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际社会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外国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显示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的坚定决心。 有胆有识 勇于担当 南非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丹·拉吉表示,改革并非易事,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改革都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对实际形势的清楚认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领域,这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胆识和魄力。 此次会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主线也非常清晰,加深市场驱动的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有积极影响。 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本国经济进行的宏观调控,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这也是此次会议如此吸引全球目光的原因。 俄罗斯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宁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前所未有,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勇于担当的气魄。 此次会议确立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毫无疑问,前6次会议也都在努力进行改革,但改革仅集中在某一方面,此次则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六大领域。 确立这样宏大的主题,不仅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衔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反映客观现实,满足实践发展需要。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邓肯·弗里曼表示,《决定》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全面的改革规划,为今后10年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明确的方法、路线和原则方针。 《决定》包含了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民生乃至所有制问题,照顾到了当今中国民众关心的各个方面。其中,从有关所有制、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等措施来看,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确希望在经济改革方面作出重大突破。 《决定》涉及各个领域,要将其落实到位需要一定时间,但我从文件中看到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的决心,我也相信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决定》的落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 立体推进 多力并举 哈萨克斯坦东方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斯卡尔·杜津诺夫表示,改革是一个国家实现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是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改革的成败将对全世界产生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改革内容涵盖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提出大量具体改革措施。 这一系列举措是非常有力度、有针对性的,可以说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充分反映出当今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革的决心。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绩和经验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这也让我们对中国改革之路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马里前计划、财政和经济协调部长库亚特表示,《决定》是中国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要决定,改革力度空前,涉及领域全面,可谓一场新的“革命”。 “中国一直是马里等非洲国家学习的榜样,《决定》的实施将使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更大成就,我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 巴基斯坦政策分析家苏尔坦表示,《决定》反映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实行改革的决心。 此次改革的措施很具体,可操作性强,包含范围广,为应对当前复杂局面、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只要落实好相关思路和政策,中国在各方面就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特列宁认为,经过35年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继续深化改革需立体推进、多力并举。 《决定》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这一思想的有力佐证。在横向上,生态文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自身,有利于经济改革全面出击、齐头并进,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短板”。 在纵向上,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避免因返工“补课”迟滞改革进程。在国际上,重视生态保护也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惠及左邻右舍。对幅员广袤、邻国较多的中国,就更是如此。 全面蓝图 切实可行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表示,《决定》是一个未来中国发展的全面蓝图,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延续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真抓实干的执政风格,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和社会改革。 涵盖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决定》对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目标如何都做出了规划,不仅向中国人民,也向世界明确展示了改革的未来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力度空前,改革措施步伐稳健,内容切实可行。 金珍镐还认为,改革会面对很多阻力和难题,但是他相信到2020年《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一定会完成。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专家披彬表示,此次会议指明了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向,突出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会议强调了完善城镇化发展机制和发挥地方作用的立场,反映了中国政府依靠国内因素来确保中国经济稳定的思路,同时提出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推出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是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昨天闭幕,当天发表的公报以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对于已公布的这份近5000字的公报,从澳大利亚的铜矿老板到美国白宫的战略家,全世界都在努力解读。在众多崭新提法中,世界媒体12日关注最多的是,中国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被视为一种新的表述,是中国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一个信号。 公报还提到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在周边国家中引发猜测。中国学者认为中国面临多种安全威胁,迫切需要整合资源,提高应对层级,韩国媒体则迅速联想到中日钓鱼岛的紧张局势。德国学者霍尔特曼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等指标都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姿态推动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三中全会(公报):这个时刻终于来了。”昨天傍晚,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迅速刊登了三中全会公报发布的消息,透着望眼欲穿之感。报道称,过去4天,一直盯着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广播,试图寻找会场上在讨论什么的信息。美国《全球邮报》12日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在北京闭幕,中国经济未来方向的决定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闭幕,会议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路透社12日试图迅速解读近5000字的公报,其报道列出了一些“要点”: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中国要建设城乡统一用地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 美联社说,旨在为今后10年制定改革蓝图的四天中共会议结束时发布的简短声明,没给出具体细节。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公报许多修辞与传统相似,但具体措施可能涉及切实的改变。东京一位熟悉中国政治的华人学者说,按惯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几日内将公布。 英国《金融时报》最关注的是“中共改革方案称维护宪法权威”。报道称,中共在12日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
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五年的改革构想。彭博社关注的则是“政策峰会后中国承诺赋予市场决定性作用”。“俄罗斯之声”说,在之前的中共文件描述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是“基础性”作用。俄纽带新闻网12日报道称,“中国选择了市场改革方针”。分析人士认为,一些改革计划将会受到强大阻力,包括地方政府或国家垄断部门。 “中国经济会走哪条道路?”在BBC看来,12日三中全会闭幕给这个问题带来答案,因为“这个会议将为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进步确定基调和方向”。韩联社12日报道称,三中全会通过相关文件,未来10年中国国政运行的基调已经确立,那就是深化改革。 而未来中国将进入自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深入进行改革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牢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各种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维持健康的肌体。 法国《八十九街》称,三中全会期间适逢“光棍节”,这个非正式节日已成为网购狂欢节,在消费如此旺盛下谈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很困难的,但两位数增长的时代的确已过去,如今中国增长率以西方标准衡量很高,却“几乎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必然会高度重视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 “被视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罗奇11日接受CNBC采访时说,“中国领导人不会在每个方面都做,但大家会看到哪些领域会有一些行动,这将是鼓舞人心的。” 国家安全委员会备受关注 “国家安全委员会”和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香港《南华早报》12日聚焦这两个新机构。报道称,这两个重要的新机构将在新领导层转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超级大国的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应会行使类似国家安全局的职能,协调对外关系和军队的决策。“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牵头经济重组。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1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从发展趋势和大国背景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是集公安、外交、军队、国防、经济安全甚至包括海洋这一块,内外兼修,不局限于内政。美国有类似机构。如发生安全威胁,会比原来单一部门处理层次高,将从整个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各个部门具体情况统筹考虑,而非单独处理那样有局限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是综合安全问题,境内外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都很多。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传统安全还有非传统安全,既有外国对中国的,也有境内敌对势力、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因此需要综合整治,需要更高的领导层级,更强的协调机制,更好地整合资源。 韩国《首尔新闻》12日报道称,中国新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存在钓鱼岛争端的日本,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会划下“红线”。 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对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韩民族新闻》称,三中全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些出乎意料,这似乎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目前尚不清楚该委员会的地位和具体组成,但应该和美国总统直属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类似。 “总体而言,公报内容符合外界的预期,比较稳健,还是坚定地推行稳妥的改革——这好像一直是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的特点,也被一些人视为成功的秘诀之一。”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尽管问题重重,但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等指标都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拿出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姿态推动改革,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在西方国家不可相像,西方多数政治家更多追求短期效益。他强调,考虑到中国的规模与复杂性,它对制度以及制度的顺畅运行要求更高。 中国自己“拿起手术刀” 在韩国《朝鲜日报》看来,此次三中全会中国能否自己“拿起手术刀”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因为开创“中国2.0”时代,就需要铲除过去35年间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引发的贫富差距、腐败、低效率等副作用。 卡塔尔《海湾时报》11日称,中国如今面临内外压力。在国内,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元,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要求提高,希望有安全的食品、清洁的空气、透明的政府、住得上房子、优质的教育、社会安全和平等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际上呼吁中国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的声音日益响亮。 《新印度快报》对中国的改革看上去十分羡慕,文章强调说,在印度政治家高谈阔论之际中国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说,要理解中国举行此次三中全会的分量,就必须回顾历史。改革35年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平均每年10使5亿多人脱离贫困。 虽然中国比印度的绿色革命起步晚10年,但中国人将农业从共产主义解放出来,引入了家庭责任制,投资于研发和技术,所取得的产出3倍于印度。中国通过出口积聚了几万亿美元储备,成为世界工厂。更重要的是,其在价值链上的攀升。无怪乎,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认为,20世纪没有哪位领导人比邓小平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角南笃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体现出的“大胆、史无前例的改革”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进一步导入市场经济制度。他说,在日本,安倍政权也在实施被称为最困难的制度改革,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成功实现改革对日本来说将是有益刺激。 香港《明报》12日称,35年前的那次三中全会属于拨乱反正,革故鼎新,期盼变革的国人一呼百应。而此次三中全会则牵涉到利益重新调整重新分配,触及自家人利益更多,国人对风险的承受力更为敏感。 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历史证明,中国最高领导层能够弥合其意见分歧,令其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做出一定牺牲,在最佳的前进道路上达成共识,就像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2001年的加入世贸决定一样。
据媒体10月27日《寰宇大战略》,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如何设计和推动新一轮台湾,正引起全球的密切关注?如果说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开启了新中国第一次改革的浪潮,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成为第二次改革的起点。这次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与发展设定什么样的路线图?将提出哪些战略新思路?哪些领域将成为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新一轮的改革将遇到哪些主要的障碍和阻力?如何掌控改革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三中全会在即:中国改革如何强力推进? 邱震海:寰宇大战略,运筹帷幄中,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改革又重新成为一个热议的一个话题,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再过十几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也许这次全会上改革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上的思路?假如我们再回忆一下的话,从去年11月份中共十八大召开到这次的三中全会召开,正好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年大家对改革有非常多的期望。 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能提出什么样的思路?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来推进?尤其是如何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然后突破这种阻力,以全面达到缓解社会矛盾的一些目的,所以今天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专门从海南请来了中国改革的老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院长迟福林先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的教授任剑涛先生。 先看看迟院长,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的改革如此重要? 迟福林:因为我们的增长转型改革正处在一个历史拐点,我概括三句话,就是经济转型处在一个历史节点,社会转型处在一个临界点,治理转型处于一个关键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拐点的改革需要一个历史新起点,所以这次改革,大家期待很大,就是他是历史拐点的应该第二次转型,第二次改革。 邱震海:历史拐点的第二次转型也许,我不知道能不能如此乐观,因为坦率来讲,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谈改革谈了很多,改革经常是被我们所拖延了,以各种原因拖延了,当时我们一直说改革急不得,因为改革如果推得过快的话,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中国的改革往往在急不得和等不得之间左右徘徊,这次假如说还不能继续有力的推进改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迟福林:那么这次最大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拐点上,改革的时间、空间的约束十分明显,所以我概括,改革与危机赛跑。 邱震海:改革与危机赛跑,就看改革能不能跑赢危机,假如说改革能够跑赢危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改革跑不赢危机,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情况? 任剑涛:改革跑赢危机,当然就满足了我们三个要求,一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另外一个国家的富强,第三一个向文明社会的迈进,如果改革跑不赢危机的话,社会就可能产生崩溃,失望会变成绝望,而整个国家发展可能产生夭折。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改革作总体部署 邱震海:我们来看一下,其实坦率来讲,中共最高层都已经明显的认识到这一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23日在北京表示,他说这次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研究深化改革的问题,并做出全面的部署。三中全会,我们谈了很多,我们看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当时果断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是改革从农村进入城市。 历届三中全会:树立改革大业里程碑 邱震海:这是三十年之前的,整整20年之前,当时邓小平南巡之后的第二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然后1998年是农村的改革,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是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大家可以比较一下,1993年是确立,到了2003年完善,这个十年,从2003年到现在又过了十年了,这次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所以一系列的结构矛盾开始恶化了。 结构性矛盾激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邱震海:第一,我们看看,就像刚才迟院长所说的那样,经济结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结构性矛盾尖锐,还是经济层面的问题,然后与此同时,经济和政府的关系,政府高度介入经济,腐败开始日趋严重,一方面是在过去20年政府强力推动经济,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显示出他的另一种弊端。 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也开始不断的激化,基尼系数开始上升,最后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改革步履维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底能解决什么?之前我们大家都从坊间传闻获悉有八大领域,会成为改革的重点。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