船长西田宽25日明言,“调至目的在于强化对尖阁诸岛周边海域的警备措施”。至此,第11管区拥有两艘可搭载直升机的大型巡逻船,巡视船的总数将增至11艘。 日本海上保安厅共有11个海上保安本部。《朝日新闻》称,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海保越来越重视第11管区的战备投入,建设新船。预计2014年度和2015年度,将分别有4艘和6艘新的船只服役,加入“钓鱼岛专属体制”。 此外,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5日引述香港媒体的报道,原本计划26日赴钓鱼岛的“世界华人保钓联盟”因台风延期行动,改为10月7日以后出海,目标是登陆钓鱼岛。 日本《读卖新闻》9月24日报道称,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等民众组成的“世界华人保钓联盟”所属成员,计划于26日乘坐保钓船从福建厦门出发,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出航计划制定与9月上旬。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的10余名保钓人士将于25日在厦门会合,随后一同乘船前往钓鱼岛。 新浪编者注:2012年8月,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载7人出海赴钓鱼岛,并于8月15日(日本战败日)下午16点36分成功登陆钓鱼岛并插上五星红旗,在岛上唱响国歌。 5名保钓者随后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后经两岸联手交涉,日本于8月18日放还保钓人士。2013年8月15日,“启丰二号”原计划继续在该日登岛,后称因船只损坏未能成行。 2013年1月24日,台湾保钓船“全家福”号出发赴钓鱼岛宣誓主权。上午11时许,“全家福”号进入钓鱼岛附近连接海域,台湾海巡部门4艘巡视船为台湾保钓船护航,一同进入钓鱼岛连接海域44公里。 大陆3艘海监船也出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全家福号最终在距离钓鱼岛51公里处,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8艘巡视船拦截,日方船只向台湾保钓船发射水炮,并阻拦台湾船只前进航道。经过近1小时周旋,“全家福号”被迫返航。 日媒:日视解放军为农民 却难防中国武力进攻 据日本媒体9月21日报道,原题:仅靠自卫队难夺回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日媒称,2013年春天,日本防卫省秘密实施了对自卫队的能力评估。为制订新《防卫计划大纲》,防卫省假定了中国“侵占”钓鱼岛、台湾有事、朝鲜导弹攻击日本等多种紧急事态,并将自卫队与对方的装备和能力量化,以美军未进行支援为前提进行计算机分析。以一位防卫省干部的话来说,分析结果“惨不忍睹”。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接到报告后,也难以掩饰自己的震惊之情。 文章称,在关于钓鱼岛的模拟中,自卫队战斗能力和运输能力明显不足,导致难以夺回岛屿。防卫部门人士往往轻视中国军队为“农民军队”。但很明显,仅靠日本力量已难以防御中国的侵略进攻。 鉴于此,防卫省在7月26日完成的《有关防卫力量情况的中期报告》中列举了为加强离岛防卫所需的各种课题,包括:提升飞机和直升机性能、加强空战和航空巡逻能力、加强反潜巡逻能力、加强反舰导弹、加强运输能力、完善补给据点、加强水陆两栖部队等。 可防卫预算有限。小野寺也哀叹:“说起来确实四处都需要经费,但……” 当前,防卫省在离岛防卫任务中十分重视对中国军队的警戒监视。如能向中国军队展示日方切实掌握中国潜艇和军机动向的能力,就能形成对中方的威慑作用。 11日,防卫省允许记者采访海上自卫队第5航空群所属P-3C巡逻机的活动。该航空群的P-3C不仅关注中国政府船只和军舰,也在注视中国渔船群的动向。在东中国海上空,为确认目标,P-3C往往降至150米-170米高度,在目标船只上空飞行。机组人员用单反相机拍下船只后,飞机再次爬高,开始用雷达搜索是否还存在别的可疑船只。 自卫队也在用陆基雷达网监视中国军队。 但去年12月13日,自卫队未能发现中国国家海洋局飞机“入侵”钓鱼岛领空。航空自卫队接到海上保安厅船只的联系后,才紧急派F-15战斗机前往拦截。然而,日方战机飞至现场时,中国飞机已离去多时。 近年中国与邻国因为领土和主权问题纠纷热起来,社会公众在媒体的引导下也特别关心,考虑从到我国近代本身有悲惨的割地赔款的不幸遭遇,这些纠纷引发的高昂爱国热情就不难理解。在公众关于此类争议的主流意见中,一种很流行的看法就是:领土问题没什么好谈的,只有一战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看法很符合中国历来历史演义所塑造的传统豪情,但证诸真实的历史,其实站不住。 终老台岛的东北军名将王铁汉先生在其晚年回忆中曾提到一件事,即“九一八”前后中国对日交涉的失误。当时日本挟国力和军力的优势欲寻求在我国东北更大的侵略利益,而中国中央和地方当局明知日方侵略意图,可由于国力弱小,尚不能采取断然的军事抵抗措施,与此同时,国内汹涌的抗日民意使得中央和地方的执政者都不敢轻易与日本进行交涉谈判。 如此时日拖延,日本军部的势力逐步压过了其内部对华较缓和一派的意见,于是事件朝最坏的方向演化了。所以,在王先生晚年痛定思痛的反思中,“九一八”乃至东三省的失土,不仅是我国军事的失败,也是我国交涉不力,不能审时度势行事所致。 被学界称为开创中国近代史学科的蒋廷黻先生也有类似看法。他写到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与伊藤签订《天津条约》,承诺中日同时自朝鲜撤军,但朝鲜以后如有内乱,中日均有权调兵进驻,这实际上开启了日本此后征服朝鲜军事计划的法理之门,9年之后,果然中日因此而在半岛开战。这是李氏耽于旧式智谋而短于现代国际利权意识的表现。 甲午战败,俄国因不愿见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占独有的利益,于是发起“三国还辽”的国际外交。而此时李鸿章继续“以夷制夷”的故智,结果,赔款巨额增长,沙俄进入东北,德国占据山东,嗣后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及九龙及长江流域特权,法国要求租借广州湾及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的特权,等等. 而日本的势力并未得到遏制,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氏终于犯下最大战略错误,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从此引狼入室,使列强瓜分中国的担忧成为现实。蒋廷黻先生认为,凡此均是李氏及当时人不懂得现代外交、不具备现代国际法权意识的结果。 有人说那时中国国力微弱,所以百事不顺,但如果我们看历史上强国的情形又如何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可谓步步得策,迅速在50年间跻身列强行列,但不间断的军事胜利也加速了其对武力的迷信,以至无视侵略政策的连锁后果,从而将帝国塑造成了众矢之的,最后导致战败灭国的后果。 曾几何时,希特勒德国擅自派兵进驻莱茵,并不战而并吞奥地利,在慕尼黑甚至屈服当时的巨强英法,赢得了苏台德,但纳粹德国误以为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可以无限延伸,直至入侵波兰,终于点燃导致最后毁灭的世界大战战火。 以上中外例证都表明一点,一个国家固然要努力建设足够强大的自卫武力,并敢于使用这种武力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同样重要的是,现代外交与和平的手段也是不可一日或缺的政策工具。而如何合理界定国家的国际利益,巧妙和正当地运用国际规则,正确地评估目标与能力,这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 大国的威力不仅在于其强大的物质力量及其施展,更在于其明智、巧妙和坚定的外交力量。对于国家来说,和平不仅是一种值得追求的政策目标,更是一套需要极高知识、智慧和耐心的政策本身。 和平也是需要学习的,而那些不懂得和平的含义及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和平的国家,注定其国际利益也是难以长久保持的。 钓鱼岛抗争一周年,到底谁输谁赢? 作者:徐静波 亚洲通讯社社长 9月10日接到英国媒体和北京媒体的两个采访电话,才想起:钓鱼岛被日本政府“国有化”已经一周年。 “这一年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两国到底谁输谁赢?”这是英媒抛给我的第一个问题。 我的回答是:中国赢了,但日本也赚了不少。 中国赢,赢在何处?一年多前,中国的公务船还开不进钓鱼岛附近海域,如今中国的海警船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日本称为“日本领海”的钓鱼岛附近12海里之内,航行十几个小时,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不敢实力驱赶,只能默默陪航。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已经打破了日本长期垄断的对钓鱼岛的管辖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日方的“共管”。 日本赚了些什么?日本借助于中国对于钓鱼岛的“挑衅”,以强化“离岛防御”的名义,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国会的支持,相隔11年大笔增加了防卫预算经费,开始训练一支准海军陆战队,购买水陆两用坦克,着手研究购买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鱼鹰运输机,将把最先进的美式装备全部搞到手。也就是说,钓鱼岛问题让日本找到了一个“强军”的借口。 所以,从这一个意义上说,这一年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日两国的斗智斗勇,最终并没有两败俱伤,而是各赚了各的份子钱。 英媒抛给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安倍有没有可能向中国服软?” 2个星期前,我见到日本民主党的一位议员,和他讨论了钓鱼岛的前景问题,他说,日本政府其实在钓鱼岛问题上犯了两个战略性错误。 一是野田内阁在实行钓鱼岛“国有化”问题时,没有预料到中国政府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弹。更没有想到,中国公务船会趁机开进钓鱼岛海域,与日本海保船进行对抗,结果使得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近海如入自己家门,使得日本失去了对于钓鱼岛的完全控制权; 二是安倍上台后,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没有答应与中国进行和谈,而是一直主张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结果失去了与中国达成“重新回到72年时‘搁置主权,维持现状’的状态”的机会,使得中国现在对日本的要求,已经从“72年现状”提升到了“2013年现状”,也就是说,中国要求恢复的“现状”,已经是要求“共管钓鱼岛”的现状。这让安倍政府骑虎难下,错失了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黄金期。 我觉得他的分析很有道理,日本的两位首相,都在战略上都犯下了“轻视中国”的错误。 那么,安倍首相会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作出“承认争议,默认共管”的退让?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是不可能的。 第一,安倍凭借着经济改革的初步成功和东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强势东风,支持率出现了攀升的趋势,他已经不愁自己会下台。 第二,在钓鱼岛问题上,他也已经摸清了中国的底线:你不敢轻易开打。于是我就和你磨着,磨到哪里算那里;第三,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给日本施加的压力只是“你必须要与中国和谈”。那么,安倍我就想办法和中国谈,只要摆出这一种“希望谈”的姿态,就能封住美国的嘴。第四,中日关系交恶,经济上受损的不只是日本,还有中国。日本可以通过开拓东南亚市场寻找新活路,中国失去日本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撑,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步履会因此艰难。 一句话,安倍觉得,中日关系紧张,最困惑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因此,在解决钓鱼岛问题上,他不急,干脆让中国急。 北京媒体提的一个问题,很直接:“钓鱼岛之争,最大的获利者是谁?” 我说:“还是美国”。 钓鱼岛问题一出现,美国在过去一年里,就一下子拿到了日本政府大约3000亿日元的购买武器的订单,其中包括引进2套装备于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反导指挥作战系统和多辆水陆两用战车。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日本还将购买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一批可以垂直起降的鱼鹰大型运输机。 同时,日本自卫队的“强军”政策和扩充军备,让美国在“重返亚洲”过程中省掉一大笔钱。自卫队的装备尖端化和完全美式化,使得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日本自卫队培养成美军后翼部队,而白宫不需要为此花费一分钱。 另外,美国也尝到了中国期求美国管管“日本小弟”的快感。 “钓鱼岛国有化”已经一周年,其实大家都已经疲惫,但是依然找不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案。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与安倍短暂交谈中,敦促安倍认真解决好钓鱼岛问题,并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这等于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把解决钓鱼岛问题和中日关系的球给了安倍,他如何接,如何打,只能看他的造化。 对抗还将继续,前景并不乐观,或许小泉时代“五年不来往”的一幕,会在安倍首相的身上重现,到时,输的更多的,想必会是日本,而非中国。 最后,我想到一个很想知道的问题:在决定东京申奥成败的投票中,中国的一票投给了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