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统一台湾新模式:国中有国惊人方案曝光

2013-11-22 14:5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香港网站12月1日(提前发表)刊载了一篇题为《两岸统一应采用新模式》的访谈文章,访问对象是被海外人士称为中国大陆杰出思想家、在学界被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学者高放。高放1927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著 ...

  香港网站12月1日(提前发表)刊载了一篇题为《两岸统一应采用新模式》的访谈文章,访问对象是被海外人士称为“中国大陆杰出思想家”、在学界被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学者高放。高放1927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共运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家、社会主义学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章提及,高放有关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的多篇著述由于太“大胆”,往往无法及时公开发表。全文要点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应该赋予更多的新内容,先要从理论上突破,操作上才会更便利。”高放指出,两岸应该走出“互不承认”、“互不否认”,“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下互相承认。承认中国大陆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中国台湾有一个台湾。这样才能为两岸的政治谈判扫清障碍。”

  大国套小国让海峡两岸互利双赢,大陆赢得祖国统一,台湾有相对独立性,国际空间扩大了。这一论述,高放早在1995年考察台湾后就撰写文章,但因为不让公开发表,只能发表在《上海理论内刊》中。1997年,邓小平刚过世,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召开面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座谈会,高放对苏东问题有研究,汪道涵指定邀请高放参加。

  去时,高放将在内刊发表的关于“对海峡两岸关系和‘一国两制’问题的新思路”一文给汪道涵看了。会议结束宴请时,汪道涵要高放坐在旁边,他对高放说,“你这建议非常好,我看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你这个方案最好不过了”。汪道涵生前曾对此建议作了肯定,只是要看时机。

  海峡两岸关系路线图怎么走?高放设想分五步,包括:“热为好”,热烈交往为好;“和为贵”,和平解决最宝贵;“通为先”,三通先走一步,2008年实现了;“谈为上”,谈是上策,不打不谈,拖而不决是中策,武力解决是下策;“统为终”,最终两岸统一。

  高放说,这个“一国两制”新思路,在历史上就有“国中有国”的先例,中世纪的查理曼帝国包含有诺曼底公国;1876年形成的奥匈帝国包含匈牙利王国。

  随着APEC习萧会谈中,习近平一句“台湾问题终究要解决,不能一代一代总这么拖下去”,两岸舆论炸开了锅,引发了无数猜想。

  台湾岛内似乎也非常敏感,马英九一句“两岸不是国际关系”的抛出,一夜之间,2300万台湾同胞忽然进入“两岸关系定位的全民大讨论”时期。一时间,支持马英九说法的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于是就有了台湾舆论的“口水迭起”。

  诚然,马英九此番表态较之以前有所进步。加之,马英九不日前又一“国内航线”暗喻两岸关系,让绿营反马人士“批评”不断。甚至台湾军方高层公开发表“军事上,两岸依然是敌对关系”的言论,公然与马英九唱反调。

  习近平会见萧万长,期间标志性的一句台湾问题不能总是拖着说明大陆方面终于给台湾开了一个口子,接下来就看台湾是不是能把握这次机会了

  台湾舆论场各种角色尽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派热闹景象,其中自然少不了台独、国际反华势力,或台前,或幕后,演着一出出大戏。

  作为舆情回应,为平衡岛内外舆论,马英九又说“大陆现在还是台湾领土”,但“中共统治中国大陆64年,无法否认”。

  纵观马英九近一年的发言,个人的判断是:不管马英九怎样说,同意政治协商也好,互设机构也罢,马英九集团的底线应该是“一中框架,主权(治权)各表”。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马英九集团必然想最大限度赢取谈判筹码,会使出一定的手段,将台湾置于“国际化”,尤其是反华势力美日等中,且越复杂对台湾越有利。这个手段我姑且称之为“台湾问题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去大陆化),这是中共不可能接受的。

  现在有个问题,中共如何应对和破解台湾的这种“去大陆化”举动?

  个人以为,习近平“台湾问题终究要解决,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这句话只是个方向性的东西,没有具体操作性,远不能引起两岸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还会导致台湾投机政客产生侥幸心理。

  我们应该在习总对萧万长谈话的指导下,主动对台湾提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毫无顾忌的亮出自己的底牌。

  这张底牌可以用官方(智囊)机构操作,譬如以“中共对台关系近期目标和10年规划”等形式向世界公开发表。

  一方面指导我们围绕既定的时间和路线做对台工作,另一方面既可以让台湾和世界知道我们“统一两岸”的决心,又能打消台湾当局的“投机”心态,还可震慑台独势力,警告染指我国国内事务的国际反华势力。

  之所以选在现阶段做这个事情,是由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

  就国际环境而言,此时的美国,从解决叙利亚危机上来看,政治上已经深陷信用危机之中,影响力日渐衰微,其一言九鼎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多级世界正悄然形成。

  经济上,美国国债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影响正逐渐扩大,3-5年内不会有大的起色,过多插手中国事务,甚至因台湾事务与中国“大打出手”的概率相当低。

  与此相反,中国运用大和平外交手段,国际影响力空前高涨,正逐渐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国际支持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台湾事务又系中国国内事务,中国解决当仁不让,合乎国际法理,外人插手国际舆论必然有所谴责。

  就国内环境而言,经济蒸蒸日上,领军世界;政治上虽有暗流涌动,但仍称得上安定团结。这种优越条件为我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经济和政治支撑。还有一层:台湾问题解决提上议事日程,还可凝聚中华民族有些松动的向心力。

  或许有人说: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可以继续等待最好时机出现。然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下一个机遇将遥不可及。

  我们当趁着两岸统一曙光乍现之机,一鼓作气,完成中华统一的这一大伟业!

  2013年11月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场“茶话台湾”系列活动上,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郭承天应邀作了题为“国际法庭对科索沃独立的意见书及其对台湾‘自决’的影响”主题演讲,他将两岸政治定位和统合前景归纳为:一个中国、两个政府、民主式统合(One China, Two republics, Democratic union)。

  “茶话台湾”系列活动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冈主持。

  郭承天教授通过分析2010年国际法庭对科索沃独立事件所作出的意见书(opintion),指出该意见书实际支持的是一种新的民族自决原则,即补救性民族自决原则。郭教授认为新的民族自决原则对“台独”运动极为不利。

  “台独”诉求并不符合新民族自决原则的基本条件,比如两岸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战争对抗伤亡;

  “台独”诉求不会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

  且“台湾地位未定论”本身存在逻辑与政治上的瑕疵等。

  郭教授将两岸政治定位和统合前景归纳为:一个中国、两个政府、民主式统合(One China, Two republics, Democratic union)。他认为现在西方已逐渐放弃“绝对主权”概念,两岸应借鉴“共享主权”(shared sovereignty)理念;

  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是“一个中国”下的合理政治治理安排;

  两岸各界逐渐在构建共享主权的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机制方面产生共识,目前正在推动的互设办事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讨论阶段,与会师生共同就新民族自决原则、台湾民意与民调、两岸政党协商与政治统合、国际法与民族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茶话台湾”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台湾研究的专家学者开讲,与青年教师和硕博生就台湾研究的相关问题品茶论道,分享心得,为致力于台湾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小范围、慢节奏的常态化交流平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42 , Processed in 0.0458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