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 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1月12日在南中国海首次完成了300米深海出潜探摸作业,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00米饱和潜水成套技术。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在此间介绍,在原局长叶似虬的带领下,上海打捞局组成了深潜水研发团队,成立了深潜水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出成套的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和标准;自行培养出深潜水技术研发人员、管理指挥人员、潜水员、生命支持和医疗人员、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依托的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据新华社 打捞沉船潜水员道道伤痕 “深潜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饱和潜水作业期间,6名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大气压的生活舱内,工作时,由潜水钟送至水下300米处,完成潜水作业后,再乘潜水钟返回生活舱里。 这项技术的成功突破离不开一个人,上海打捞局的老局长叶似虬2005年退休后,就一头扎进了饱和潜水项目的推进中。 1982年,叶似虬被派到法国学习饱和潜水。法国的饱和氦氧潜水技术让他大吃一惊:潜水员可以24小时在上百米的深海作业,连续28天在生活舱内生活,做完工程后一次减压出舱。而当时我国常规空气潜水,潜水员在水下最长工作30分钟,最深潜60米。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不幸沉没,118名官兵葬身海底。由于不具备深海潜水作业能力,俄罗斯不得不求助于英国和挪威。 交通运输部领导当时问叶似虬:“如果这类事件发生在中国,咱们能救得下人,捞得起船吗?” 叶似虬答:“不能,我们没有饱和潜水技术。” 2004年,在黄河小浪底沉船事故的打捞中,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们跳进了61米深的水里。当潜水员从水里上来时,他们身上被水压造成道道伤痕。叶似虬知道,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饱和潜水。 南海油管破损首次下水成功 2006年,叶似虬编写出中国首部“饱和氦氧潜水作业程序”及“应急预案”,细化到潜水员如何上厕所、洗澡等每个细节。 上海打捞局1983年从法国进口的一套氦氧饱和深潜水设备,在“深闺”中一锁就是22年。上海打捞局科研所所长郭杰集中了所有的技术人员,终于在2006年8月底将设备全部修复,9月初通过检验发证。 叶似虬又自编教材,上海打捞局举办了饱和潜水员培训班和饱和潜水生命支持员培训班,并在长江里进行了为期8天的10米饱和潜水实操训练。30名潜水员取得了饱和潜水员证书,培养出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队伍。 2006年10月,南海番禺油田海底油管破损,油田不得不停产。油田找到了上海打捞局。11月9日,一支由71人组成的潜水队伍来到海上。 半夜里,潜水队队长金锋等6人进入饱和舱。金锋带着胡建,打开生活舱拱门,进入锅炉般大小的潜水钟。20分钟后,金锋从潜水钟内的深度表上读出:“深度:100米。” 当下潜到103.5米深时,他终于发现了需要从油管上拆下的零件。连续作业8小时后,筋疲力尽的金锋和胡建重新游回潜水钟。第一次下水作业成功。 2007年11月,上海打捞局与DIVEX公司签订了300米饱和潜水系统建造合同。该系统主舱为9人双舱减压舱,辅舱为6人双舱减压舱,潜水钟为3人钟,最大深度可达300米,这是我国最先进的饱和潜水系统,也代表了当今的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5月18日,上海打捞局在南海执行海底脐带缆铺设工程中,潜水员成功潜至198米水深,完成了水下作业,将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的记录推进到了200米水深。 2014年1月11日夜里,在南中国海海域,“深潜水”号船上灯火通明。12日零时,甲板上的潜水钟被缓缓放进海里,零时50分,潜水钟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