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嫦娥三号配2枚放射性热源 抗月夜零下150度低温

2013-12-23 00: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为科学目标与航天工程搭桥记中科院嫦娥三号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 12月20日,利用玉兔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科研人员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有效载荷开始科学探测工作的消息,牵动着有效载荷分系统所有工 ...

    为科学目标与航天工程搭桥——记中科院嫦娥三号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

    12月20日,利用“玉兔”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科研人员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有效载荷开始科学探测工作的消息,牵动着有效载荷分系统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检验有效载荷性能的时刻到了!

    不久前,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的所有队员从发射场转到北京,开始飞控和在轨测试工作。之前长达3个月的发射场生活体验,让队员们感触颇深。

    将各载荷的科学目标落实到设备

    今年9月9日,中科院召开嫦娥三号发射场任务动员大会暨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出征仪式。随后,这支队伍前往西昌。

    试验队共82人,其中长期人员22人,短期人员60人,而第一批进驻西昌的28人中,只有4人曾经在发射场执行过发射任务。

    “一边是提出各项科学问题和设想的科学家,另一边是各单位的工程研制队伍。”试验队队长、中科院空间中心月球探测项目办公室主任庞红勋指出,有效载荷总体作为科学家与载荷研制队伍之间的桥梁,要通过精心组织各载荷研制单位的每一步操作和测试,将各载荷的科学目标落实到设备的每一项功能和性能中。

    进入发射场第二天起,在庞红勋和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代树武的带领和组织下,试验队各岗位开始梳理后续工作,重点针对各项工作的岗位人员落实情况、操作和数据判读的依据文件、操作内容演练情况等进行了检查,编制完成了10份发射场工作项目文件。

    “航天任务是个系统工程,绝非完成电路或软件设计、加工投产就能完成任务。”中科院光电所的科研人员钟杰说,“从质量控制、专家评审、可靠性测试到项目管理,都要真抓实干,才能做到设备性能可靠、过程可控。”

    核源带来新挑战

    为应对月夜情况下零下15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防止仪器设备冻坏,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U)。其中有效载荷分系统共使用2枚,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和极紫外相机各使用一枚。这是中国航天探测活动中首次应用核能。

    按探测器技术流程,在探测器转至发射塔架并完成推进剂加注以后,研制人员将在有限空间里进行RHU在探测器上的安装,操作难度大,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队员们都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有效载荷的结构设计师和工艺人员们已经在模拟塔架上进行多达上百次的演练。

    11月20日上午9点,中科院高能所科研人员崔兴柱、张承模,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胡一鸣、宫一忠、陈灯意及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吴清文、刘世界和王智按计划准备好实施塔上操作。代树武和庞红勋也来到安装工位,亲自监督并鼓励队员们实施操作。

    经过一上午,有效载荷试验队成功完成了两枚RHU的安装。

    负责实际安装操作的胡一鸣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在塔架上的几分钟里,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探月工程计划,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张承模则表示:“安装成功后,我松了一口气。同时回忆起与RHU打交道的日日夜夜,各种辛酸苦辣涌上心头。”

    温暖大家庭

    回忆起在发射场的生活,许多队员表示,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很枯燥,但试验队这个大家庭却把家的温暖带给了他们。

    11月3日,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来到发射场看望试验队员。当阴和俊看到所有试验队员克服了各方面困难,坚守岗位,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帮助凝聚成一家人时,他鼓励队员们再接再厉,为最终科学成果的产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试验队员们已经从发射场返回,这段时光让他们印象深刻。中科院空间中心王炜表示:“我们每个人只是祖国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团结起来组成一只无形的、强有力的手。是集体智慧,让月球车去收获科学目标!”(记者甘晓 实习生席芹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10:35 , Processed in 0.0397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