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科学省13日决定,初步决定将修改小学及中学社会类学科的教科书审定标准,写明要尊重关于近现代史历史事实的政府见解。此举引发学界和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右翼势力推动 日本共同社报道,为增加反映出培养爱国精神等《教育基本法》宗旨的记述内容,日本文部科学省将要求教科书出版企业在记述编辑方针的文件中进一步详细说明内容符合该法。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对记者分析道,这次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实际上涉及到日本《教育基本法》中有关保障教育中立性的规定。 他说,日本对教科书的审定为四年一次,原本今年3月已经审定完成。这次修改审定标准,是日本右翼以教科书中一些历史特殊事件的表述没有与政府意见统一为由而推动的审定新基准。目标是就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战争赔偿和领土争端等问题符合政府立场。此举是为安倍政府政治目的服务,为今后的举措打下基础。 尺度有待观察 报道说,日本现行的社会与历史领域教科书审定标准规定“对未有定论的时事性事态不加以断言”。而文科省将针对近现代史方面增加内容:(1)恰当采用政府见解和既定判决;(2)对于众说纷纭的事件采取均衡多数派和少数派的做法。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说:“文中提到根据政府意志来修改,这里的政府见解目前不能做出定论。安倍政府就继承‘村山谈话’精神的态度并不明确。如果修改不遵从‘近邻诸国条款’就会出现问题。” “近邻诸国条款”由日本政府1982年确定,指审定教科书时,就关联亚洲近邻各国的近现代史事件,应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角度予以必要考虑。 而对第二点内容,刘江永觉得是指南京大屠杀事件。他说:“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歪理邪说和诡辩,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情况下把原来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搞成争议。这样的做法看上去貌似公允,实际上是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成为修改教科书的突破口。当然事情还没定下,不确定其具体指向,仍有待观察。” 链接 日本加快组建“国家安保局” “中国·朝鲜”部门赫然在列 13日,日本NHK报道说,安倍政府正在建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加紧准备,并计划在明年初设立其事务局——“国家安全保障局”(“国家安保局”),下设6个部门,其中有一个叫做“中国·朝鲜”的部门赫然在列,将专门应对中朝两国。 安倍政权准备在明年年初设立的“国家安保局”将包括:总括、战略、情报、同盟友好国、中国·朝鲜和其他地区等6个部门,总计约60人,包括十多名自卫队官员。NHK指出,强化与防卫省的合作是日本“国家安保局”的一大特点。 据报道,“总括”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工作,被列为各部门之首,“战略”部门负责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制定,“情报”部门负责对外交防卫领域的情报进行汇总分析,而“中国·朝鲜”部门则是唯一指明专门应对国家的部门。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指出,“中国·朝鲜”部门的设立更加露骨和直白地显露了安倍对中国和朝鲜的对抗姿态,一方面日本在演戏给美国等观众看,显现其恢复与中韩等国关系的愿意,同时在军事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准备与对策上渐行渐远,这也让世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安倍集团在实用主义外交背后的对抗姿态。 有分析指出,“中国·朝鲜”部门虽然与“同盟友好国”部门以及“其他地区”部门一样也是按地区来进行分类的,但“中国·朝鲜”部门是专门只针对中国和朝鲜这两个国家的,对两国有着特别的针对性,据了解,这个部门主要是负责研究和把握中国与朝鲜的军事动向。 此外,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国家安保局”将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秘书处来开展工作,如此核心的部门,安倍13日决定由内阁官房参事谷内正太郎出任“国家安保局”局长。据日本媒体报道,谷内正太郎一直跟随安倍,是安倍信任的嫡系,其在外交和安保问题上的态度也与安倍比较接近,赞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在对外态度上也显得非常强硬。 最近的日本,给人一种要疯的感觉——在冲撞中国的问题上,日本“已走得太远”。 首先,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军方:日自卫队107舰强行闯入中方演习区滞留3天。中国国防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其次,10月27日,安倍晋三在自卫队阅兵式上提出:考虑到中国在钓鱼岛附近的活动比较活跃,为了体现日本国家意志,绝不允许改变现状。此后,他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提出:日本复兴之后将在亚洲发挥更加强势的领导作用,要“抗衡中国”,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如男人在床上喷了爱斐迪克一般迅速“硬”起来,对于运动的目标更是不在话下。 再次,10月29日,“日本防卫大臣声称中国在钓鱼岛行为‘危及和平’”。 又次,对中国抗议日舰擅闯中方演习禁区,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11月1日表示“根据国际法进行通常的警戒监视没有任何问题,对于中方的抗议,完全无法理解”,并表示将继续关注中国军队动向。 对于日本以上冒犯、挑衅、冲撞式言行,中国的回应是——外交部:中国军队飞机在东海有关海域进行的正常训练和飞越活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有关方面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中国外长敦促日方严肃对待阻碍中日关系发展问题”,并对安倍晋三表示了“强烈不满”。 国防部:日方为地区安全形势增加“负面因素”,中方从来“不惧怕战争”。日本有关“要抗衡中国”的言论“不自量力”。中方严正要求日方认真反省,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人民日报》:安倍恶意诋毁中国形象已“走得太远”。 虽然中国也提高了调门,加大了批驳力度,但是,依然是“敦促”、“要求”日本采取“实际行动”。到底日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算是“改善”中日关系?才算是“与中方相向而行”?这个“哑谜”,中方打了好久好久了,而日本,对这个谜底也一直很清楚。 它就是: 其一,“中方希望日方能够正视历史,采取切实行动,真正走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来”,“其核心就是日方要停止一切干扰中方正常军事活动的行为”。 其二,就是在经济领域达成中日货币互换和中日韩自贸区——这是最主要的。 对于上述两个目标,如果换做一个正常国家,中国完全可以向其明白说出,而无需打哑谜。但是日本是个“不正常”的国家,它处于美帝严控之下,因此,中日双方只能比划来比划去的“费劲”。 当然,在中国的步步紧逼之下,这两方面都有所进展: 其一,在对中方就日方舰船擅闯演习禁区提出的抗议表示“完全无法理解”的同时,小野寺指出:“建立日中间的热线以避免相互猜疑很重要”。这个难度当然很大——中日之间有了军事热线的话,将置亚太美军于何地? 其二,“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将于11月26日在日本举行”——官媒10月31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日就若干经贸热点问题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沈丹阳透露,10月22-23日,中日韩三方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三国自贸区第三轮谈判筹备会议。 三方主要讨论了货物贸易谈判模式及第三轮谈判的具体安排,取得积极共识。目前三方正在积极筹备将于11月26-29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轮谈判。关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结束时间表,沈丹阳表示:“三方都表示希望尽早达成一个平衡、互惠、共赢的协定,以便三方企业和人民早日受益”。 从沈丹阳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三国自贸区的迫切期待,也可以看出中国不顾任何阻力,一定要加速推进谈判进程的决心。 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三国内部,而是来自“域外”的美国。 在冲撞中国的问题上,日本“已走得太远”。
奥巴马总统和我的看法都是,让中国和日本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不要介入这些分歧。正如中国不会通过介入改变美国与委内瑞拉、巴西、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国关系一样,美国也不应通过介入改变中国与其他邻国关系 由美国前总统卡特设立的卡特中心11月11日和12日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亚特兰大举办首届中美关系年度论坛,为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5周年拉开序幕。当地时间10日下午,卡特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谈到,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常会发生剧烈冲突,但他希望美中关系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这位见证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美国前政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中两国合作既是机遇也是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10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采访中,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的卡特先生很高兴地谈到这一巧合。 当记者问及对中美建交的感受时,卡特说:“当我成为总统时,我被美中两国之间没有外交关系所困扰。我认为,是改变这一情况的时候了。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合作,将使西太平洋及亚洲国家的未来受益。 当时做出与中国建交的决定在美国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美国已与台湾形成同盟关系。我通过中间人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进行了秘密谈判。我们开始取得进展,因为我可以感到,在地球的另一端邓小平决定改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改变与美国的关系。 因此,我们于1978年12月15日(时差关系,中国为12月16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天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 所以我一直感到,美中两国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得益彰。能够不断推动美中两国相互理解,我一直感到很高兴。人们必须认识到,美中建交35年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们仍有许多方面需要相互了解。 如何在一些问题上相互合作,如何使得世界其他国家受益?对美中两国来说,应对这些问题既是机遇,也是责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强相互联系。” 卡特在采访中说,他曾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一起在各个领域努力推动建立美中两国合作。
卡特回忆说:“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正在白宫睡觉。大约凌晨三时,电话铃声响了,除危机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我拿起电话,是我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他当时正在北京。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早给我打电话。他说,我现在与邓小平在一起。我问他是因为有什么坏消息吗?他说,不是。是因为邓小平问你是否接受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大学学习。我回答说,你就说我们可以接受10万中国学生。一些年以后,就已经有1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了。这就是我和邓小平如何共同推动两国友谊的发展。” 卡特回忆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就曾因在美军潜艇上工作而到过中国。卡特很关心中国人民,几年前他还在埃默里大学授课,那里有很多中国学生。卡特中心也有中国实习生。 卡特说:“作为前总统,我已没有权力,但我还是尽力消除两国间误解,以各种形式推动两国间的相互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卡特中心举办美中关系论坛。我们希望这一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两国专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我们的分歧何在,如何和平解决问题,如何增进理解。” 卡特说,目前美中两国互有猜疑。美国在经济上有一些问题,常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别的国家,也曾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指责中国。美中应说服各自民众两国应为友好国家。 卡特认为,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而不应让基于地区问题或有时因所犯错误而形成的不信任逐渐加深。在这方面,他认为美国应负相关责任。卡特表示:“在南海及中日岛屿归属等问题上,我不同意美方所谓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等言辞。我认为,我们应相信他国政府能够解决分歧。” 在论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问题时,卡特认为,美中关系应继续保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共同承担义务,也要认识到双方存在着分歧,并应接受这些分歧,“中国在政治、经济上是一个新兴大国,美国是一个既有大国,我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卡特强调说:“在世界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通常发生剧烈冲突。我希望看到美中关系能够证明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在卡特看来,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国家关系,而美国却没有,“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理解强于美国,中国应与世界,特别是与非洲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的经验”。 他说,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切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他们都认为如果美国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合作,将是整个世界的福祉。美中两国无法独自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确是美中两国可以合作完成的大事。在谈到朝鲜核问题时,卡特表示,他密切关注着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的进展,六方会谈曾达成很好的协议,但没有贯彻执行。后来美国不愿回到六方会谈。 卡特表示:“美国应回到六方会谈。我去年曾接到数个访问朝鲜的邀请,但白宫没有同意。”他认为,在朝鲜问题上,美国有很多事情可做,应与中国肩并肩共同努力。中国可以帮助美国更好地理解朝鲜,最终使朝鲜与美国达成永久和平条约。 在谈到奥巴马的亚太战略时,卡特说:“1978年以前,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就有很深的关系。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接触并非新事。美日之间有着安保协议,但我认为奥巴马总统不愿看到美中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奥巴马总统和我的看法都是,让中国和日本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不要介入这些分歧。正如中国不会通过介入改变美国与委内瑞拉、巴西、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国关系一样,美国也不应通过介入改变中国与其他邻国关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