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俄国人干戈,是很自不量力呀”,1990年春天,年迈的张学良在向唐德刚口述历史时回忆道。他说的那一仗,发生在1929年,东北军的溃败导致中国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联戎行占领,史称“中东路事务”。 “年夜张学良生平所履历的工作来看,西安事情当然是排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张学良对国家命运影响最年夜的,就是中东路事务,和‘九一八’事情。” 华南师范年夜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左双文教授告诉早报记者,“年夜这几个工作的影响来看,可能中东路事务的影响,比‘九一八’事务的还要年夜。” 中东路事务是“改旗易帜”后的张学良所履历的第一次惨痛失踪败。中国甲士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阵亡143人,失踪踪4人,受伤665人。这也是中苏之间最年夜的一次军事冲突。 在《困境中的突围——重年夜突发事务与国平易近政府的对策》一书中,左双文指出,中东路事务严重挫伤东北军的士气和形象,挑起了中俄一个重年夜的鸿沟矛盾。 渊源 铁路被占成“报仇”良机 那一年,张学良29岁。既是盘踞东北的一方枭雄,又成就了易帜年夜业,颇受各方瞩目,这个“封疆年夜吏”正弘愿勃勃年夜展宏图。他后来在“口述”中回忆说,自己那时“很想施展一会儿”。 中东铁路成了张学良“施展”的由头。 这道呈T形纵横交织的铁轨,本是沙俄政府在每日甲午战争后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 也是日后各首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十月概缦泓后, 苏俄虽赞成将其年夜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远了偿中国”,但在中东路问题上却言语恍惚。 年青的“东北王”早想寻找一个“对俄国曩昔在满洲的不义行径报仇的机缘”,国平易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国内要求铲除不服等公约的声浪迭起,于是收回中东路权,成了张学良的首要方针。 “那时蒋介石、张学良有一个错觉,认为日本的威胁不是很年夜,每日之间的矛盾已经有所缓和,可以经由过程构和的体例解决问题。”左双文诠释说,这也是张学良选择苏联而不是同样屡犯东北的日本成为“开刀”对象的原因之一。 更令张学良恼火的是,苏联对东北益处的节制占有优势,这是他最难容忍的一点。“深远一点的原因是,中东铁路共管的话,双方益处要平衡才能有合作,中国如不美观没有获得应得益处,必定会不满。”左双文说,“在针对不满的解决体例上,张学良采纳了强硬的立场。” 1929年5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一群身穿制服的甲士俄然闯入,搜查建筑并带走了39名苏方人员及一批主要文件。原本在张学良的授意下,那时的东省出格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以反共为名,挑起了“反苏反共”勾当。这也成为中东路事务的前奏。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