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南德意志报》11月27日文章,原题:通过北京进入太空 12月初中国首个“月球车”开始太空旅行时,欧洲航天专家们将密切关注。与中国联合开展研究项目是欧洲航天局更大的目标,而借助中国飞船“上天”,则是一个“终极大奖”。 “这肯定是一个目标。”欧洲航天局载人飞行部负责人托马斯·莱特说,“而且可能性不小。”不过,实现这样的大计划为时尚早。迄今为止,欧洲航天局如果想让宇航员升空,总要先问美国宇航局。欧洲人和美国人只能从俄罗斯人那里买下一个“联盟号”宇宙飞船的座位。相关程序不仅复杂、昂贵,而且风险性大。 因此,中国项目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选项。迄今已向载人航天工程投入50亿欧元的中国将在2018年开始建造一个60吨重的空间站。最晚在2022年,也可能在2020年就完成相关工程,而那正是国际空间站按现计划报废的时候。 欧洲人不愿意袖手旁观。现在欧洲宇航员培训中心的3名工作人员正在苦学中文。此前,俄罗斯和欧洲均向中方提出邀请,参加国际空间站上的实验。作为交换,俄罗斯和欧洲期待获得在中国的飞船或空间站上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 这让美国恼火。两年前,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一个试验匣子得以随“神舟八号”飞船升空。相关人员表示,美方当时的反应绝不能说是积极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劝阻欧洲人与中国合作。 (作者亚里山德尔·斯迪恩,青木译)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